青春期厭學休學4:以界限之力,重塑孩子的自信心

2021年04月20日22:15:07 育兒 1042

關注【家庭教育銘媽】做有力量的父母!

學習家庭教育以前,我跟大多數媽媽一樣,捨不得看孩子傷心、難過,對孩子的要求總是盡量滿足,也沒有界限意識,凡事喜歡大包大攬。不懂家庭教育,分不清楚什麼時候該管教孩子,什麼時候不該管。


久而久之,孩子不但動手能力不強,還自我為中心,認為別人應該像媽媽一樣對待他,遇事喜歡推卸責任,指責、埋怨他人,這讓的處事方式讓孩子很難適應學校的生活。


我的包辦讓孩子一有問題就習慣找我,我也習慣性給孩子很多建議「兒子你這樣」,「兒子你那樣」,看似解決了孩子當時的問題,結果讓孩子對我產生了依賴,親子關係也越來越不好,孩子處理問題的能力、價值感、自信心越來越弱。


無界限意識,孩子缺責任,親子起衝突

「要喊你幾遍?再不起來,今天又得遲到啦!遲到罰站很光榮嗎?」眼看快遲到了,孩子仍磨蹭不起,著急窩火的我開始嘮叨指責孩子。


「不喊了,不喊了,等你遲到被老師罰,不上進的東西!」怒火中燒,心中壓抑許久的焦慮憤怒,一點就會炸開鍋的感覺。


連續幾天喊孩子起床,屢屢失敗後,萬分著急的我失去了耐心。


「都是因為你,幹嘛不叫醒我?害我遲到被罰站,這下你滿意了吧!」,晚上放學一進家門,孩子把書包往沙發上一扔,開始抱怨我。


我自然不甘示弱:「你天天就知道玩手機遊戲,晚睡賴床,還有臉來怪我!」


從2010年3月到2013年1月,孩子上初二到高一厭學那段時間,這場景是家裡常有的,我跟孩子互相指責埋怨成了生活的常態。


那段時間,孩子學習動力不足經常賴床,擔心恐懼他遲到後遭罰,會與老師起衝突進入惡性循環,我每天處於焦慮無法自拔。


這種焦慮感讓我看不到孩子的痛苦無助,每天就是各種催促跟嘮叨,只有他按時出門我才能安心,為這,孩子跟我頻繁起衝突,彼此都痛苦不堪。


之前因為提醒孩子起床,經常跟孩子發生衝突而焦慮,就是因為我沒有跟孩子劃清界限,管了孩子的事。



青春期厭學休學4:以界限之力,重塑孩子的自信心 - 天天要聞



界限產生責任

直到2013年1月份開始學習家庭教育後,我才意識到,人生三件事:自己的事,別人的事,老天爺的事,我們唯一能夠把握的就是自己的事。


孩子厭學很大部分原因是他自信心受挫了,我們特別重視學習成績讓孩子的生活除了學習就是手機遊戲,孩子失去了很多在現實生活中體驗做事的機會,而人的自信心就是來源於不斷做成一件又一件事情。


要重塑孩子的自信心,首先需要我跟孩子劃清界限,歸還責任,讓孩子有更多做事情的機會。


過去的錯誤認知,我太看重學習和成績,孩子覺得學習是我的不是他的事,孩子自然不會操心學習的事,加上人際關係的困擾,孩子起床磨蹭就非常容易理解了。


孩子賴床、學習動力不足跟我之前的越界、包辦代替有很大的關係。因此,我一定要相信孩子,把屬於孩子的責任歸還給他。


比如說:起床,學習,整理自己的房間,洗自己的衣服,承擔部分家務等等。


一下歸還那麼多責任,孩子也接不過去,為了脫離之前的痛苦的狀態,我打算從最棘手的起床、學習問題著手。


一個人如果認為不是他的事,當然不會積極主動。於是,趁孩子心情不錯時,我告訴孩子:兒子,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起床、學習是你自己的事情,因為媽媽以前沒學習也不懂,所以包辦代替了很多。


從今天開始,媽媽不再提醒你起床了,學習的事媽媽也不會再插手,媽媽相信你能處理好自己的事情。


不行,我自己做不到,你必須提醒我起床!兒子很不高興。


為了照顧孩子的情緒、給孩子適應的時間,我跟孩子約定好:這一周每天提醒你一次,下周開始你自己調鬧鐘。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16年養成的習慣哪有那麼快就調整得過來呢!


