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過六十,在這幾件事情上一定要學會克制住自己

文/沒有情商的雨

人們常說,人過六十萬事休。人的一生總是過得太快,一眨眼,就過了六十歲,開始步入了晚年。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人生經歷了六十多年的風風雨雨,嘗遍了酸甜苦辣,看透了人生繁華。過了六十歲,就該拋棄所有恩怨,開啟新的人生。

然而,人到了這個年紀,關鍵是身體開始走下坡路,無論在哪方面,都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樣任性了。

所以,人過六十,在這幾件事情上一定要學會克制住自己。

一、飲食

人就像一台機器,歷經了六十多年的運轉,多多少少都有一些磨損,那麼,在飲食上就要特別注意。

只要去看醫生,就會聽到這樣的囑咐:減少熱量供應、少吃糖和鹽、多吃高蛋白質食品、多吃蔬菜水果、注意補鈣等。

不得不承認,這才是健康的養老方法。如果做不到,身體必定會出問題。

除此之外,能不碰煙酒就盡量不要去碰,切勿暴飲暴食。

就在昨晚,小區里一位80多歲的大爺大喊腹痛,急壞了他的兒女,深更半夜被送進醫院搶救。原來是大爺晚餐吃雞肉吃多了,不消化引起的腹痛。

所以說,到了這個年紀,一定要在飲食上學會克制住自己,不要自討苦吃,還給子女添麻煩。

二、脾氣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脾氣,對年過六十的人來說,一定要學會在這點上克制住自己。

醫學表明,人類的情緒與機體的免疫機能有著非常直接的關係。特別是到了老年,剋制不住脾氣,就會引起身體的免疫力下降,誘發很多病。有人說,病是氣出來的,這也不是沒有道理的。

筆者認識的一位快70歲的大伯就是如此,脾氣還跟年輕時一樣,像火藥,一點就著。結果,氣走了老伴兒,還要跟兒子斷絕關係。後來因心臟病住院後,身邊沒人照顧,兒子兒媳都不願回來看他。

人的年紀大了,一到不開心的時候,就要做到忍耐,學會控制情緒,學會養生,身體健康才是最寶貴的。

俗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如果不學著克制脾氣,還會遭到親生兒女的嫌棄。

要想晚年生活過得快樂,就要學會克制脾氣,靜養自己,利己利人。

三、社交

人活到六十歲以後,沒必要再去追逐熱鬧,往周邊的圈子裡鑽了,應該停下腳步歇歇了。

人老了,珍惜知己,學會寡淡,剋制社交,去追求平平淡淡的生活。

古希臘亞里士多德在《尼各馬可倫理學》中說道:「不要沒有朋友,也不要有過多的朋友。」到了這個年紀,身邊有幾個知己。

今年65歲的陳伯就做到了這點,他退休後,慢慢就退出了幾個社交圈子,只跟身邊的幾個真心朋友保持聯繫。這樣一來,不再為應酬而忙碌,不再為偶爾不著家跟老伴兒拌嘴,手裡的積蓄也漸漸多起來。

人老了,能剋制社交是一種智慧,也是善待自己之舉。這樣,可以多出時間做一些有益於身心健康的事情,從而獲取更多的晚年幸福,何樂而不為呢?

四、情感

人老了,在情感上依然要學會克制,晚年不保才是最羞愧人生的。杜甫有詩云:「晚節漸於詩律細,誰家數去酒杯寬?」

到了這個年紀,所有的一切都該放下了,沒有精力,也沒有必要在情感上面去折騰了。心中即便還有遺憾,對現有的情感生活不滿意,也不要去折騰了,否則,為老不尊,沒有幸福可言。

鄰居蔣阿姨不滿意自己的婚姻生活,一直看不起老伴兒。結婚30多年,不知給老伴兒戴了幾頂綠帽子,老伴兒都忍了,以為等老了之後就好了。

沒想到,就在前不久,又傳出姜阿姨跟一個退休老師又攪和在一起了,丟盡了顏面不說,她的老伴兒和女兒都表示不再理她了,身邊的人也都在背後罵她。

人老了,更加要做到自律,約束自己的情感行為,剋制情感,珍惜枕邊人,不要給自己和家人的臉上抹黑。

寫在最後

古人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人老了,要服老,做老人該做的事,剋制住自己的言行,不再任性,不再隨心所欲。

人過六十,不管你再有本事,如果做不到克制,晚年生活會一團糟,幸福更會遙不可及。

老了就要服老,不做糊塗事,安心度餘生。

end

我是沒有情商的雨,一個愛寫情感文字的女人,歡迎關注並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