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沒有錯,卻像極了負罪前行

罪人有罪,現實意義上的贖罪,是贖他過去的罪惡。


所以人們在現實和影視作品之中,對於那些罪人經受的痛苦,他們內心所感受到的掙扎和壓抑,會有一種理所應當,一種因果循壞的理解:


「你做了錯事,現在你的痛苦就是你做錯事的懲罰。」


不過,現如今很多人的生活體驗,跟這種贖罪的感覺非常相似,他們不斷的承受痛苦,不斷的接受外界和內心的折磨,他們曾經也質疑過為何自己的人生會走到如此境地,但時至今日的他們「竟然」也能夠坦誠的接受現實,


就好像罪人在接受自己所犯下的錯,他們心甘情願的接受懲罰,並以這種懲罰理解為一種解脫。


而當代普通人的解脫,則就不僅僅是接受懲罰這麼簡單了。



以前我聽很多人都在抱怨,自己上班苦,累,看不到頭,什麼被老闆壓制,什麼同事之間虛情假意之類之類的抱怨,層出不窮。


現在我聽到最多的一種說法就是,


我還有個班上,知足了。


因為我們眾所周知的原因,當下的日子就像是一條飛速行駛在黑洞里的汽車,司機一腳油門踩到底,雙手抬起,雙眼一閉,車內的乘客除了聽到發動機的轟鳴,迎面而來的風雜訊和不斷抖動的車身,就只能感受到一片漆黑的景象,這種不斷加深的恐懼感到了一定程度之後,就會使人徹底失去對生存的渴望,在這種「危險觸手可及」的環境下,人們已經不在乎自己在什麼時候因為什麼樣的事故而讓自己魂飛魄散,因為當他們意識到恐懼不能解決問題,而恐懼只是他們唯一活著的感受時,


他們就不在乎生死之間,究竟還有什麼事情是值得他們為之動情的了。


所以在當下的環境之中,那些以「能夠成為行屍走肉而感到一種莫名欣慰」的人們開始降低自己的痛感,不斷壓低,狠狠的壓低因為工作而帶來的痛感,他們用儘可能麻木的心態去生活,以前人們稱之為內卷的事情,似乎也因當下的環境而顯得格外稀薄。


這並非是人們接受了那些被壓榨的生活,而是人們發現那些身不由己的日子,


已經走了太遠太遠。



人的適應能力很強,並且對於大多數人來說,


他們之所以知道自己的適應能力很強,並不是他們主動選擇去適應什麼,


而是被逼的結果,


被逼無奈的結果。


隨著身上的負擔不斷加重,人們的腳步踉踉蹌蹌變得沉穩有序,為了生活付出的代價越來越多,人們的心態從忐忑不安變得徹底漠然,


無論是肩膀上增加了怎樣的七情六慾,還是口鼻前遮抹上了如何的嬉笑怒罵,人們總是能夠在不斷的適應,掙扎著,頹廢著,抱怨著,但依然還是在適應。


回頭想想,這就像是人們漸漸的接受了一種與生俱來的懲罰,從一開始百思不得其解,疑惑著試圖去詢問「為什麼我活成了這個樣子」、「這不是我的錯為什麼我要承擔這麼多的痛苦」到最後用一言不發的姿態去咽下每一口飯,每一口水,


這樣的變化很突然,但也不突然,所謂突然,是指尚未涉事時的人們不敢想想自己會活成無法接受的模樣,而那些所謂的不突然,則是這個社會千百萬張面孔之中所透露出的絲絲遺憾,


人們不會去質疑,是因為接受了太多的不合理,又無法改變這些不合理給自己帶來的刺激,於是只能不斷的折磨自己,逼自己接受,反反覆復暗示自己「生活就是這樣的」、「這些就是成長的代價,沒事的」諸如此類看似合情合理實則所有的不合理都需要自己來承擔,


身體上適應了,精神上也就不得不適應了,那些促使身心俱疲的不合理,


最終演變成了一種「這就是生活」的精神安慰。




習慣了沉重,並不是覺得那些痛苦是激勵自己前行的動力,


而是如果沒辦法的話,就要讓自己忽視,或是接受那些必然付出的代價,


但是,千萬別細想,因為想的越細,


越會加劇那些因為難言公平而導致的燥火,焚燒著早已存余不多的理智,


正因如此,我很難去形容那些負罪前行的人們,


因為當苦難成了「罪孽」的時候,


每一句試圖解讀的辭藻,都成了卡在靈魂深處的哽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