期間,孩子又遲到過幾次,回家埋怨老師時,我沒有去講道理也沒有指責他,只是耐心陪伴,認同他的感受。


偶爾來一句「是呀,是有些尷尬」,「嗯嗯,換我也會很難為情的」,「兒子,最近起床越來越早了,給你的堅持點贊」


經過一段時間的堅持,孩子終於養成了自己起床的責任心。我也省心了很多,緊張的親子關係開始緩解。



青春期厭學休學4:以界限之力,重塑孩子的自信心 - 天天要聞



分清責任,家校合作

學習家庭教育以前,不自信、不學習的我最恐懼跟老師打交道。


學習讓我明白了:一切問題都是關係的問題!孩子厭學的本質是跟老師跟同學的關係出了問題。需要先協助孩子處理好與老師與同學的關係。


雖然學習是孩子跟老師之間的約定與合作,但,老師對孩子的支持、鼓勵卻尤為重要。


因此,在孩子學習這件事上,我的責任、我需要做的就是:注重家校結合,多關心老師的工作與生活,多跟老師聯繫、建立好關係,做好孩子跟老師的橋樑,不斷給老師傳遞信心。


否者,老師也是一個平凡的普通人,既要工作又要生活,精力很有限,那麼多學生,我自己都不重視、不主動跟老師聯繫,老師憑什麼在我孩子身上多花心思?


所以,我必須要去面對老師。我鼓足勇氣先找了班主任老師,老師的熱心與愛心讓我很感動,那麼忙老師還給我安排了一個小時,真心感激他。那天我跟老師說了很多話,現在還記得一些:


老師,孩子這樣的狀態給您添麻煩,讓您費心了,因為之前我家庭教育的缺失,跟愛人的關係不好,自己很情緒化,讓孩子安全感很不足。


我溺愛、包辦代替太多,導致孩子自信心不足,自我為中心,不知道怎麼跟老師和同學更好的相處,孩子現在很無力無助,內在很多的干擾,讓他不能安心學習。


您是很有責任心、愛心的好老師,換其他老師也許早就放棄孩子了!遇到您,是我跟孩子的福氣。


孩子其實非常的有上進心,他也很渴望把學習趕上去,現在我在學習家庭教育,希望老師以後多幫幫我,多多支持我跟孩子。


後面又陸續跟各科任老師取得聯繫、了解孩子的情況,經常跑學校尋求各位老師的幫助。自信心不足、厭學、人際交往能力不強的孩子,就是會讓老師格外的費心。


所以,每次跟老師們見面,我都會發自內心深處感恩老師,去承擔自己家庭教育缺失的責任,不斷給老師傳遞信心。


隨著我的改變,親子關係開始緩和,那段時間,孩子每天回家都會先跟我說會話再去學習。我就幫助他去理解老師的辛苦與不易,讓他多理解、接納同學。


因為他的態度變了,老師、同學自然會改變之前對他的態度,所以孩子跟老師、同學之間的關係也有所好轉,孩子不再害怕去學校。



青春期厭學休學4:以界限之力,重塑孩子的自信心 - 天天要聞



隨著夫妻關係、親子關係的修復,孩子的學習狀態也比以前積極主動了。


經常背歷史、政治、地理,寫數學作業到凌晨一點,歷史筆記還被老師全班表揚。


經過一個多月的努力,孩子的月考成績上升了70多分,孩子的自信心也提升了很多,越來越陽光開朗。


家校合作,分清責任,把精力放到自己能做的和該做的事情上,多與老師建立好鏈接,多給老師傳遞信心,就能給孩子更好的助力。


培養孩子責任心,需保持耐心、溫柔並堅定

貪圖安逸是人的天性,為什麼我每天能夠堅持早起做飯?那是因為我不做沒人替我做,孩子跟愛人就會餓著肚子去上班、學習,這是我的責任,是我該做的事。


所以,培養孩子責任心最重要的就是要讓孩子意識到:這件事情就是我該做的,我不做沒有人會替我做。


有一次,兒子連續幾天洗內褲,提醒兒子只答應不見行動,我心裡真的很著急,恨不得幫他洗了,可是想著課堂上老師的話:「界限產生責任」,「不要老想著為孩子做點啥,而是要經常提醒自己不為孩子做點啥」。


