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讀丨春雨里的地達菜

今年清明時節的雨雪,下得格外纏綿格外哀怨格外凄迷。煙雨迷濛,寒意森森,天地就沉浸在似雪似雨,非雨非雪的愁怨里難以自拔。

雪花在濕漉漉的空中打著旋兒,飄忽著、躑躅著、迷茫著,像一個離家出走的少女,噙著淚漫無目標,隨意東西。滿腹的怨懣讓她失去了思考的理智,她覺得自己被冬天遺棄了,放逐了,欺騙了,在這瀰漫著春意的天空中她感受到了極度的不適,她想回家,卻又四顧蒼茫,不見歸路。懵懂中砉然跌落在地,還沒鬧明白咋回事兒,便倏忽化作一滴冰涼的水珠兒。驚慌失措中她忽然意識到,出門時只急匆匆穿了件皎潔的素裙,根本沒帶防雨的衣衫。羞赧的紅暈都還未及攀上臉頰,她就被貪婪的黃土地拽走。她成了今年最失敗的一朵雪花,最沒形象的一滴雨點。

(網路圖片)

饑渴了一冬半春的山川,卻來不及顧忌亦雨亦雪的情緒,它們形如饕餮,酣暢淋漓,毫無形象地鯨吞著這天賜的甘霖。都說 " 春雨貴如油 ",其實這春雨于田野何止僅僅如油般的簡單。它就像是草原上初生的小羚羊吮吸到母親的第一口乳汁,這口溫熱甘醇的母乳,決定了它能否站起來,更決定了它能否在這個充滿險惡的世界生存下來。這有點自怨自艾的衣衫襤褸的磕磕絆絆到來的雨雪,沒想到自己于田地竟是如此珍貴、稀罕。在雨雪的滋潤下,粗獷而野蠻的山塬塗抹了幾分難得的柔意。褪去了難看而病態的干黃褐,山巒熏染成青溟溟的黑灰,一層薄薄的乳白色的輕霧若有若無地隨意輕籠於凹凸間,朦朧出一種難以琢磨的神秘。像一位滄桑滿懷的中年大叔,剛毅間帶著幾分落拓,從容中殘留著一縷艱澀,率性里難掩風垢霜塵,散發著淡淡的歷久彌醇的誘惑。田地沒有山巒的這些做派扮相,她只是默默地不顧形象地吞咽著豐沛的雨水,小心地呵護著即將冒出(或已經冒頭)地面的黃芽芽。她更像一位稱職的母親,顧不得修飾自己的顏容衣飾,一心只為懷中的孩子著想。

這樣的時節這樣的天氣里,最適宜去山裡拾地達菜的。那時候是全然沒有後來才知曉的,地達菜富含鈉、鈣、胡蘿蔔素等有益成分,具有補虛益氣、清熱明目等藥用效果的概念。只知道它是大自然貺佑我們的開春後的第一頓野味、美食,因此,我們都很珍惜它。畢竟,一年內能拾地達菜的時間還是很短暫,條件也是苛刻的。

記得小時候總是跟著母親進山去拾地達菜。踩著濕潤卻不泥濘的山道,呼吸著潮濕而略帶腥味的泥土的芬芳,心境里有一種難以描述的舒爽在涌動。不知不覺間就走得很遠,因為離村莊太近的溝岔里,地達菜大都被牛羊踐踏成了碎末,或是摻雜了太多的羊糞蛋兒,離村莊越遠地達菜的品質就越好。在寒冬春旱時,地達菜就縮成一粒土疙瘩,在山褶溝槽里隨風飄走,若不細看,你會以為是一粒土坷垃或枯枝敗葉。而在春雨雪的滋潤下它們彷彿天降一般,呼啦啦、顫巍巍地顯出真容,一朵朵,一縷縷,一團團,形態萬千紛呈;有漆黑,有灰黑,有紫黑,顏色深淺有差。在尚未冒綠的山柴下,在雨水潤透的褐色山皮上,渾然天成地綻放著屬於它的美艷。拾地達菜沒有多少技術含量,人人可為,但要拾到高質量的地達菜卻既需要良好的腳力,又需要豐富的經驗。它的生成似乎是較固定的在一坡一屲,有的山坡間到處可見,有的峁樑上卻一片難尋。像母親她們就很清楚哪個溝溝哪個岔岔多有地達菜,哪個梁梁哪個坡坡是沒有的,因而從不跑冤枉路。

(網路圖片)

撿回家的地達菜需要繡花功夫去拾掇。擇去柴草、土石是第一步,淘洗去上面的泥土才是最難的,往往需要泡上好長時間,淘洗上無數遍,才慢慢恢復出它黑黝黝、肉糯糯、軟綿綿的本色,若一時吃不完,還可以再將它再晒乾,隨時可泡發食用。

我們平時吃得最多的大抵是地達菜做餡的包子,而我吃過的最美味的是地達菜炒韭菜、肉丁——地達菜的醇厚,韭菜的鮮嫩,肉丁的腴肥,三者調和在一起,滋生出一種別樣的難以言說鮮香醇美,若干拌上筋道爽滑的拉條子,那滋味,那香濃,說是人間至味也未嘗不可!可在那個年代,能品嘗到如此美味的機會卻是很有限的。也許是唯其稀缺,方覺鮮美吧。但它卻是母親鐫刻在我記憶深處的最令人思之垂涎的美味之一。

心神往於雨雪清明下豐腴的地達菜,身子卻禁錮於鋼筋混凝土的 " 火柴盒 " 里。"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雨雪霏微煙濃,柳絲柔曼泛金,紛亂縹緲的夢鄉里,最多的是柔柔軟軟的地達菜,更多的是踽踽遠逝的母親的背影 ……

韓德年

責任編輯丨王璇

值班主任丨劉宇瑋

來源:ZAKER日報蘭州

聲明:本文已註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聯繫郵箱:news@ersanl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