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還是孩子的時候,總是希望自己早點成熟懂事,就可以自己做主了。
但是,當我們長大時,卻又「懼怕」長大。
這時候,我們又開始羨慕起童年,因為童年意味著天真,意味著純潔,意味著無憂無慮。
我們在生命的不同階段,成熟和天真,好像只能二選一。其實不然。真正的成熟,恰恰就是天真。
01
成熟是「永不起皺紋的靈魂」
童年時的快樂,往往「因物喜、因己悲」,基於具體的對象、關注一己的情緒變動。「快樂」在於「得到」時的興奮、「悲傷」源於「得不到」時的沮喪。
我們從童年走向成熟,是由「此一時彼一時的激動不已」延伸入「持久而平穩的歡樂」。
成熟的開心,則接近於「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從容淡定。
成熟的開心,不是來去匆匆的「快樂」,而是豁達大度、無所計較的「開心」。
「成熟」不是渾濁,而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清澈;
「成熟」不是浮躁,而是「百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的沉靜;
「成熟」不是來源於「快感」之樂,而是「心底無私天地寬」的開朗達觀;
「成熟」並不意味著眼神中的「世故」「滄桑」,而是指向內心始終如一的天真純潔;
「成熟」不是人格上的「皺紋」,而是永不起皺紋的靈魂。
02
成熟是「知世故而不世故」
周國平曾說:「許多人的所謂成熟,不過是被習俗磨去了稜角,變得世故而實際了。那不是成熟,而是精神的早衰和夭折。
真正的成熟,應當是獨特個性的形成,真實自我的發現,精神上的結果和豐收。」
世事往往多磨,很多時候我們不得不跟人、跟事打交道。如何摸索出為人處世的道理,同時保留住真實的自我,其中的尺度是一種智慧。
真正的成熟,不是變得圓滑,不是越發的世故,而是養成一顆柔軟且寬厚的心,知世故而不世故,歷圓滑而留天真。
知世故而不世故的人,往往有著一顆柔軟的心,如水一般,善良而不張揚。他們既有海納百川的胸懷,也有足夠的智慧,表達那份善意。
真正成熟的人,他們懂得為自己保留這世間最美好的那一份天真,以勇敢無畏的姿態,守護靈魂里的溫柔與單純。
知世故而不世故,處江湖而遠江湖。人情冷暖已看透,赤子之心永不丟。
03
越過成熟,抵達天真
人生在世,無論做什麼事,待什麼人,都要對得起自己的本心。守住了初心,才知道光明和天真的美好。
到了一定年紀,行如逆旅,潮落追著潮起,逆境疊著順境。但越難,越不可隨波逐流,越累,越要保持一份天真。
真真實實地走在人生路上,無論順逆,都會活得無比輕鬆。明朝李贄曾說:「夫童心者,絕假純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
天真的人,不代表沒有見過世界的黑暗,恰恰因為見到過,才知道天真的好。
人生,真正獲得大幸福的人,都是越過成熟抵達天真的人。
願你既有大人的成熟,也能有孩子的爛漫。
願你生活不擁擠,笑容不刻意。
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