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的三種醒悟

2022年11月03日11:27:46 美文 1697

人到中年的三種醒悟 - 天天要聞

文/藍藍

圖/來源網路,與文無關,侵刪

-

很多人一提到「中年」這個詞,認為它是人生中最苦最難,充滿危機感的一段坎兒,顯得恐慌又無奈。

各方面的生活壓力的確會帶給中年人重重危機:上有年邁的父母需要贍養,下有年幼的兒女需要撫育。

曾經的夢想只能已擱置在心底,不敢躺平,不敢停滯不前,中年人有的都是奮力前行的鉚勁。

曾看到過這樣一句話:中年人最大的危機,更多的是來自於本身的狀態。

幕至中年,雖然有很多不得已的心酸和無奈,但唯有與自己和解,衝破危機,才能承受住生活中的疾風驟雨,活出精彩人生。

保持運動、會管理情緒、不跟自己較勁,就是避免中年危機的最好方法。

人到中年的三種醒悟 - 天天要聞

保持運動

中年時期,最懼怕的事情就是生病。

健康的身體,是中年人能夠繼續前行的重要基礎。

白岩松曾分享過他通過運動鍛煉,改善身體疾病的事情。

有一段時間,他經常有頭暈的感覺,到醫院檢查後,醫生告知他血壓已經高到一個臨界點,很危險。

他不想完全依賴藥物治療,所以當醫生告訴他,這種情況下需要吃藥控制時;

他試著問道:是不是要一直吃下去?

