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被他人愚弄

人生是一個不斷失去的過程,失去年齡、失去親人、失去工作、失去夢想、失去焦慮,失去一切外在的困惑,只留下精神,到了生命的彌留之際,就連精神我們都會變得模糊不清,還有什麼不能失去的。那麼,為什麼精神是最後才失去的。因為只有靈魂才是主宰生命的主角,其餘的都是配角。

如果我們早早意識到這一點,只要把握生命的主角,就不必被外界所牽連,因為他們早晚都要失去,也許只是上一秒和下一秒的距離。擁有幾件衣服不重要,擁有幾輛車不重要,擁有幾個情人不重要,都是加重了我們人生的負擔。為什麼靈魂輕飄飄,為什麼靈魂看不見。好的生命觀是向輕盈的靠近,無論是我們的身體,還是飲食,還是生活狀態,越是接近輕盈,就越能讓靈魂高飛。

從輕盈的層面來說,失去就是一個減輕生命的過程,而不是失敗。因為失敗只是社會價值的定義,是為了推動經濟發展的邏輯。但是如果要接近生命的真諦,就要讓自己接受失去,在失去的過程中,逐漸剔除生命的雜質,讓生命變得越來越純粹、簡單。就像是一開始喝飲料,我們追求甜味,後來我們追求0糖,再後來我們追求0糖、0卡、0脂,最終我們追求純自然的礦泉水。雖然添加劑改變了口味,但是增加了身體的負擔。同樣如此,越來是想要讓生活中增添什麼,無異於加重生命的重量,最終無法承受的重量,只會壓斷了我們的呼吸。失去一定是好事,即使失去健康,也是在提醒我們對食物的改變、對社會方式的改變、對慾望的控制。

一切失去都是好事,都是在往我們的身體上卸貨。古人住在山洞,沒有房子,自耕自食,沒有輝煌的事業,穿戴自然,沒有金銀珠寶,難道他們的快樂不如我們嗎?我們可以樸素,可以純粹,但是我們陷入了全世界競爭的現代化思維,多數人無力改變。誰也不敢瘋狂倡導失去的宣言,那可能會被冠上陰謀的動機。

當然這與個體所處的位置有關。並非所有人都能這麼做。如果企業這樣倡導,員工將會離他而去,利潤則無法增長。所以,位置決定了我們的行為。但是位置的選擇,也是我們個體選擇的結果。選擇做加法或減法,決定了我們未來的方向以及生命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