我就默默告訴自己:耐心一點,再耐心一點,這是孩子自己的事,千萬要忍住,不要包辦代替。


第二天晚上洗完澡出來,兒子嘿嘿地笑:今天沒有內褲換了,一會必須把那4條內褲全洗了。


還有一次兒子感冒了,晚上洗完澡後,兒子說:媽,今天你幫我洗一下衣服吧,我不舒服不想洗。


我說:洗衣服是你的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兒子說:天天都是我自己洗的,今天你就幫幫我吧。


我耐心地說:兒子,感冒的確實很難受,可洗衣服你自己的事,媽媽真的不可以再幫你,媽媽有時候生病不舒服也要堅持做家務呢,實在不行等你休息好了再洗吧。


有時孩子想偷懶耍賴,尋求幫忙時我就會笑著問:兒子,那是誰的事啊?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經過一段時間的積累,兒子知道他的事情我真的不會再幫他做了,所以,兒子現在把「飲水機換水」「飯後洗碗」「洗自己的衣服」「逛超市提重的袋子」「扔垃圾」都當成了自己分內之事。


歸還責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達成的,需要我們給自己、給孩子有更多耐心與時間,需要我們溫柔並堅定。



青春期厭學休學4:以界限之力,重塑孩子的自信心 - 天天要聞



正向反饋,激發孩子內在動力,提升孩子自信心

前兩年我特別的困惑:為什麼我學習了這麼久,孩子的自信心還是沒有明顯提升呢?到底要怎樣做才能提升孩子的自信心呢?


一次課堂上,老師的話點醒了我:人只有在不斷付出、被別人需要、服務於他人時,才會產生成就感與價值感。價值感越強的人自信心才會越強。


人的自信是他對自己的相信,需要他不斷去做事,堅持去做成一件又一件事,這樣他才會真的相信自己。


孩子喜歡吃天蠶土豆、蒜香排骨和京醬肉絲,我就鼓勵孩子自己去準備食材,協助孩子自己去做。


當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做成一道菜時,我會一邊享用孩子的勞動成果,一邊誇獎孩子做事情過程中的耐心與專註,感謝他的用心付出。


當孩子承擔了家務活、為家庭付出後,我會及時給予孩子正向反饋,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付出很有價值。


比如:

兒子,今天你把地掃了,及時把垃圾扔了,讓我們的家變得更加整潔舒適,謝謝你!

兒子,咱家裝修房子,你幫著設計幫著選材料,因為有你,我跟爸爸省心多了。

兒子,你現在的土豆不但削得快,皮還很薄,可見,你做事真的很用心。

兒子,這段時間媽媽手疼,你每天給我擰洗臉水,每天給我做飯,媽媽感覺好幸福啊!


我的不越界與及時的正向反饋讓孩子有更足的動力堅持去做事。當孩子做出一個又一個成果時,他的動手能力、成就感、價值感、自信心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青春期厭學休學4:以界限之力,重塑孩子的自信心 - 天天要聞


看文章的您,如果因為孩子的學習問題而感到焦慮,很大的可能性是您越界了,管了孩子的事!


