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使我們的人生產生無限可能


今天讀到一句話深有感悟:「作家總會想嘗試成為解答的一部分,去了解一點點人生,並把這些心得傳下去。」雖然我不是作家,但我確實是想要把自己的所思所想通過寫作幫助他人,雖然現在懂得還不是很多。這在我寫作不久就意識到了,為此還寫過好幾篇文章。

我以為只有我有這樣的想法,現在看來,應該是每一位寫作的人都有這樣的想法。再次證明笑來老師的:「相信我,你並不孤單」這句話是多麼的準確。

寫作改變了我的人生軌跡,寫作之前,覺得寫作又累又沒什麼用;寫作之後,恨不得讓身邊的家人、朋友都開始寫作。寫作之前,我覺得我的人生就這樣了;寫作之後,我覺得我的人生充滿了可能。寫作之前,覺得每天得過且過;寫作之後,覺得每天都很充實,這就是寫作的魅力吧。

我想說服身邊的家人、朋友都開始寫作,然後獲得成長,可想像很美好, 現實很殘酷,我發現連我老婆都說服不了,甚至還反對我寫作,這也難怪,畢竟我寫了100多天,沒寫出什麼名堂來,沒有說服力,俗話說得好「人微言輕莫勸人」。

可我只寫了100多天,不可能寫出點名堂來,所以,要想影響家人、朋友寫作,最好的辦法是繼續寫,寫出點影響力。

想要成長,必須要走出舒適圈。我們一般只有在痛苦的情況下才會想著走出舒適圈,所有的成功人士都是經歷過痛苦才獲得的成功。我當初之所以開始寫作,也是因為當時的狀態很不好,很痛苦,想要尋求改變。所以,我們要珍惜痛苦,痛苦是改變現狀的良藥,雖然很苦,但熬過去就會發生蛻變。

除了被動地等待痛苦,我們還可以選擇主動走出舒適圈獲得成長,《認知驅動》上說:「有了創造意識,我們就會主動走到舒適圈邊緣」,所謂創造意識,指的是寫作、拍短視頻、編程之類,相對來說寫作門檻更低一點,一台電腦,一部手機就可以,更適合普通人。

不寫作的人是無法體會到寫作的好處,就像當初雖然笑來老師不斷地強調寫作的好處,但我就是無動於衷,現在,除了寫作,還會在早晨寫日程規劃,晚上寫成功日誌和反思,已經離不開寫作了。

文字具有「複製」屬性,只要我們寫的內容有長久巨大的價值,那它就有可能遵循複利曲線的規律,使我們的人生產生無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