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我非常在意他人對我的觀感,比如今天穿衣服換了一個與往日不同的風格,會不由自主地想到是不是有點特立獨行,給人印象不好等等(也許更底層的是自己一貫以來的自卑作祟)。又或者做了一件事情,發現和他人的理解大相徑庭,這個時候總是想著去解釋,讓大家達成共識。
誤解,動詞。理解得不正確;不符合原意。
誤解通常出現在大家對每一件事情都有自己的看法和解釋,而且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才是正確的一方。從這個角度上來看,誤解是他人的事情,和自己無關。但是他人的看法於他人而言是正解而不是誤解啊,究其到底還是我們想和對方達成一致,也就是我強烈希望別人按照我的思維方式來理解。
那產生誤解的主要原因是什麼呢?個人的主觀意志和傾向。我們是環境的產物,不同的經歷和過往都會影響對事情的看法,我們受制於自己的認知和當時所處的情形,做到客觀準確是與自己的本能做對抗,非常非常反人性。而且,每一次誤解都事出有因,要把所有的想法和觀點都一一考慮到也不現實。
我們要做的是什麼呢?
1、對於自己,如果產生他人有誤解的想法,不要急著去辯解,看我們做事的初心。比如同一件事,尤其是合作夥伴,我會默認對方是為我們著想,會一定程度上聽取對方的建議,而不是像另外一個同事一樣首先懷疑對方是推卸責任,因為我們最終的目標都是解決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我會把我的思考邏輯講給同事聽,那你對合作夥伴的態度以及對我的解讀就不是我要考慮的問題了。
2、對於他人,我們要遲一點做出結論,尤其不要做價值評判。因為我所知有限,所見不全,我是站在我成長的角度來理解這件事情,不知他人苦,莫勸他人善。
我用最大的善意去面對這個世界,當然不是愚善。吃一次兩次虧是可以接受的,到第三次的時候已經遠離了惡意,這也是為什麼我周圍都是好人的原因。我是真的覺得世界上好人多,以善待之,回報得善。如此來看,我們也不用在意他人對我們的誤解,我們也盡量不要去做讓他人誤解的事情,時刻反省自己,是不是也有人因為我的緣故而在遭受著同樣被誤解的委屈。
有的人心胸開闊,把誤解和委屈看成一種磨練,一笑置之;更厲害地是從來就不在意的那批人,他們目標堅定,眼睛裡只有事情,連誤解一說都不存在,這種境界一般人達不到。但是我們至少可以不要讓誤解來影響情緒,為此而焦慮擔憂。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者謂我心愁。不要太在意外界的眼光,多做點實事,這是我對自己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