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沒有行動力,不停責怪自己,建議先看完本文

明明計劃著周末要打掃衛生、要出門社交、要讀完一本書,可最後莫不是睡到中午,又在床上刷了一天手機。

不必自怨自艾道,我就是個有拖延症的廢柴,越是這樣想,你就越無法從床上起身。

其實,沒有行動力的原因,可能是你的心裡,本就不想這麼做。

在行動之前,你就已經產生情緒啦!


一、道理我都懂,可我就是不想做

情緒管理是時間管理繞不過去的坎,許多人羅列好周詳的計劃,但在要做事之前,如果產生抗拒情緒,就無法開始,或是開始了,也不自覺地磨磨蹭蹭。

為何情緒能打破我們的理性,讓我們的身體不順從頭腦的意志,去做那些我們該做的事呢?

因為情緒本就是內心的感受,經由身體表現出來的狀態,情緒繞過大腦,直接控制了我們的身體。

煩惱、無奈、委屈、憤怒、鬱悶、焦慮……

憎恨、崩潰、嫉妒、痛苦、恐懼、哀傷……

產生負面情緒時,我們很難專註地去做一件難事,效率自然會低下。

喜悅、快樂、平和、輕鬆、興奮、寧靜……

欣喜、釋然、暢快、滿足、自在、激動……

產生積極正面的情緒時,我們鬥志昂揚,效率自然翻倍。

位元組跳動的創始人張一鳴曾經說,他最好的工作狀態是「在輕度喜悅和輕度沮喪之間」

不太激動,也不太鬱悶,睡眠充足,適當運動,能讓我們保持穩定的情緒,工作效率自然也能夠穩定輸出。


二、負面情緒的危害,遠比你想得更大

負面情緒對人的影響可不只是效率,它會影響到身體機能,甚至讓人生病。

遇上堵車,人會焦慮,覺得胸悶氣短。面對無端指責,可能胃都會氣疼。

為何情緒會影響身體?

因為這是維持人類生存的剛需。

比如作為人類最原始情緒的恐懼和憤怒,就是為了使人在面對威脅時,能快速產生應激反應。

如果被攻擊,產生了恐懼情緒,人往往選擇逃跑,應激反應賦予自身,足以逃脫的速度和體能。

如果產生了憤怒情緒,人往往會戰鬥,應激反應賦予自身,足以搏鬥的力量和靈敏。

進入到應激狀態,神經必須啟動內分泌系統、免疫系統、循環系統、消化系統,就像啟動一場戰爭一樣,所有的相關係統都會投入戰鬥!

於是正常的生產將停止,所有資源都會用來備戰,這樣一來,用於應激狀態的內部系統就會替換原本用於生長、修復的部分,造成身體機能的紊亂。

所以,很多重大慢性疾病都源於身體長期處於慢性應激狀態,導致身體無法正常消化、吸收食物,也無法修復日常的身體損耗。


三、四大妙招,快速平復負面情緒

當負面情緒產生時,及時進行干預、調整,不僅能幫助我們提高效率,還能幫助我們提升健康水平。具體做法如下:

(1) 快速平復負面情緒

a) 數顏色法:出現負面情緒時,不妨數一數周圍的物體有多少種顏色,持續30秒。轉移注意力,能暫時離開當前的情緒。

b) 沉默法:默念,我不生氣,我不在意,這樣可以調動潛意識,快速平靜。

c) 離開當前場景:和引起負面情緒的誘因做隔離。比如戀人之間吵架吵到不可收拾了,先分開一會兒,各自冷靜一下。

d) 深呼吸、喝水:這些動作能從應激狀態脫離出來,讓理性回歸。

e) 按摩膻中穴:膻中穴,就是兩乳之間的中點,可以雙手合十,用大拇指按摩膻中穴60~100次,不但可以緩解情緒,還能起到保護心臟的作用,對減輕胸悶、氣短癥狀也非常有效。

(2) 運用ABC理論轉換負面情緒

當理性回到自身時,我們就可以採用情緒ABC理論嘗試轉換情緒。

情緒ABC理論由美國心理學家埃利斯創建,他認為激發事件A(activating event )只是引發情緒和行為後果C(consequence)的間接原因,引起C的直接原因是個體對激發事件A的認知和評價而產生的信念B(belief)。

即懷揣不同信念,就會對同一事件,產生不同情緒,引發不同的行為後果。

比如某次我在黃石公園自駕游,當晚因為沒有訂到公園內部的小木屋,我只能開車尋找落腳點。天色已晚,路上也只有我一輛車,我心裡焦急,就打開了遠光燈,還開到了最高限速,一路馳騁。

突然,對面車道過來一輛車,向我閃了幾下燈,我立即切換到近光燈,但他還在繼續對我閃燈。我想,或許是他沒看清楚,就也閃了幾下近光燈,可沒想他不依不饒,還在不斷閃燈。

當時我就怒了,聯想到這幾日新聞中,一些種族主義分子對華人挑釁的事件,我斷定對方也是這樣。但畢竟這是美國,在別人地盤,我自知惹不起,就繼續往前開。

當理智漸漸恢復,我驚覺,在這大晚上,還沒有路燈的地方,對方怎麼可能看清我是個華人。他的不斷閃燈,一定事出有因,會不會是提醒我,前方道路有問題呢?這麼想著,我就減慢了速度,果然,不多會兒,我就瞧見前方一群野牛,在路中間緩緩通行。

