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幸福娃
關於父母
余光中先生曾給自己的母親,寫過這樣一段話:「我的一生最忘情的哭聲有兩次:一次是在我生命的開始,一次是在你生命的告終。第一次我不會記得,聽你說的,第二次你不會曉得,我說也沒用。」
「但兩次哭聲的中間,有無窮無盡的笑聲。一遍一遍又一遍,回蕩了整整30年。你都曉得,我都記得。」
每個人都是伴著母親的疼痛出生,最後望著親人的痛苦離開,所以過好人生的過程,珍惜每一天。
先生這段話里的每一個字,看似是那麼平淡,但每一個字,都敲在你的心上。
沒有華麗的詞藻,只有平淡的表達,卻直抵人心。這大概就是「大愛無言,大悲無聲」吧。
這種感悟,你我都有,但能像大文豪這樣用精準動人的文字表達出來,並被世人銘記,在這件事上,區分出了文學家和讀者。
也正是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有這樣的感悟,余光中先生總結了我們想說的話,讓我們產生了共鳴。
余光中先生把普通的生活,用平凡的文字,表達著不平凡的力量與深情,不僅熱愛生活,也是尊重生命的人。
日子,終究會由一樹繁花,回歸到風輕雲淡,到最後,歸於一個簡單的自己!
關於自己與父母
王朔說:「我不記得愛過自己的父母。小的時候是怕他們,大一點開始煩他們;再後來是針尖對麥芒,見面就吵;再後來是瞧不上他們,躲著他們。」
「一方面覺得對他們有責任,應該對他們好一點,但就是做不出來、裝都裝不出來;再後來, 一想起他們就心裡難過。」
這些話雖然很諷刺,但它是很多人心裡拔不掉的刺。其實任何事情,不管對錯,都有當事人背後的動機,有好有不好。
萬事都有緣起,一切皆有因與果。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局限,表達愛的方式更是,父母那一代不懂得表達愛,方式有些粗暴,這是時代的造就。
父母也是平常人,並不完美,也有對錯;同樣的,我們也不是完美的子女。
有的父母不是不愛孩子,只是他們的父母也是這樣對他們的,他們不會表達愛孩子的方式,認為只要吃飽穿暖就是愛,自己的孩子怎麼打罵都是愛,所以造成了父母孩子沒有感情,其實他們內心都是愛彼此的。
看看我們自己,是不是和他們一樣,都是生了孩子成為父母,我們比上一代好在多讀了點書,面對不同性格的孩子,即使知道如何正確的引導養育,一樣的不知所措。
現在認識問題,尋找解決方法,去傳承好的,改正錯的,教育好下一代即可。
每一個人對子女愛的方式都不相同,父愛和母愛也沒有標準,珍惜當下就好!
關於親戚
路遙曾說:「小時候,我們常常把『親戚』看得多麼美好和重要,一旦長成人開始獨立生活,我們便很快知道,親戚關係常常是庸俗的,互相設法沾光,沾不上光就翻白眼。
「甚至你生活中最大的困難,也常常是親戚們造成的。生活同樣會告訴你,親戚往往不如朋友對你真誠。」
親戚們關係處的好的,大多都比較富有。親戚們關係不好的,幾乎都與錢有關。
親戚是最見不得你好的人,因為大家起點都差不多,你好了就顯得他很矬。
嫌你窮怕你富,你可以過得好,但不能過得比TA好,這就是所謂的親戚,也是人性。
有的親戚緣分,跟愛情一樣,是討債來的,當時也有還債的,一般都是討債的多還債的少。
雖然這種說法比較佛系,但親戚總歸比路人強,畢竟哪有無緣無故的親戚呢。
但不管是父母,還是親戚,人的一生,只有自己是主角兒,別人是配角兒,別人只是配合你演戲而已。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不應該以任何既定的關係為前提,而應該以相互尊重為前提。
不管何種關係,經歷過什麼,時間都經不起細算,過往經不起細看,不要揪著不放。
慢慢地學會放下所有的執念,因為我們還有萬里路要行,怎可一次次回頭,一次次停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