我們的無界限、包辦,讓孩子失去了很多培養動手能力的機會,也剝奪了孩子很多的成就感、價值感,讓孩子的自信心一點一點地減弱。


我們遲早要離開孩子,我們不可能一直溺愛包辦。只有我們從行為、意識層面上跟孩子劃清界限,不越界不包辦,做好自己分內的事、不插手孩子的事。


孩子才會養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責任心和自主性。在不斷做事的過程中,他的價值感、成就感、自信心也將會得到很大的提升。


只有我們不斷堅持學習,有了跟孩子劃分責任與界限的能力,才能做到「不越界、歸還責任」,才能做到溫柔並堅定的給孩子更多做事的機會。


當孩子承擔了責任或者為家庭付出時,我們要及時認可、肯定孩子的付出與努力,激發孩子做事的動力。


當孩子通過自己的堅持與努力做成一件又一件事情時,他才會相信自己有能力做成一些事情的,這樣,孩子的自信心才會被重塑。


厭學休學相關文章:

孩子從休學到復學,這段路,父母到底該怎麼走

青春期厭學休學1:孩子沉迷手機遊戲,親子衝突不斷,家庭陷入困境

青春期厭學休學2:修復夫妻關係,改變孩子成長的土壤

青春期厭學休學3:如何修復親子關係

青春期厭學陪伴系列8:苦熬近3年,焦慮媽媽終於尋得了出路


我是銘媽,陪伴孩子走出網路的幸福媽媽,用文字傳遞信心與力量,助您在教子路上更輕鬆!


未完待續,覺得有收穫的夥伴,請「關注」「點贊」「轉發」,感謝您的支持!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直播中稱「報我名字可進清北班」  教育博主孫某某被行拘 - 天天要聞

直播中稱「報我名字可進清北班」 教育博主孫某某被行拘

央廣網北京7月10日消息(記者馮儀)近日,某教育博主在直播中聲稱報其名字可進北二外成都附中清北班、強基班。經網友反饋至問政四川平台後,成都市武侯區教育局回應稱該博主聲稱的所有內容均屬虛假信息和不實言論。7月10日,成都市公安局武侯區分局發布警情通報。通報稱:「經查,孫某某(男,36歲,某教育諮詢有限公司負責...
楊絳:喜歡把家裡打掃得很乾凈的人,表面整潔,實則暴露了人生真相…… - 天天要聞

楊絳:喜歡把家裡打掃得很乾凈的人,表面整潔,實則暴露了人生真相……

人生跌入低谷時,楊絳被安排清掃公廁。面對常人避之不及的污垢與異味,她沒有怨懟敷衍,而是親手縫製拖把,帶著肥皂與洗衣粉,蹲身擦拭每一塊瓷磚,細緻到為空間通風除味。不多時,曾經污穢的角落竟變得窗明几淨。更令人動容的是,她在此處掏出書本靜靜品讀,說「廁所就是我的書房
當一群父親看見孩子眼中的光芒,新的「事業」開始了 - 天天要聞

當一群父親看見孩子眼中的光芒,新的「事業」開始了

每年6月的第三個星期天是「父親節」,一個專為感恩父親而設立的節日。在人生的第五個父親節到來之際,我已是遠近聞名的「好爸爸」。三個月前,我作為發起人之一的「爸爸陪親子公益行動」正式啟航,每周末邀請社區內3—6歲兒童在家長陪同下,一起來聽故事、
7點出發|女子自曝「孕期擺爛不上班,老公是副處」,官方通報來了! - 天天要聞

7點出發|女子自曝「孕期擺爛不上班,老公是副處」,官方通報來了!

·7月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介紹「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成就。其中提到,我國5年經濟增量預計將超過35萬億元。(此前報道>>多個「第一」!這場發布會信息量很大)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大穩就業政策支持力度的通知》,從7個方面提出政策舉措,著力穩就業、穩企業、穩市場、穩預期,推動經濟高質量發...
楊少華生命最後階段:吃肉喝酒,抽華子,四小時前還在給兒子帶貨 - 天天要聞

楊少華生命最後階段:吃肉喝酒,抽華子,四小時前還在給兒子帶貨

太突然了!蔡瀾老先生才走不到兩周,楊少華老先生也離開了人世。這位相聲界的老前輩雖然早已離開舞台,卻並沒有消失在公眾視野。他生命中的最後階段,一直是在子孫和粉絲的陪伴下度過的。甚至在他去世消息傳來的四個小時前,他還在視頻中給兒子帶貨。戎馬半生楊少華並不是一開始就是「老藝術家」的。他剛入行那會兒,甚至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