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制住自己指點他人的慾望,就是做人最大的聰明。
作者:洞見July
阿德勒有一句名言:「基本上一切人際關係的矛盾,都起因於對別人的課題妄加干涉。」
人這一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命運。
你介入了別人的生活,就會改變他既定的軌跡;
你參與了別人的因果,就要為他人的禍福買單。
正所謂,眾生皆苦,唯有自渡。
不輕易干涉別人的生活,就是做人最大的自覺。
1
不要輕易指點別人
孟子曾說:「人之患,在好為人師。」
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認知不同,經歷不同,眼界亦是不同。
喜歡教育別人,隨時隨地發表自己的觀點,這本身就是人最大的毛病。
曾有位農村的年輕人寫信給陳忠實,想請他對自己的文章指點一二。
陳忠實看了,認為他寫得一般,但出於好心,還是回信給他:
「寫的不錯,繼續努力!」
年輕人一聽,大受鼓舞,當即放棄農耕,全身心投入到創作中。
但一年又一年,年輕人的文學之路走得艱辛,一直都沒寫出什麼好作品。
而且由於不再耕種,他的生活也是吃了上頓沒下頓,過得潦倒而窮困。
陳忠實後來聽說了這件事,頓時後悔不已。
他沒想到自己隨意的一次指點,竟毀掉了一個年輕人的一生。
自此後,他每每想起此事,內心都很煎熬,再也不敢隨口給別人提意見了。
生活中,很多人都喜歡以「過來人」的身份自居。
看到別人沒按世俗的方式生活,就必須要指點一二。
看到對方不會為人處世,就忍不住教人道理。
但如此不辭辛勞、語重心長,大家就會念你的好嗎?
未必。
《紅樓夢》中的薛寶釵,就是這樣一個履行「好事」的人。
看到邢岫煙佩戴碧玉,她說:「富貴人家的小姐,不可有富麗閑妝。」
看到林黛玉看雜書,又說:「既識了字,卻不該看這些書而移了性情。」
看到賈寶玉不願學習,還說:「要收收心,學學仕途才是正道。」
她的本意,是想讓大家都過得好,但事實卻是,大觀園的姐妹與她漸行漸遠;
寶玉更是不勝其煩,直言「好好一個清白女兒,卻學得沽名釣譽」。
心理學家武志紅說:
世界上最無效的努力,就是對人掏心掏肺地講道理。你講的道理越多,別人越反感,越不願意和你溝通。
喜歡說教,本質上是一種妄自尊大的表現。
硬是把自己的觀念塞給對方,也是出於對別人的控制欲。
更何況,你的認知未必高於別人,你的經驗也未必更加正確。
不停地指導別人,只會把人推向你的對立面,讓彼此之間越來越遠。
真正有修養的人,從不評判他人的為人,也不指導他人的行為。
成年人最難克制的,就是指點他人的慾望。
2
不要妄圖改變別人
榮格曾說過這樣一段話:
你連想改變別人的念頭都不要有。要學習像太陽一樣,只是發出光和熱。
每個人接收陽光的反應有所不同,有人覺得刺眼,有人覺得溫暖,有人甚至躲開陽光。
人這一生,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地有著改變別人的意願。
看到差異就想同化別人,感覺不對就想糾正對方。
但不是所有魚都生活在同一片海里,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生活方式。
強行讓對方按照自己的意願生活,只會耗費自己的心神,讓自己備受折磨。
《人間值得》一書中,作者恆子講述了自己與丈夫的故事。
她在27歲那年,經人介紹認識了醫生鍾村三雄。
兩人一見鍾情,憑藉著對彼此的好感,很快便步入了婚姻。
但結婚後,恆子發現丈夫嗜酒如命,每天下了班就去喝酒,回來就是醉醺醺;
丈夫還愛請客,花錢如流水,家裡的開支他一概不管,導致生活總是捉襟見肘。
