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人的小可愛:
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
關於人生的比喻,數不勝數。
有人說人生如戲,各演悲喜;
有人說人生如棋,對手是命運;
有人說人生如酒,越久越醇;
有人說人生如茶,每個階段都需要細細品味。
要我說,人生若能如鏡,能看遠、看細、看透、看淡,最後笑看生活,才算通透。
01
望遠鏡,看遠
有句話很經典:
「從八十樓往下看,全是美景,從二樓往下看,全是垃圾。
人若沒有高度,看到的全是問題,人若沒有格局,看到的全是雞毛蒜皮。」
一個人的思維與眼界,決定一個人的格局命運。
從前,有三人一同尋找生財之道,他們在偏遠地區發現一種蘋果,鮮紅油亮、汁甜肉脆。
第一個人摘了很多蘋果拿去賣,賺了一筆錢;
第二個人挖了蘋果樹,帶回去,種在自己的果園裡;
第三個人研究一番,最後只拿了果樹下的泥土。
幾年後,第一個人成了小販,收入一般;第二個人種的蘋果色澤一般,個頭也不大,只能低價出售。
第三個人拿回泥土找了專家研究,模擬出種植蘋果最佳的環境,優質的蘋果年年豐收,賺得金缽滿盆。
張孝祥曰:「立志欲堅不欲銳,成功在久不在速。」
人若能如望遠鏡般把目光放遠,把時間軸拉長,心之所想,自然會改變。
眼前的得失小利,在未來的儲蓄前,根本不值一提。

02
顯微鏡,看細
《道德經》中有言:「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
難事都是從簡單的事情發展而來,大事都是從細微的事情做起來的。
不屑於做小事的人,永遠也幹不了大事。
東漢太傅陳蕃年少時,曾在庭院習讀詩書。
一天,他父親的老朋友薛勤來家裡做客,看到庭院雜草叢生、髒亂不堪,就問他怎麼不打掃。
陳蕃說:「大丈夫處世,當掃除天下,安事一室乎!」
薛勤感嘆他年少卻胸懷大志之餘,勸道:「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很多人想築高樓,卻不願打地基。殊不知,沒有基礎的人,永遠也登不上巔峰。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壘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注重細節,方能成就大業。
一件又一件的小事,終能化作一塊塊的磚,鋪向成功。

03
放大鏡,看透
人生不可能事事如意,總有人過得比我們滋潤,也總有人比我們幸福。
人生的高度不是看到多少事,而是看透了多少事。
而決定一個人能看透多少事的就是這個人眼光的長度,心胸的寬度,和人思想的深度。
眼光的長度,決定了他的目光是否有前瞻性,能否越過當下的障礙看到未來;
心胸的寬度,決定了他是否能夠包容生活中的起起落落、得與失,坦然面對,從容前行;
思想的深度,決定了他能否拋棄外界的目光、世俗的誘惑,堅持做自己。
輝煌過,終會落幕;月滿後,終會虧缺。
盛極則衰,是人間常態,沒有誰,能夠一直綻放。
看透了,不過是過眼雲煙;看不透,終是沼澤迷霧。

04
太陽鏡,看淡
如果說看透是一種能力,那麼看淡是一種境界。
能看透卻看不淡的人,到頭來只是自尋煩惱。
正所謂「過猶不及」,看透本是為了認清,而不是為了鑽牛角尖,和自己過不去。
鄭板橋說:「難得糊塗。」
人,活得太明白,就會把簡單的數字和符號,組成難解的題。
直視太陽的人,一定會被陽光所傷;執念太深的人,一定會痛苦和迷惘。
人生風雨無數,唯有看淡,方能享受晴天。
看淡緣分深淺,去留隨意;看淡榮辱得失,不悲不喜;看淡人情冷暖,做自己的靠山。

05
哈哈鏡,笑看生活
孔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
劉禹錫於陋室中吟:「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真正有智慧的人,從不會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身外之物的擁有上。
而是即便身處困境,也能坦然一笑,豁達以待。
被人誤會時,一笑而過,是一種涵養;
面對挫折時,樂觀一笑,是一種曠達;
無奈的時候,一笑了之,是一種智慧;
難過的時候,以笑相待,是一種境界。
三毛說:「我笑,便面如春花。定是能感動人的,任他是誰。」
以笑待人,世界將以笑回饋。
人生如鏡,透過鏡子看自己,看天地,也看眾生。
看遠也看細,看透也看淡,始終笑看生活,不負此生。
與朋友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