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事與願違,也許是另有安排

人間煙火,平凡如我。心向暖陽,生活有期。

人生不必太過執拗,多一點從容和豁達。很多時候,刻意追求的追求不到,沒有用心的反倒來了。正所謂,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如果事與願違,也許是另有安排。

凡事儘力,得失隨緣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凡事不能要求圓滿,人生正因缺憾更顯美好。

浮生六記》有云:「得失參半,枯榮與否,有心人自有答案。

且管努力,得失隨緣。你怎知失之東隅,不會收之桑榆?

漢宣帝劉詢,原名劉病已,是漢武帝劉徹的曾孫, 歷史上一位有名的賢君,也是一位歷經苦難的皇帝。

​劉病已出生數月,即逢巫蠱之禍。襁褓中的他被牽連下獄,後被祖母史家收養。昌邑王劉賀被廢后,霍光等大臣將他從民間迎入宮中,同年繼位,時年十七歲。

劉病己來自民間,更知百姓疾苦,所以他一當政,就懲治不法官吏和豪強。他還以為政寬簡聞名,不僅親自參加了一些案件的審理,還先後多次下令,大赦天下。在他統治期間,經濟繁榮,百業興盛,史稱「宣帝中興」。

塞翁之馬,焉知非福。因曾身處卑微,才更知人生百態。《菜根譚》有雲「人咬得菜根,則百事可做」,誰說苦難不是一筆財富?如果事與願違,相信那是另有安排。

看淡得失不意味著從此「躺平」,向上是一生的事業

看淡得失,不意味著從此「躺平」,等待「天上掉餡餅」。「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人品和勤奮,是一個人的立身根本,修行自己是一生的事業。

曾國藩有云:「只有進德、修業兩事靠得住。此二者由我做主,今日進一分德,便算積了一升谷;明日修一分業,又算余了一文錢。德業並增,則家私日起。」

品德,是善念,是心胸,是格局,是為人處事的行為準則。修業則是要不斷提升自身修養。

明天的基業,是今天打下的基礎。「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不去想未來是平坦還是泥濘,只要熱愛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但且耕耘,莫問收穫,相信一切自有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