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並不是一個新名詞,可以說,自改革開放以來,創新是各行各業使用頻率最高的辭彙之一。我們國家之所以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取得輝煌的發展成果,創新功不可沒。創新,是建設富強文明民主國家的必由之路,是企業做強做大的靈魂所在,是我們前進的不竭動力。
提起創新,不少人的腦海里閃現的是「高、精、尖」和「一流、領先、空白」等令人羨慕的目標和業績,其實不然,創新,既體現在常人難以企及的高端項目里,也展現在司空見慣的工作中,可以說,創新無處不在,無人不能。
一、思想觀念要創新
思想觀念是行動的先導,難以想像一個思想僵化的人能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創新措施和計劃。思想觀念要創新,就必須與時俱進。
一是要認真學習黨和國家的方針路線和政策,國家利益至上,服務服從並引領市場,這樣才能做到思想先進,高屋建瓴,提出的目標切實可行,採取的措施堅強有力,在行業領域佔得一席之地。
二是學習科技知識和業務知識,不滿足於現狀,不斷充實自己的知識,使自己能夠站在潮頭,敏銳地發現機遇,果斷的拼搏進取。
三是善於吸收新知識新觀念。創新是一個不斷的循環往複的過程,只有在市場競爭中勇於探索,勇於改革,才能使自己視野開闊,使自己的思想觀念永遠處於活躍狀態,在創新的道路上越走越好,越走越快。
四是敢為天下先。要有一股往前沖的勁頭,幹什麼工作都不能固步自封,自我滿足,要有別具一格的思路,善於總結別人的經驗,勇於探索未發現的路子。
改革開放初期,好多人的觀念陳舊,思想僵化,國家的經濟形勢發展緩慢。在「時間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討論推動下,國人的思想得到解放,積極性空前提高,探索社會主義生產模式蔚然成風,勇於改革不相適應的生產關係,使生產力也得到了極大地解放,「承包制」風靡神州大地,有力地推動了改革開放。
二、思維方式要創新
思維方式的創新對事業的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對大多數人來說,都是忙碌在平凡的瑣事中,而這些司空見慣的做事方式和工作態度又受習慣思維的影響導致效率低下,一些人看不上這個方面的創新,一些人不屑於做這些難以顯山露水的事情,一些人甚至認為這裡面沒有創新的靈感和必要。這都是不正確的。
宏偉的事業為我們進行思維方式的創新留下了廣闊的天地,平凡的工作蘊藏著創新的萌芽。如果我們換一個思維方式,換一個做事角度,改變一下內部結構,效率肯定要提高很多。所以說,思維方式的創新,看似微不足道,其實意義非凡,功德無量。
三、經營管理要創新
對企業來講,經營管理是一個永恆的主題,提升經營管理效率始終是每一個企業孜孜不倦的目標追求。要引用、吸收、消化先進企業的經營管理方法,不斷完善基礎管理工作,對現有的經營管理制度進行改革,對體制機制進行調整,以適應市場競爭的需要。只有這樣,企業才能進步,才能發展,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對基礎管理的完善,對人力資源的調配,對獎金分配製度的改革等,都是經營管理方面的主要內容,一旦創新成功,必定能調動起員工的積極性,提高勞動生產率。
四、科研技術要創新
科研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是企業快速發展的引擎,是一切創新中的重中之重。
首先要在企業形成尊重知識、重視人才的良好氛圍,在制度上予以保障,在待遇上給予優厚,為企業儲備大量的科研人才、管理人才和經營人才。
其次是改革科研體製為人才的脫穎而出創造條件。要不拘一格降人才,打破論資排輩、輪流坐莊的舊有模式,對科研技術上的創新予以堅決的扶持、支持,在資金上、物資上、人員上給予充分的保障。
第三是要對科研人員特別是具有創新思維和理念的科研人員要支持、理解和寬容,對出現的失誤甚至失敗要勇於承擔責任,形成允許失敗寬容失敗的氛圍。在後勤保障上做到沒有後顧之憂,使科研人員放下包袱,輕裝前進,為企業的發展貢獻自己的聰明才智。
創新,是一項經常性的事業,需要認真細緻的組織和策劃,不能急功近利,更不能有一蹴而就的想法,要層層推進,由淺入深,先易後難;要在配套措施上考慮周全,防止出現大面積大範圍的波動和反彈。我們一定要在思想上予以高度重視,按照客觀規律穩妥推進,根據企業經營實際創造性地開展工作。
創新是一個常態,沒有終點站。我們一定要把創新放到頭等位置,在輿論上形成風向,在觀念上達成共識,在體制機制上予以保障,在激勵上予以重獎。唯有不斷創新、再創新,才能找到出路,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抓住機遇,乘勢而上,把企業做強做大。
各行各業欣欣向榮,大顯身手的競爭舞台已經形成,創新時不我待,創新正當其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