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會感慨:「讀了那麼多的書,卻仍然過不好這一生!」
是啊!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在生活、工作中,我們會遇到很多很多的難題,或者看起來無解的事情,當這些難題一一擺在我們面前的時候,我們總是糾結,也理不清解決問題的思路,心裡也沒有一個確定的主意。而我們身邊卻有一些朋友,他們很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不想要的是什麼,也知道怎麼去解決遇到的問題。我們在驚嘆之餘,也會反思我們到底差在哪裡?
在新技術、新發明的今天,我們也面臨著許許多多的誘惑與被動消費。手機、新聞APP、移動辦公軟體等工具的出現,正變得越來越快,信息越來越多,我們的注意力也被越來越瘋狂地搶奪,我們被強勢的洗腦,我們的慾望被持續的刺激,我們不自覺地給自己創造比較,我們變得「忙盲茫」,而我們的心卻填滿了各種各樣的垃圾,被擠壓得無法喘息,突然看這個世界的角度有了問題。
當世界以它不可阻擋之力影響我們時,我們是不是也應該主動出擊,為自己能與這個世界更好地相處而做些改變呢?讓我們的心更從容、更堅韌呢?我想答案是肯定的。
在《韌性成長》一書中,就給我們帶來了一些解決辦法,幫助我們打破迷茫,走出困境。
說起韌性,讓我想到了竹子。竹子有很強大的韌性,可直可彎、能屈能伸。竹的任性也歷來被文人騷客所讚頌,如最愛畫竹的鄭板橋,那句「千磨萬擊還堅韌,任爾東西南北風」就順嘴禿嚕了出來。
是的,當我們被生活蹂躪的時候,當我們被社會消費的時候,當我們被周邊拿來比較的時候,我們需要有點竹子的氣節,任憑風吹草動,而我心不動!那就需要我們去加強對心智的培養與鍛煉。
在書中,作者提出了「心智」,告訴了我們,如果我們儘早進行系統配置,並有節奏地進行投入,我們的心智肯定會成長成熟。我們就需要不斷地去學習,不僅是學習知識,還要學習理念、技能以及信念,以達到「心智」的提升。
心智雖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心理能力,但是它卻可學、可練、可提升。心智並不是灌點雞湯、打些雞血,或者看幾本勵志類的書籍就能得到提升,它需要經歷創造性解決問題、適應新的認知技能,需要用刻意的練習來建立心智模式。
書中分享了從「忠於自己」、「修鍊內心」、「融入環境」及「影響他人」這四大人生目標中來修練心智。
忠於自己:尋找屬於自己的使命與幸福標註。
修鍊內心:培育堅強與柔軟兼具的內心力量。
融入環境:訓練從容應對外界的心法與技能。
影響他人:推進和他人順心相處與成功合作。
雖然這四大策略看上去很大、很空,可是作者在後面章節里附註了很多的案例,把它們拆解了16個具體的場景,為我們修鍊內心提供了很多的參考。
作者是一對已經同呼吸、共進退十幾年的夫妻,這讓我們也能感受到兩個人在十幾年的婚姻生活中通過心智的提升促進了夫妻關係的融洽與和諧。
「內心的修鍊別無他法,只能在痛苦與磨難中進行。」就像奧特曼打怪一樣,我們需要在磨練中不斷的升級。無論在職場上還是在生活中,我們都需要如竹子一般有更堅韌、專註、強大的認知與心智,以幫助自己在這個充滿不確定的世界中,更清醒、持續地認知自我、成長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