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我們小孩子來說,家族聚餐的冬夜,等待開飯的時光是最愜意的。客廳里燈光明亮,流露出動人的暖意,上桌時還滾燙的一大鍋雜燴湯,汁水咕嚕咕嚕地沸騰著,香氣隨著水霧蒸氣裊裊蔓延開去,我們願意這樣盯著它快活地發愣,什麼也不操心。
許多年後回想起來,汪曾祺的一句「家人閑坐,燈火可親」,便把這溫暖的圖景都說盡了。
汪曾祺在他的散文集《人間煙火》一書中,他筆下有很多情節像極了我兒時曾有幸遇見過的幸福和快樂!特別是在《我的祖父祖母》一文中,他關於祖母的某些細節描寫,看得我不禁潸然淚下,倘若我的奶奶還在的話,那該多好哇!
「祖母很喜歡我。夏天的晚上,我們坐在天井裡乘涼,她有時會抹著黑走過來,躺在竹床上給我『說古話』(講故事)。有時她唱『偈』,聲音啞啞的:『觀音老母站橋頭……』這是我聽她唱過的唯一的『歌』。」
這樣的畫面叫我不禁回憶起我小時候的夏夜來。
兒時的夏夜,晚風輕撫在臉頰上的感覺是那樣的溫熱而柔軟,我搬出一個長條小板凳坐在三爺爺的門前,依偎在奶奶的懷裡面,她輕輕地搖著蒲團,聽三爺爺講姜子牙拜師學藝或者是孟姜女和范喜良的故事,那時夜晚的天空也格外的明亮,月亮嫲嫲在滿天繁星的簇擁下,分外妖嬈,有七八顆星子落在我的眼睛裡,奶奶說那是北斗七星,星星們一閃一閃亮晶晶……那光景恍若隔世,可這會兒,我的夏夜再也吹不到兒時那樣的晚風了,我再也沒有機會依偎在奶奶的懷裡,更沒有機會去聽三爺爺講故事了。
人都說往事如煙不可追,可那些如煙般逝去的日子卻是我這一生最美好的時光。每當回憶起來,心中總會甜蜜多於苦澀,那些煙火縈繞的溫情生活像極了汪曾祺老先生筆下的燈火人間,瓜田李下。
《人間煙火》一書共收錄了汪曾祺40多篇精品散文詩和短篇小說《大淖記事》,本書共分四個章節,分別是:「故園聲猶在」、「燈火要人歸」、「今朝風日好」和「至味在人間」。
汪曾祺筆下人物的率性而自然,他在「今朝風日」里用非常調皮地語氣調侃朋友林斤瀾的名字和他小說里的人名,隨即又筆鋒一轉一本正經地肯定林斤瀾的性情「總是含笑看世界,但他的感情是非常強烈的」,忽然又一轉,近乎「揭穿」他慣以用使人摸不著頭腦抓不住尾巴的「哈哈笑」來擺脫尬聊,從而得到一層保護傘。讀後不禁叫人捧腹大笑,原來林斤瀾是這樣生動而具體的啊!
而他的《自報家門》相當於一篇小篇幅性的自傳,汪曾祺寫了父親、母親、小學、老師沈從文和他的文學創作心理歷程。他的筆下除了暗藏著淡淡的憂傷外,還透露出了脈脈溫情。這點從他寫母親早逝,父親親手糊母親的冥衣里就可以看出來。
他的手很巧,心很細。我母親的冥衣(中國人相信人死了,在另一個世界——陰間還要生活,故用紙糊制了生活用物燒了,使死者可以「冥中受用」,統稱明器)是他親手糊的。他選購了各種砑花的色紙,糊了很多套,四季衣裳,單夾皮棉,應有盡有。「裘皮」剪得極細,和真的一樣,還能分出「羊皮」「狐皮」。
汪曾祺的文字總能喚醒那些在紛繁複雜的俗世里,心有茫然,卻仍然對自己抱有期許的人。我們要相信生活是美好的,人是有詩意的。
一直都很喜歡汪曾祺的散文,讀起來用詞精確而到位,每個字都有它特殊的用意卻又不事雕琢。讓人心神爽快,又能靜下心來慢慢品讀。汪曾祺的散文適合在雨天的窗下烹茶慢慢讀,當然雪天就更好了!
讀汪曾祺的《人間煙火》,書中那些散落在字裡行間的人生百態和慢慢流淌著的歲月,非常值得我們細細品讀、用心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