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經意的被改變

當我們與自我和解的時候,更像是一種無以為繼的妥協。和解不過是給予自己的安慰。雄鷹如果不是翅膀受了傷,就不會停留在山谷中間,一定會在大西洋的上空自由盤旋。


我認為所有的和解都是基於對外界無能的表現。為什麼這個詞會開始成為流行詞,因為我們彷彿看到了生命與命運之間的不明關係。抗爭命運的無力,耗費了我們太多的青春。往後退的天空,未必就不藍了。


當這個詞在當代成為一個被大家接受的詞語,意味著我們的社會到達了一個密集的競爭區域,且多數人走在同一條路上,互相擠壓彼此的生存空間。每前進一步,都要花費巨大的能量,所以有些人寧願停在原地,讓別人先走。


當然,這個詞還可以衍生到生活、愛情等方面,都是在試探自我與外界之間的臨界點。是否要衝過這個臨界點。一個人每當走到一個年齡段,就會遇到一個需要前進或後退的抉擇。也許是能力上的改變,也許是思維上的改變,也許是環境上的改變,任何一個改變都將直接決定了我們能否逾越過這個臨界點。


改變自己是痛苦的,抽筋扒皮的,且不一定可以成功。太多的失敗案例,孕育出了和解這個詞。10年前,人們不談和解,而是談進步、成長。這麼多年來,我不願 用和解這個詞來表達自己對一些事情的妥協。


我認為所有的和解都是我對抗爭的失敗。和解的定義瞄準了失敗的人群。但是這種失敗需要被肯定。它是被命運安排的過程。最近我的手臂受傷無法集中全力健身,到就想到了和解這個詞。詮釋和解無非就是中斷鍛煉。


和解美化了我們後退的意識。語境是可怕的,新時達也是恐怖的。他們改變了詞語的運用土壤,悄悄地植入人心。我在很多偉大的作家的書籍中看不到很少看到和解這個詞的出現。它更多被運用在兩個人爭執的結束,而非對於自己的妥協。人要改變對詞語的定義,而不是被詞語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