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值不值得深交,從他吃飯時便能瞧出來!很准!

費德羅曾說:「朋友這個詞人人都掛在嘴上,但是真正的友誼卻很罕見。」

與人往來時,我們總是希望可以交到真誠的朋友,能用自己的真心換來對方的善良以待。

但人也是一種非常善於偽裝的動物,表面上笑臉相迎,一團和氣的人,也可能心懷不軌。

如果不能察覺出對方的本心,就很容易被其外在所迷惑,在不經意間陷入對方布下的陷阱。

窺一斑而見全豹,觀滴水可知滄海。

一個人日常習慣中的微小細節,最能暴露其最真實的一面,也可以藉此看穿對方的偽裝。

就好比吃飯這件事,從對方的這3個言行舉止,便能看出他值不值得深交。

01

點餐

北野武曾說:

「規矩其實就是為他人著想,一個差勁的人,是完全沒有考慮一下別人感受這種想法的。」

在社交之中規矩,就是要適當站在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設身處地地為對方考慮切實問題。

和別人一起出去吃飯時,亦是如此,無論是同事聚餐又或是朋友聚會,都不能只考慮自己的喜好。

畢竟,每個人都有各自的飲食習慣,有些人什麼口味能不忌諱,但有些人就有明顯的忌口。

真正思慮周全的人,在選擇餐廳或點菜的時候,都會充分考慮到這一要素,提前詢問大家的建議。

他們會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在準備飯菜時,兼顧對方的口味,在飯桌上,幫助別人挑選合適的美食。

也唯有在這樣融洽的氣氛中,彼此之間的感情才能變得更加濃厚,贏得他人的青睞與讚賞。

可偏偏有些缺乏社交意識的人,就只想著自己的口味,完全不顧及別人的想法,十分自私。

在選擇菜品時,光想著滿足自己的口腹之慾,全然不顧他人的感受,只點自己愛吃的食物。

當自己在大快朵頤的時候,殊不知對方內心卻十分排斥,再有類似的情況也不會再來了。

永遠不要和眼裡只有自己的人有交集,那隻會讓自己成為對方的陪襯工具,自尋煩惱。

02

吃飯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人在心情放鬆的時候,最容易顯現出自己的本來面目,吃飯便是其中之一。

尤其是和自己比較熟悉的人一起就餐,在享受美味的同時,也會暴露出自己的性格和素養。

有素質和修養的人,時刻都會保持應有的風度和優雅,禮貌地對待和自己一起就餐的同伴。

而缺乏這一教育的人,則會肆無忌憚地展露自己難看的吃相,或是將自己愛吃的菜放在眼前,或是用筷子亂翻菜品。

一頓飯還沒吃完,就已經弄得餐桌上一片狼藉,也讓別人的內心倍感不悅,場面十分尷尬。

而他們卻全然不顧對方嫌棄的眼神,還自顧自地挑肥揀瘦,覺得自己十分豪爽有個性。

沃格爾曾說:「不拘小節,不等於沒有禮貌,行為粗魯,也和慷慨豪放沒有關係。」

一檔相親節目中,某位男嘉賓吃飯時的不堪表現,就引起了女嘉賓和觀眾極大的反感。

他吃飯的時候,全然不顧女嘉賓在對面,一條魚左翻右轉搞得不成樣子,一碗面更是吃得滿嘴是油。

這樣的行為,直接讓女嘉賓沒辦法繼續和他吃飯,簡單聊了幾句後,便表示拒絕匆匆離開。

吃飯時不懂尊重別人的人,其個人的素養往往很低,不值得自己與之深交,最好保持距離。

03

買單

之前在微博上曾經看過一個有趣的視頻:

幾個朋友在飯店聚會,吃飯的時候大家都是興緻勃勃,聊得歡天喜地,氣氛十分融洽。

在觥籌交錯間,彷彿彼此是最要好的過命兄弟,勾肩搭背的同時,說著最動人的話語。

然而,到了要付賬的時候,眾人卻突然間鴉雀無聲,剛才還熱烈的氛圍瞬間變得冷清起來。

拿著賬單的服務員左顧右盼了一番,就是沒有一個人張嘴說要付錢,每個人都低頭不語,不知道在想些什麼。

這個視頻或許是個誇張的小段子,但在現實之中,類似的情況完全可以說有過之而無不及。

越是人多的聚會,越是會有人想著渾水摸魚,有佔便宜的機會便絕對不會錯過和浪費。

真到了要結賬買單的時候,要麼就是提前找借口溜走,要麼就是裝模作樣的搶著付,最後時刻在再果斷收手,讓別人當冤大頭。

很多人以為這是一種聰明,可這樣的小聰明卻恰恰暴露出了自己品性的卑劣和低賤。

一頓飯都要吝嗇的人,只能說明他與一起吃飯的人關係不夠好,或是自己格局太小,太過斤斤計較。

如果自己沒打算賬,就不要和別人共享美味,或者提前說好付賬的方式,這樣彼此之間的關係才清楚明白。

貪圖小便宜,只會讓自己短暫獲得好處,長久來看,只會讓自己失去他人的信任。

郭德綱有句話很有道理:「先學吃飯,再學養家;細節見人品,小事見真章。」

一日三餐,一餐一食,一碗一筷,一拿一放,吃的是飯,看的是人生。

真正的善良是表裡如一的善意,不會因為財富、地位、身份等而轉變態度。

一個人融在骨子裡的修養,能夠敬畏他人的勞動成果,以平等的眼光看待事實。

這些都能夠從吃飯中看出來,也為我們敲響警鐘。

人生漫漫,選擇與良友相交,是你一生的福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