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個人越來越不喜歡社交,你知道意味著什麼嗎?

文 | 和煦


圖片來源網路


當一個人越來越不喜歡社交,你知道意味著什麼嗎?


心有歸屬感,何處都是心靈棲息之地,而心無歸屬感,到哪裡都是在流浪。


不是所有人都愛繁華熱鬧,渴望成為人群中的焦點,亦不是所有人都羨慕天天有交際活動的人。


於有些人而言,一個人獨處更加自在,在人群中反而顯得孤獨寂寞。


不知情的人,總覺得獨來獨往的人很落寞很值得「同情」,但是忽略了也許不喜交際的他心裡自有一番天地,生活里有他自己的小小圈子,也有他自己的喜好。




朗朗是一個喜歡獨來獨往的人,公司同事私下聚會,他總是會用各種借口拒絕推脫。


時間一久,同事之間的聚會便沒有人再叫上他。


但是,新來的同事,並不知道朗朗不喜交際,硬是拉著朗朗去參加公司聚會,不管朗朗表現出有多抗拒。


當同事們在KTV嗨歌,喝個爛醉時,朗朗一個人坐在角落閉目聽起了音樂。


別人拿著酒杯過來找他喝酒,他總是笑著拒絕,不慌不忙把對方的酒杯推開。


他和同事們宛如來自兩個世界的人,故而周圍的喧囂好似也干擾不了朗朗專註於他一個人的世界裡。


新同事疑惑為什麼朗朗不主動和同事們唱歌喝酒,朗朗淡淡說了一句:「純粹不喜歡而已…」


「這樣不孤單嗎?一個人」


「你覺得現在很多人,我就不孤單嗎?」


獨來獨往,很多時候不是封閉心門的孤獨寂寞,反而可能是守住內心喜悅的明智選擇。


有些人,忙於交際是為了以此緩解內心不能獨處的焦慮,只能逼自己強融於一個可能格格不入的圈子。也有些人,忙於各種交際,為的是生存,力求多認識個人多一個合作機會…


但是,比起那些努力擠到人群中的人,獨來獨往不喜交際的人其實會更多。


每一個靈魂其實都是「獨孤」的,因為都是一個獨立個體,但是其實一個人的心才能決定他是否真的孤獨。


一個人越來越不喜社交,不外乎這幾個原因。


一、內心早有歸屬感


當一個人內心有了歸屬感,便不再需要把時間和精力都用在社交上,以此求得心的歸屬。


一個人心中有夢,已找到符合心意的小小圈子和生活狀態時,他便只會把時間都用在能夠進入他私人領域裡的一切人事物,而無求再從圈子之外的人身上尋找感情上的交流。


不知情的人,會覺得朗朗不合群,但是實際上朗朗在私底下擁有兩個摯友,他們無話不談,他們能夠在困難之際互相扶持。

朗朗會在閑暇時聽聽歌,他坐在自己的小茶几里,泡上一壺熱茶。或是坐在小茶几之上,看看書,思念在遠方異地戀的她…


他偶爾會出門見見老朋友,也會偶爾搭乘火車前往他心心念念的城市,去見見心心念念的人。


他心中早有規劃,早已找到能夠住進生命里的人,所以他對於人際關係很淡然,合則來不合則散,不強融,也不將就。


當一個人遇見自己的小天地,滿心都是喜悅和快樂,就會自然而然減少無用的社交,把時間和精力都留給值得的人事物。


在他圈子之外的人,覺得他孤僻不合群,在他圈子之內的人最能讀懂他真實的人生狀態。


二、思想成熟了,主動減少社交


當一個人的思想越發的成熟,就會看見「孤獨」就是人生常態,就會自動減少去獲取短暫相聚的社交。


當然,成熟也意味著看見到「人性」,就是清楚知道不是所有的交情都是值得付出時間和精力,所以會主動減少社交時間。


因此,他們把時間用去經營自己的生活,或是陪陪妻子打打羽毛球,逗逗孩子大笑,或是把時間用在發展愛好,博自己一笑上。

思想成熟了,就會自然而然斷舍離,為自己的人生做減法,減少不必要的人事物,不再追求朋友的基數,而是注重質量。


思想許是順著看的事情多了而成熟,也許是經歷過人性的打壓,而在忍痛中看到社交真相。


二龍曾是一個富二代,那時候的他好兄弟成群,他們總是經常一起吃飯一起聊各自的理想。


對於,這一群好朋友,二龍付出了他的真心,所以好朋友有難,他總是出手很大方。


奈何,他以為堅不可摧的兄弟情卻經不起一點考驗。


二龍家出了一點問題,導致他的所有銀行卡都被凍結了,好兄弟們知道他家的狀況紛紛玩起了「失蹤」。


也是經過一次來自現實的教育,二龍看清楚了人性兩字。


後來,二龍家度過了困難,好兄弟個個找上門來,但是二龍決絕斷交,至此他便很少把時間用在社交上。


思想成熟了,就能夠判斷哪些人事物應該留,哪些人事物該告別。




三、人生有了新任務


每一個階段都有它的任務,幼兒時忙著學習各種生活技能,兒童時忙著學習,畢業後忙於工作,成家後忙於生活,養家糊口。


未成家的人,有大把時間用於各種社交。


但是當一個人成了家,尤其有了孩子之後,會因為人生有了新的任務,而減少社交,把重心放在家庭。


一個媽媽在沒有孩子之前,很可能還可以頻繁抽出時間和閨蜜們逛逛街,散散步,但是當她成為了媽媽,她便沒有了那麼多自己的時間,因為孩子尚小需要她的照顧。


縱然不是所有女性都會成為全職媽媽,但是上下班之餘,她對孩子的滿心牽掛,也會讓她為了盡到母親的職責而主動減少社交,不喜社交。


一個人未必是因為到了有孩子這一階段才減少社交,而是因為他的人生里有了新的課題而不再在社交上花時間。許是遇見了一個想要照顧一輩子的人,所以把時間都用在追求的路上;許是對人生事業有了新計劃,為了夢想成真,減少不必要的時間支出…


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會因為第三個原因而變得不喜歡社交。




當一個人越來越不喜歡社交,往往意味著思想成熟,找到新的人生使命,找到一生相伴的人。


不喜歡社交的人,未必孤獨,也許他們在外人看不見的地方里格外精彩。


人生雖然未必可以事事皆有,但是所幸有選擇,讓我們可以抓住最想要的人生。


END


我是和煦,一個內心溫暖快樂的情感領域創作者,寫情感文,用文字溫暖心靈,謝謝閱讀,深深祝福你平安喜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