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朋友圈,是為了某個人;不發朋友圈,也是因為某個人。」
「年輕時喜歡一個人,現在喜歡一個人。」
人的感情,心態,情緒,始終都處於變化著的狀態。
當我們在發朋友圈時,內心在表達什麼?
知乎上有個問題: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不願意發朋友圈了?
其中有個網友的回答是:
「當我意識到,在我發了朋友圈之後,根本就沒有人給我點贊評論;那種失落感,讓我尷尬地想要逃離,最後狼狽地刪除朋友圈動態。」
其實,不發朋友圈,也是一種試探。
在試探什麼?
試探你的好友中,有沒有人在乎你。
-01
發朋友圈,是為了某個人
心理學上認為,人的許多行為背後都藏著一些動機。
有動機,才會讓一個人有行動力;
失去了動機,這個人也就沒有去做這件事的慾望。
比如:
有些人對錢很有慾望,一心只想賺錢,那麼他就會想方設法去經營事業,努力工作。
你遇到了喜歡的人,就會找各種機會出現在對方面前,跟對方製造一次次偶遇的機會,尋找一個個聊天的話題。
你心中的慾望,往往會讓你擁有更多行動力。
其實發朋友圈這件事,也是如此。
因為你的朋友圈裡有某個在乎的人,所以你才會不斷發朋友圈動態。
你的目的,是吸引對方的關注。
網上有句話這樣說:
「發的朋友圈動態,標記著僅1人可見。」
這是一種暗示,也是一種孤獨。
有喜歡的人,但不敢表白,只能通過這種方法去暗示對方;
喜歡某個人,對方不知道,也沒有表白的勇氣,這是一種孤獨。
喜歡一個人是什麼樣子呢?
大概就是:
一邊渴望靠近對方,一邊又表現得膽怯;想要先對方走一步,但最終還是選擇後退。
面對喜歡的人,總會下意識地產生自卑心態。
而發朋友圈的行為,就是為了吸引別人的關注和注意力。
我們要經營人設,在發朋友圈時斟字酌句地打磨著,想方設法地去暗示。
-02
不發朋友圈,才知道誰在乎你
看過一個故事:
女生為了試探男朋友對自己的感情,她總是喜歡「玩失蹤」。
今天不回消息,明天聯繫不上,後天假裝「離開你」。
她很愛這個男生,只不過表達愛意的方式有些極端。
她患得患失,害怕失敗,更擔心對方會離開自己。
所以她才用這種「極端」的方式,試探男友是否還愛著自己。
開始的時候,男生總是賣力地挽留,討好,說盡好話,態度表現得很卑微;
但時間久了,男生對女生的這種行為愈發厭倦,因為男生的耐心在這樣的戀愛模式中被耗盡了。
這種狀態就像什麼呢?
女生跟你提分手,並不是真的要分手,而是想要你挽留;
女生說不生氣,其實心裡很生氣;如果男生沒有察覺到,那女生心中就會給男生「記下一筆」,到下一次吵架時翻舊賬。
如果說,發朋友圈是給某些人暗示;那不發朋友圈,就是試探到底有誰關心自己。
有句話怎麼說呢?
「你沉默的時候,才知道誰最在乎你。」
有個心酸的段子:
公司的人一起出去團建,出發的時候點了兩次名,大家都覺得沒問題;可行駛到途中,才想起來少了一個人。
你能理解這種「被忽略,不被關注」的孤獨感嗎?
如果你的生活進入沉默期,你關掉朋友圈,不在大家面前活躍。
這個時候,誰最在乎你,就一目了然了。
在乎你的人,會追問你在忙什麼,是不是遇到了什麼問題;
不在乎你的人,根本就不會管你做了什麼,在忙什麼;因為在他們心中,你的存在感本來就不高。
心理學上有個概念,叫「聚光燈效應」。
可以理解為:
人生來就認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認為周圍所有的人都應該圍繞著自己轉,並且把自己當成中心點。
小時候,被父母在意,被家人愛護;
長大後,也希望被同學、朋友們關注在乎;
即使戀愛結婚,也希望伴侶的心思能全都放在自己身上。
生活在「聚光燈效應」之下,人的表演欲也會越來越強。
你會不自覺地認為周圍人的關注點都在你身上。
走在路上,認為別人都在看你;
做了錯事,覺得別人都在看你笑話。
實際上,哪有人那麼在乎你呢?
真正在乎你的人,並沒有幾個,他們只會在你需要的時候,第一時間出現在你面前。
而那些不在乎你的人,也沒有那麼關注你的生活。
如果你想要試探有沒有人在乎你,不妨關閉朋友圈,看有沒有人關心你的近況。
今日話題:
你會為了某個人發朋友圈嗎?
(文章配圖來源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