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和著蟬的交響,再一次返回故鄉 | 作者 郭華庭


在故鄉留存的繾綣影像里 ,莫過於夏天蟬的風景了。沂河大堤兩面的海量柳樹林里,柳葉紛飛,蟬噪嘹亮,極盡夏之茂盛之狀。

麥收一到,尤其是幾場雨水過後,姐爾龜(歷時一夜即蛻變為蟬)你追我趕,破土而出,大堤上下,一群群、一片片,海量的姐尓龜群形成了壯觀場面。

臨近傍晚,沂河大堤,已是摩肩接踵,人聲鼎沸。大人攜著小孩,遍布柳樹林的邊邊角角。時至掌燈時,手電筒、馬燈、火把,全面開動,逮姐爾龜的會戰開始了。或在地上用鏟子挖,或爬上樹用杆子敲,有的把竹竿綁上粘膠,來粘住剛剛蛻變而翅膀尚嫩的蟬。儘管我的捕捉技術有限,其「戰果」也算差強人意。

晚上逮來的姐爾龜,用笆斗罩上,經過一夜時間,姐尓龜完成了褪皮脫殼,長出嬌嫩的翅膀來,這就是蟬了。放在火里焙烤,脆香撲鼻,直叫人饞得咽口水。吃法講究的,或用鹽腌制,再放油里煎炸,那色相更好,味道更足。吃姐尓龜,差不多是整個夏季的最易得之的美味了。退下來的蟬殼,可以當藥材賣掉。對於學生來說,一個夏天,如果勤快些,可以在收集蟬殼上弄筆收入,差不多解決一個學期的學費。

酷熱的盛夏,熱浪翻滾。蟬,展開歌喉,唱個不停。旋律雖然單調,但聲響震耳。夜以繼日,不間斷、不鬆勁。風雨雷電,雖摧枯拉朽,但即時發作,或可瞬間結束。而蟬之聒噪,沒有盡頭,人的世界好像完全被蟬聲湮沒了。

打穀場上,人與牲口,高溫又潮濕下的勞作,早已疲憊不堪。午間,人們好不容易找個樹蔭乘涼。蟬聲,陣陣轟鳴,像是頻繁密集發出戰鬥號角。無奈,短暫的歇息終被蟬鳴中止,人們再度披掛上陣。

窮鄉僻壤的消夏,別有滋味。一天勞動暫得消頓,缺油少鹽的晚餐安撫下空空如也的胃,人們的體力似乎回歸了一些。擱下柴門裡的雜亂,拎起麥草編製的草席,鋪在場邊、水濱,或河堰坡堤。值此時段,人們想著喧囂該消停下來。張揚的蟬群家族,一如白晝時光之戰士品格,體量不一,流布八方、音高各異的蟬,組成了交響樂團似的,一蟬領起,萬蟬唱和,把期待入眠的人們,一併帶入歡愉興奮的蟬語世界。

涼風微起,人們的勞累與困頓一再上升,睡意襲來,"人間萬事多如毛"的慨嘆,才剛剛起頭,身心就愜意走向暮靄沉沉的曠野。

蟬噪,夏天的音符與節奏。

今夜和著蟬的交響,再一次返回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