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散文|從機器人談到ChatGPT和Sora

文/汪秀紅

最近春節我和兒子出去旅遊,見識了很多人工智慧的高科技。我們在福州全季酒店入住時,深夜吹風機壞了用不了,向前台打電話索要,機器人送到。我們入住時,在電梯口就已經遇到這個胖嘟嘟的機器人,我說:「Hello進來呀」!它不吭聲。直到我說打劫,它扭頭就走,摔倒。我趕緊給它扶起,它進電梯,一定要站C位。

我故意擋前面,它奶聲奶氣地說:「哎呀,不要擋我的路,人家在工作呢!」電梯門一開,它就跟我搶著出電梯。它剛出電梯門,兩個機器人相遇,彼此都在說讓,我有點胖!你胖你有理唄?霸道的「小可愛」們互不相讓,誰也走不了摔倒了。作為人類,我看得幸災樂禍,可以說智慧酒店是現在重要的發展趨勢。

據我了解,智能客控系統現在有以下五種:第一,智能客房控制系統;第二,PMS酒管系統;第三,智能自助系統;第四,智能引導系統。前文提到的就這這種類型,機器人可搭乘電梯為客人引領,送物取物;第五,智能安防系統。

2月15日,春節旅遊回家後,我又看到人工智慧另一個重磅消息——美國OpenAI(人工智慧實驗室)繼2022年推出ChatGPT人工智慧聊天軟體後,不到兩年再推「文生視頻」的Sora軟體。面對生成的60秒高清視頻,人們驚呼:「電影還需要拍嗎?」其實,「驚呼」大都是自媒體博取眼球,不科學也沒文化。

ChatGPT和Sora的推出,是AGI(通用人工智慧)技術發展的必然,也是人工智慧以海量數據在人類訓練下增加演算法和算力,獲得人類的思維方式和世界交互的智能模型。誠如OpenAI團隊所言:「我們正在教導AI理解和模擬物理世界的運動。」簡單來說,人教會機器如何「做人」。

當我們狂歡讚美AGI(通用人工智慧)技術的飛躍時,是否會思考:當機器像影視作品那樣成為人,並超過人之後,人們是否會成為機器的工具被「奴役」?

曾需專業能力才可被準確表達的事物,如今在人工智慧的幫助下或許被闡述得更容易。由於人工智慧的存在,人可因為專業而去做專業的事,普通的人也可因為興趣去做出原本需要專業的人力物力時間才能達到的效果,這或許是普通人能表現自己才華的時候。當然,前提是你有條件、機會、勇氣和技巧去使用人工智慧,並且讓它為你賦能。「考古學家在沙漠中發現了一把普通的塑料椅子」,Sora生成的視頻竟然出現椅子變形、自動行走等自然光影場景‍。但機器,再複雜的人工智慧程序依然是0和1的代碼組成。

還有人說演員導演和記者可能都會失業,其實「視頻記者」這四個字中重要的不是視頻而是記者。記者需要腳力、眼力、腦力、筆力,而不是網路複製黏貼發布。另外,我認為目前Sora生成的視頻還不能做到完全真實,細節可用肉眼看出,也可通過AI識別。所以創作者如何使用文字精確控制Sora,只待迭代升級。我認為,chatGPT和Sora還是數據投喂的結果,沒有形成思想邏輯。而美國不斷推出科技英雄和新概念,只是為了金融資本服務。所以,普通人不用因為新的科技概念而焦慮,所用範圍也有限,如果真的有用,會很快產生相關服務的產品。

世界的變化遠超我的理解,但我對親朋好友的感情卻一輩子不變。我只是覺得不寒而慄,視頻也用AGI(通用人工智慧)生成,還這麼真實,以後誰還能相信自己的眼睛?毋庸置疑,我們生活在虛擬世界,而且不知是虛擬了多少層之後的世界。雖然Sora生成的視頻能讓人置身任何環境,但我始終堅持,能讓我和親朋好友在一起的環境,才是我最愛的!

壹點號當代散文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8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