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是什麼緣由,在那個仲夏的午後,我路過了那個廣場。
這時一個黑影子跳入我的視角,
慕然抬頭,一位老人和他手中的白線,遠遠的另一端,是一隻風箏。老人全神貫注,但是由於風向的不穩定,卻弄得風箏左搖右擺,上翻下躍,很快風箏掉了下來。可是經過老人的一再努力,藍藍的天空里終於有了優雅的風箏在飛。
我怔住了,過了好一會兒,才恭敬地問:「夏天也能放風箏嗎?」
「只要放,四季都能飛!」老人爽朗的聲調里流露出不容置疑的自信。那爽朗,把我的心撩撥得亂了起來。
只要放,四季都能飛。我愛風箏,風箏划出了天地間的距離。在童稚的記憶里,翻飛的風箏佔了一大半。因為我知道,只有春天才能放風箏,認為只有小孩才放風箏。總覺得,沒有柔煦的春風,就沒有飛翔,也沒有舒展的長空。
可眼前這一切,卻讓我重新詮釋。老人與風箏,示我的是什麼哲意。不是嗎?雖然夏風強勁,秋風輕淡,冬風凜冽,遠不及春風那般溫柔。但畢竟是風,有風就有風箏的翱翔。
我懷念那個夏日,也不知那位老人和那隻不擇季節的而自由輕揚的風箏都在。因為飛的翅膀。能佔領任何季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