恆子規勸他多次,甚至以離婚要挾,這才能換來幾天安生日子。
但丈夫終究是自由慣了,恆子越想讓他改變,越會激起他的反抗欲。
就這樣反反覆復地爭吵,恆子的精神狀態越來越差。
她工作也做不好,生活也沒動力,活活把自己搞成了怨婦的樣子。
後來,她覺得不能再這樣下去,既然不能改變丈夫,那就把精力留給自己。
不再渴望丈夫改變後,恆子竟然發現了他的優點。
雖然他愛喝酒,但人品還不錯,周圍的朋友都很喜歡他;
雖然他愛花錢,但內心很善良,經常不計回報地幫助人。
看透了這一點,恆子終於明白:
與其千方百計去改變別人,讓自己陷入麻煩,不如專註於對方的優點,放過別人,也放過自己。
德國哲學家康德說:
請接受任何一個獨立靈魂的存在,哪怕有些你並不認可,但也儘可能試著去理解。
人生的路,是曠野而非軌道,每個人都有選擇方向的權利。
你覺得毫無用處的東西,可能是別人的熱愛;
你覺得浪費時間的事情,別人也許樂此不疲。
允許對方有不同於我們的喜惡,生活才不會只有一種顏色;
允許對方按照自己的意願生活,這個世界,才能因不同而變得更加美好和包容。
3
不要隨便干擾別人
看過一個小故事。
從前,有個登山者去爬山,途中遇到一位挑夫。
挑夫身背貨物,步履蹣跚,登山者心有不忍,便詢問他是否需要幫助。
挑夫禮貌地拒絕了,但他以為對方只是客氣,便自顧自拿走了挑夫背上的貨物。
而挑夫來不及卸下使出的力氣,重重摔倒在地,登山者這才意識到自己做錯了事。
在心理學上,有一種「錯誤共識效應」。
是指當一個人提出自己的想法時,就認為對方也會按自己的思維去思考。
結果就是,你打著「為你好」的旗號,幫了倒忙,還會讓彼此的處境尷尬不已。
對他人生活的隨意干擾,往往是好心辦壞事,平白讓自己招惹一身怨恨。
電視劇《我的新時代》中,白菁和文靜是相識多年的閨蜜。
文靜離婚後,白菁就時不時打來電話關心。
有一次,白菁偶然得知文靜在做計程車司機的工作,心中很不是滋味。
她覺得文靜作為師大的畢業生,有才有貌,開出租簡直是明珠蒙塵。
於是她聯繫文靜,說要把文靜介紹給自己做線上教育的朋友,還說教育才是文靜該做的工作。
沒想到文靜卻說,做司機是自己的選擇,而且自己真的喜歡這份工作。
可白菁卻不依不饒,認為文靜是怕麻煩,隨即提出要給她寫簡歷,讓她直接準備面試就行了。
本就心煩意亂的文靜,聽到這話終於忍無可忍:
「你能不能別這樣!總以為自己說的才對,把你覺得正確的事強加給我。我完全不想換工作,你聽懂了嗎!」
最後,兩人在爭吵中不歡而散,多年的友情也因此破裂。
《偷影子的人》中說:「你不能干涉別人的生活,就算是為了對方好。」
一個人最大的牢籠,就是「我執」太重。
總是以自我為中心,不管他人意願如何,強行去干擾對方的生活。
可世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你的打擾也只會給別人帶來困擾。
真正智慧的人,都深諳相處的分寸,允許自己做自己,允許別人做別人。
收起你無處安放的責任心,不管閑事,人生就會減少許多煩惱。
▽
《灌園記》中講:「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
人生海海,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苦海要渡,風雨飄搖之中,沒有誰是誰真正的救贖。
活得通透的人,從不會無端地介入別人的生活,干預對方的因果。
因為他們明白,這世上從來沒有被叫醒的人,對別人的剋制,也是對自己的慈悲。
餘生,願你能管好自己,不渡他人,在認清生活的真相後,依然活得自在而洒脫。
點個贊吧,與朋友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