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出來,就活在當下了

人們常說活在當下,就是要及時行樂、要今朝有酒今朝醉、要不念過往不懼未來。我以前也是這麼理解的,由於自己常常想太多,於是時常提醒自己保持警覺:不要想太多,活在當下最重要。

其實那些警覺只是把一個概念裝進自己的腦袋,並沒有反觀自己是否真正地活在當下了。

最近慢慢意識到,一直提醒自己活在當下,其實一直都沒有活在當下,而自己也從未發現這個問題,真是一個較為可悲的狀態啊。

近兩年的工作、生活改變了原來的模式,後來去上了LP課程,使得自己對內心成長和心靈建設的話題更為關注,也算是真正開啟了一扇自己探尋人生的大門。

關注心靈成長,綜合了較多的他山之石,我給自己定了一個長期踐行方案:微笑—讀書—運動—寫作—冥想—瑜伽。

我還特意把這些方面制定成手機屏保,便於常常看到時時警覺。


我的手機屏保圖片

其中的冥想,是我一直不知道怎麼做的一件事,也看了諸如《十分鐘冥想》等一些專門介紹冥想的書籍,卻是一直不得其宗,甚至我都不知道到底什麼是冥想,怎麼判斷自己是否進入了冥想。這真的是一件很為難的事情。

這幾天,再次拾起《當下的力量》這本書,似乎對冥想有了一點認識,也對活在當下有了新的認識,才發現自己從來就沒有活在當下過。

過去—當下—未來,這是最基本的時間劃分方法,一直以來,我把「當下」都理解為現在或近段時間,一直沒有把它界定為「此刻」,當我意識到當下只是此刻這種一瞬間的事情時,似乎豁然開朗了。

冥想就是停在當下這一刻,怎麼驗證自己停在當下呢,就是冥想經常說的感受自己的呼吸,慢慢感受自己身體的各個部分,當你在感受呼吸和身體的部分時,你就全神貫注於此刻,沒有對過去的回憶或對未來的展望,只停留在此刻,即是活在了當下,這個時候也是內心最為強大的時候。

現代人都說壓力大,一般都說慾望大才會壓力大。其實壓力大是一種讓內在分裂的方式,比如說你在「這裡」卻想到「那裡」去,或你在當下卻想去未來,甚至想去改寫過去,這些除了對自己內在能量造成消耗外,無一意義。

人們常說「等我有空/有錢/成功/了,我就......」,大部分人一生都活在等待中,就算有些人等到了自己曾經定義的「等到」,但是他卻毫無意識,而是在期待另一個「等到」。

等待是一種消極的病態的思維,意味著你需要的是未來而不是現在,你不要你此刻擁有的,卻想著此刻沒有的。任何一種形式的等待,都會讓人們無意識地在此時此刻創造了一種內心的衝突:你不要此時此刻,你把希望寄託於未來,喪失對當下時刻的意識,會大大降低生命質量的。

意識到了這一切,心裡好像瞬間輕鬆了很多,但好像也只維持了幾秒鐘,我知道,這是常態,幾十年的人生常態都是沒有活在當下,不會因為對一個概念的新認識就馬上開悟的,最多只算了頓悟了一個概念。

不過也沒有關係,當真正明白了活在當下的概念,就會有意識地讓自己活在當下,如果發現自己分心,思想開小差了,沒關係,接納自己的狀態,只要溫柔地把自己再拉回當下就可以了。長此以往,內心能量將會大大地增加。

比如此時此刻,我發現自己頓悟這個概念,馬上寫下此刻所得所感,也是活在當下了,而非像以前,有些閃念沒有立馬記錄下來,總是想著等有時間的時候再記錄。等到有時間了,卻忘了自己曾有什麼感受了,也覺得沒有什麼記錄的價值了。所以,也許很多偉大的發現,都被自己的等待給消滅在萌芽狀態了。

所以,我說,寫下來就是活在當下了,你覺得呢?歡迎你把看完本文的感受立刻記錄下來,我們一起討論,也許會有更多新的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