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沉澱自己最好的方式

人到中年,遭遇孤獨,若無法學會與它相處,人生也會變得索然無味。

01

有人說,人生是一場孤獨的跋涉。無論我們經歷過什麼,成功或是失敗,直到最後的最後,孤獨仍猶如影子一樣存在於生命一隅。

從呱呱墜地起,我們就開始嘗試與孤獨相處。

小時候,一個人在家,一個人上學一個人在成長的路上跌跌撞撞。

長大後,交了朋友、有了愛人,但偶爾還是有感到孤獨的時刻。

也許是青春叛逆,無人理解的痛苦;也許是身在他鄉,舉目無親的孤單;也許是寂靜深夜,輾轉難眠的困惑;也許是身處繁華,卻無法融入……

甚至有時候,身邊簇擁著一群人,觥籌交錯,等到歡宴散場,卻只有自己的影子相陪。

遇到孤獨,有人恐懼、有人沉溺,有人以為只要身處熱鬧、有人相陪,孤獨便無所遁形。

有人被孤獨團團裹住,奮力擺脫,他們整日埋頭於手機里,拚命社交、參加各種聚會,不停於茫茫人海中尋找感情寄託……直到最後,才發現,越是拚命想要擺脫孤獨的桎梏,孤獨感越是強烈。

生活不會一直熱鬧,也不會一直孤獨。

與其盲目追逐熱鬧,奮不顧身地想要抓住另一根稻草來擺脫孤獨,不如試著與孤獨握手言和。

接受它,安置它,享受它。

這樣才能意氣風發,鏗鏘前行。

02

網路上流行一句話:活得孤獨是常態,享受孤獨是姿態。

逃避孤獨的人,越是拚命融入熱鬧,內心的孤獨感越為濃烈;

沉溺孤獨的人,心被孤獨染成了灰色,所以眼中的世界一片憂傷;

享受孤獨的人,即便全世界只剩他一人,也仍會覺得,世界處處是美景。

感到孤獨時,不如和大好河山來一場約會吧。小草、花朵、山川、河流都是大自然最寶貴的饋贈,也是世間最唾手可得的美好。一花一葉都刻寫著生命的奇蹟;一山一川,都能感受到自然的廣闊;一絲金陽,一縷清風,都可以拂去心靈上的塵埃。

感到孤獨時,不妨走進廚房,感受一下平凡溫暖的煙火氣。也許是一碗清湯寡水的陽春麵,也許是一盤簡單的西紅柿炒雞蛋,也許是饞人開胃的辣子雞丁。溫馨的廚房、鍋中滋滋作響的湯水、繚繞的煙火,都能撫慰每個孤單的心靈。

感到孤獨時,不如開始讀書吧。讀書是世界上最簡單的休閑,卻也是一個人靈魂的修行。書香可以撫平塵世浮躁,文字可以治癒人間傷痛。那些所讀過的書,一點一滴、一字一句都會融入我們的血液、骨髓。讓我們品格升華、靈感迸發。孤獨時,不妨靜下心來,用書籍餵飽你的靈魂。

假如你還覺不夠,那便找一件喜歡的事情,養花、喝茶、寫字、運動;或者翻開你的電話簿,給遠在他鄉的父母朋友問聲好;抑或在閑暇時光,坐看雲捲雲舒,與心靈來一場對話。

孤獨時,可以做的事情很多,唯獨不需要沉溺於悲傷。

享受孤獨,你會發現蒼白的日子也可以豐富多彩,空虛的心靈會更加充沛豐盈。

即便行走在孤獨荒原,也能綻放出自己的精彩。

03

赫胥黎有一句話:越偉大、越有獨創精神的人越喜歡孤獨。

面對孤獨,愚庸者哀怨沉淪;偉大的人,與它同行。

詩人屈原一生為國憂慮,卻屢遭災難。楚懷王棄他、小人排擠他。他半生流放、一生孤獨。才華無處施展,在一次次孤獨的漂泊中,他把滿腔的愛與憤,傾注在他的詩歌中。「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屈原清醒的孤獨,成就了中國詩歌的璀璨華章。

文學家錢鍾書生性淡泊,不喜與人交際,謝絕參加應酬宴會。別人三催四請,他搖頭拒絕。有知名人士造訪,他也總說:「我無暇也!」在別人眼中,多多少少有些不近人情。但正是因為他遠離塵世喧囂,才能騰出餘裕的時間來思索、沉澱、創作,才會有世人矚目的《管錐編》。

建築學家王澍在談及成功秘訣時也曾說:「我得感謝那些年孤獨的時光。幼年時因為孤獨,培養了畫畫的興趣,以及對建築的一種懵懂概念;畢業後因為孤獨,能夠靜下心來思考,以後的很多設計靈感都來源於那個時期。」

人在孤獨時,心靈與思想更加清明。

這種清明引導人們反省頓悟,不斷完善自我,打造一個廣闊而堅定的內心世界;這種清明幫助人們沉澱思想、豐盈內心、淬鍊靈魂,指引人們攀向更高的山峰。

04

喜歡敘利亞作家阿多尼斯的一句詩:世界讓我遍體鱗傷,但傷口長出的卻是翅膀。向我襲來的黑暗,讓我更加燦亮。

孤獨就是那雙黑夜中的翅膀,帶我們向著光芒飛翔。

願你的孤獨,陪你走過更多的精彩,登上更高的山峰。


作者簡介:天涯倦客,一支筆走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