得到肯定答覆後,白岩松又說;「你先給我來兩個月,我自己調整一下。如果不行,我再吃藥。」

回家後,他每天晚上會快走一個小時,然後再慢慢發展成跑步的方式。

就這樣經過一段時間的運動鍛煉,白岩松的血壓不僅得到了控制,身體的其他指標也顯示在變好,還成為了運動形象大使。

有句話說,善於管理身體的人,才能管理好生活。

事業和生活中的各種困擾,都足以讓很多中年人站在崩潰的邊緣。

越是這種時候,越需要一個健康的身體支撐,才能繼續完成自己想做的事。

還有我們最熟悉的鐘南山院士,他從年輕的時候就喜歡運動。

人到中年的三種醒悟 - 天天要聞

工作繁忙時,也會每周抽出三四天時間,每次進行40-50分鐘的運動鍛煉身體,疫情期間,他還堅持每天室內跑步,單杠運動,舉啞鈴等。

鍾老還經常呼籲年輕人要運動鍛煉,可以幫助減少中老年時期的體能衰退。

很多同齡人早已進入耄耋之年,而鍾老依然身體強健,精氣神不輸年輕人。

「健康需要投資,運動要像吃飯一樣,值得堅持一輩子!」,這是鍾老最常說的一句話。

也正是有這種一直堅持運動鍛煉的習慣,鍾老的身體一直比較健康,精神狀態也很好。

就像泰戈爾說的那句一樣:靜止便是死亡,只有運動才能敲開永生的大門。

生命不息,運動不止,身體更健康。

中年人身體康健,是一個家庭最好的福氣。

保持運動鍛煉,是破解中年健康危機的方式之一。

人到中年的三種醒悟 - 天天要聞

情緒穩定

有人說,「情緒是一把槍,當我們扣動情緒的扳機,槍口其實是對準了自己。」

一個無法掌控情緒的中年人,只會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加凌亂不堪。

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叫約翰·威爾的法國人,女兒的叛逆經常讓他傷透了腦筋。

有一次,他親眼目睹了一名男生在和女兒接吻,他當即氣得暴跳如雷,要去那名教訓男生。

妻子知道後,勸他先冷靜下來,了解事情原委後再做決定。

於是,他先平復好自己激動的情緒後,去找女兒交流。

原來是女兒為了引起他的注意,故意做出了那樣的舉動。

試想,如果約翰·威爾當時沒有冷靜,帶著激動的情緒去處理這件事,不但會給女兒留下有損父親的形象,還會傷及他人。

有句話說:「成年人的世界,早該把情緒戒了。」

管理不好情緒的中年人,也就很難理順生活。

正如曾國藩所言:處事速不如思,用意不如平心。

人到中年的三種醒悟 - 天天要聞

人到中年拼的是自愈能力,隨意發泄情緒只會讓自己亂了方寸,判斷失誤,迷失方向。

人到中年,保持情緒穩定,才能沉著應對繁雜瑣事,從容智慧,不亂於心。

品牌管理大師盧永峰創業初期,工作壓力很大,開會、選品還要參加各種應酬;工作繁忙時,水都顧不上喝一口。

每天超長時間的工作負荷,也會讓他心有煩躁的情緒。

但每次他都會先在車裡撫平負面情緒,然後再走進家門,面帶微笑和家人相處。

他一直秉承:「家是愛和溫暖的安樂窩,而不是壓力與情緒的垃圾桶。」

會管理情緒的中年人,讓生活充滿甜蜜和快樂;

既能在生活中遊刃有餘,也能平靜淡然地面對生活中的坎坷艱辛

很贊同喬·吉拉德說的那句:「弱者任思維控制行為,強者讓行為控制情緒。

人到中年要有扛苦的堅韌,也要有管理情緒的本事。

情緒穩定,少一些煩惱,多一些愉悅,讓中年生活更寧靜。

中年人的情緒,是一個家庭的風水。

人到中年的三種醒悟 - 天天要聞

不要較勁

自知的人都懂得不和自己較勁。

人到中年,遇到事拿得起放得下、不擰巴,這樣才過得更輕鬆愜意。

有個寓言故事:

有個中年人被煩惱包圍,事事覺得不如意,他四處尋找解脫煩惱的秘訣。

他來到一條河邊,看見一位老翁坐在柳蔭下垂釣,老翁手持魚竿神情怡然自得。

中年人走上去鞠了一躬,問道:「請問老人家,您能教給我解脫煩惱的秘訣嗎?」

老人家微微一笑反問道:「誰捆著你了嗎?」

「……沒有。」

「既然沒有捆住你,又何談解脫呢?」

中年人聽完豁然開朗,原來生活中的許多煩惱都是自己與自己較勁,是自己的思維困住了自己。

面對各種瑣事的煩惱和徘徊時,不糾結,少計較,是明智的選擇。

不要讓無謂的煩惱,束縛住自己的身心。

無獨有偶,朋友小於最近就因為一件事和自己較勁,整夜焦慮,晚上休息不好,白天沒有任何精力。

前段時間,他們部門考核,準備提拔一位副主任。

人到中年的三種醒悟 - 天天要聞

小於自認為無論是學歷還是業績,都是部門的佼佼者;而且平時和領導的關係相處也挺好。

可最後的宣布結果,卻是另外一位比她還小几歲的同事。

自從這件事後,小於自信心被擊碎了一地,開始變的自我懷疑,整日無精打采。

同事勸她不要輕易放棄,找出問題根源,大不了來年再戰;家人知道後也開導她,職場如戰場,遇到失敗更應該吸取經驗,繼續努力。

身邊人的勸導讓小於頓悟:只有與自己和解,放下過去的事情,才能展望更好的未來。

人生海海,過於較勁,只會讓自己陷入更深的痛苦中。

學會放下,不要事事較真,過好眼前的日子,才是中年人最該有的人生態度。

很贊同周國平老師說的那句:人生許多痛苦的原因在於盲目較勁。

你越跟自己較勁,生活也會跟你較勁,處處過的不順心。

不跟自己較勁是寬容,也是一種睿智。

中年人不跟自己較勁,才能生活得更輕鬆愉悅。

人到中年的三種醒悟 - 天天要聞

中年是青年時期的沉澱,也是未來老年的鋪墊。

人到中年,身上的擔子更重,也更需要活的睿智清醒。

中年人的危機,從青年時期向外求的物質慾望逐漸變成了向內求的自知自明。

梁實秋在《中年》中曾說:中年的妙趣,是在於相當的認識人生,認識自己;從而做自己所能做的事,享受自己所能享受的生活。

中年人應對人生路上撲面而來的挫折,應是沉穩冷靜,從容淡定。

運動鍛煉,情緒穩定,不跟自己較勁是中年人破解危機的最好方式。

如果你即將或已經至中年,希望以上三種方法能夠幫助到你。

人到中年的三種醒悟 - 天天要聞

#頭條創作挑戰賽#

美文分類資訊推薦

《如何處理仇人的骨灰》鍾偉民 - 天天要聞

《如何處理仇人的骨灰》鍾偉民

這是一個局,當局者迷;但布局者,心腸毒而細。 有人,就有鬥爭。 認同這樣的困獸斗,才有輸贏;世界好廣闊,退一步。 大家漸漸明白「襪子懷孕」的底蘊,只是不說破;說破了,希望也破了;沒有希望,就沒有快樂,城,徒然剩下一片惡土。
5月10日清晨早上好祝福語圖片 今日早安曖心問候圖片 - 天天要聞

5月10日清晨早上好祝福語圖片 今日早安曖心問候圖片

5月10日清晨早上好祝福語圖片 今日早安曖心問候圖片,提前有一段新的一天,大家早安,愉快,愉快的黎明,愉快的早晨,早安,吉祥,安康,幸福,如意,平安又健康,大家早上好,今日心情要多快樂,多開心,多漂亮。
溫馨的早安問候語,充滿了幸福與溫暖,為您開啟美好的一天 - 天天要聞

溫馨的早安問候語,充滿了幸福與溫暖,為您開啟美好的一天

也許忙碌的日子讓彼此疏離,但知心朋友一生難忘。莫讓時間沖淡友誼的酒,莫讓距離拉開思念的手,當時光流逝,斗轉星移,你依然是我最好的朋友!早安,朋友!人一定要禁得起假話,受得住敷衍,忍得住欺騙,忘得了承諾,放得下一切,百鍊成精,淡定從容。早安!
一個人越清醒,越有些「不合群」,原因很簡單。 - 天天要聞

一個人越清醒,越有些「不合群」,原因很簡單。

一個人越清醒,越有些「不合群」,原因很簡單。在人際交往的複雜網路中,我們常常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那些思想成熟、認知層次高的人,往往顯得與周圍的環境格格不入,顯得「不合群」。這種現象並非偶然,而是有其深刻的原因。
人過五十,最好的活法,就這八個字。 - 天天要聞

人過五十,最好的活法,就這八個字。

人過五十,最好的活法,就這八個字。五十歲,是人生的一個分水嶺。走過青春的熱血與衝動,經歷過中年的忙碌與奔波,我們逐漸步入了知天命之年。在這個年齡階段,如何活得更好、更有意義,成為許多人思考的問題。其實,人過五十,最好的活法,就是這八個字:釋
請不要刪除我們的聯繫方式,好嗎? - 天天要聞

請不要刪除我們的聯繫方式,好嗎?

啊!你聽到了嗎,親愛的朋友,時間真是無情啊!它是一種力量,讓我們不斷前行,讓我們不斷改變。世界變得如此快速,而我們也變得越來越難以找到那些曾與我們共同經歷的人和記憶。是的,也許有那麼一天,我們不得不面對這種情況——我們將無法再保持聯繫。
一個人後半輩子的福氣,是這麼攢出來的 - 天天要聞

一個人後半輩子的福氣,是這麼攢出來的

文丨桃小菁春風十里不如你,小菁在這裡,等著你!很多人都信前世因果,認為這輩子的福氣是上輩子積攢下來的,這輩子的苦難也是上輩子欠下的。前世因,後世果,看似有一定的道理,但其實並不盡然。事實上,這輩子的福氣其實也可以靠這輩子來攢,即使上輩子欠下了很多債,這輩子也有改變命運的可能。
"心懷美好,迎接新的一天" - 天天要聞

"心懷美好,迎接新的一天"

低頭見塵埃,抬頭見花海,這句話描述了人生的兩種態度。在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遇到各種困難與挑戰,面對困境時,有的人選擇低頭看塵埃,沉浸於細枝末節的煩惱之中,而有的人則抬頭見花海,從困境中尋找希望與美好。這種心裏面帶著鮮花的態度,決定著我們生活的質量。生活的美好,的確取決於自己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