我立即被嚇出一身冷汗,如果不是我及時反應過來,照著起先的速度肯定剎不住車,那撞上野牛,不是牛受傷,就是我受傷。沒有醫保,在美國住院可不是開玩笑的,即使是牛受傷,那也是傷害野生動物,搞不好要坐牢。

我滿頭冷汗,心中為那位好心司機默默祈福,感謝他的善舉。

我們來做個復盤,本次激發事件A是對方司機不停向我閃燈,當我持信念B1:他是個向我挑釁的種族主義者時,引發了我憤怒的情緒C1。

而當我的信念轉為B2:他在提醒我前方有情況時,我的情緒就一下子平靜下來,轉為了C2:疑惑,並做出了相應行動,放慢車速。最後當我確認B3:他確實是在提醒我的時候,我的情緒又轉變成為了C3:感激。

應用這種方法,當我們碰到引起負面情緒的事件時,應該先定義這件事情的客觀事實,再定義自己的信念B1隨後分析這個信念B1是否是必然的,是否可以有B2、B3等其它解釋。

如果另有解釋,就不要任憑情緒C1行事,而要先搞清楚事情原委再說。


(3) 多想自己開心的事:開心的事就是你做得成功的事,信心和力量都是它的產物。要多想你最得意、最成功的事,對那時你的心理感受細心品味一下。

(4) 立即做運動:運動能產生一種叫內啡肽神經遞質,有助於消解不良情緒。如果同時想著讓自己開心的事,那就更好了。

比如以前有一個人,生氣時就會繞著他的房子跑步。別人問他為什麼這麼做?

他說,當我的房子很小的時候,我繞著房子跑步,就會覺得,現在還這麼窮,有什麼時間去生氣?

當我的房子很大的時候,我繞著房子跑步就覺得,我已經這麼富有了,還有必要為這麼點小事生氣嗎?


四、引導正面情緒,效率至少提升3倍

雖然學會了如何處理負面情緒,但處理畢竟需要時間,而且人經常不能快速察覺,自己已經處於負面情緒中。

最好的防守就是進攻,如果我們把處理負面情緒當做防守的話,那麼最好的處理方法就是通過時間管理,經常產生正面情緒,從而壓縮負面情緒產生的時間。

下面就介紹幾種常用的方法:

(1) 專註擔憂法:所謂「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擔憂是客觀存在的,與其被這種負面情緒時時侵擾,不如主動出擊。

每天抽5~30分鐘時間,全神貫注的擔憂,那些遠慮近憂可能造成的最壞結果,然後告訴自己,我今天已經把最壞的情況都考慮過了,沒有時間再去重複這件事,其餘時間就好好做事情,把引起擔憂的那些事全部都解決掉吧。

(2) 自我暗示法:每天早上起床時,對自己說,今天我心情很好,一切順利! 當你給潛意識一些正確的呼喚,潛意識就會被激發,潛移默化地幫助你,順暢地開始新一天。

(3) 與快樂者為伍:我曾經有一個同事,臉上整天都掛著笑,我看到他時,心情也會舒暢起來。

有一天我忍不住問他,你有什麼事情這麼開心?

他說,其實也沒有什麼特別開心的事情,但微笑也是一天,愁眉苦臉也是一天,那還不如微笑地過,讓自己心情舒暢。

後來我就學習他,整天笑呵呵的,一開始是強迫自己微笑,但後來覺得,心情真的變舒暢不少,做事情的效率也就提高了。

(4) 冥想5~10分鐘:冥想能夠讓大腦深度放鬆,只需冥想5~10分鐘,就能達到睡眠1小時的效果。

(5) 固定的休息時間:人體有自己的生物鐘,讓肝臟排毒,當身體的毒素未被有效排出,人就會感到疲勞,情緒也會受到影響。所以制定固定的休息時間,保持精力充沛,就能讓情緒穩定在合適的範圍。

(6) 經常運動:運動能分泌內啡肽,內啡肽是天然的情緒助推器,能增強樂觀和滿足感。保持運動習慣,能夠很好的提升情緒狀態。


將負面情緒引導到正面情緒,需要內部力量、外部力量相互配合起作用,而主動安排良好的生活習慣,自發產生正面情緒,就需要時間管理了。

每天早睡早起,留有冥想時間,經常運動,勞逸結合,才能讓身心長期穩定在正面情緒中,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工作效率,更有益身心健康。

希望在學了上述方法後,你能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這個周末,就給自己放個假,懷抱輕鬆的心情,履行自己的安排,盡情享受生活吧!

時間管理還有很多核心內容,掌握一點就能獲益一點,關注我,讓我和你一起,用時間收穫財富吧。#時間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