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芯技術領域,寧德時代處於世界領先地位,電池裝機量世界第一,提升了我國在新能源汽車行業的話語權。
老美雖然貴為世界超級大國,但尿性卻不怎麼樣,對於國外掌握高新技術的企業,一貫採用的是籠絡、打壓的手段,籠絡不成就打壓,日本東芝、法國阿爾斯通、中國華為等企業就是老美「尿性」的見證。
然而,讓老美沒想到的是,掌握電芯核心技術的寧德時代,居然做出了與華為一樣的選擇,拒絕其拋出的橄欖枝,不但推遲了在美建廠的計劃,還在我國擴建新廠。
近日,寧德時代正式對外宣布,將投資140億元在河南洛陽建設工廠。一旦這座工廠成功建成,不但會為當地創造大量的工作崗位,拉動當地經濟,還能提升其電池產能,完善國內電池產業鏈,掌握更大的行業話語權。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寧德時代先後宣布在德國、匈牙利修建工廠,投資金額超過了500億元,為何卻婉拒了老美的「橄欖枝」呢?
隨著氣候問題的日益突出,各國都在加快新能源產業的布局,積極推動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而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我國的寧德時代、比亞迪掌握著絕對的話語權,是各大新能源車企最佳的合作對象。
電池作為新能源汽車最核心的組件之一,不僅僅決定著續航問題,還關乎著動力、穩定性等核心問題。
不少車企的負責人表示:要想造出高質量的新能源汽車,就必須有一個可靠的電池合作夥伴。
在電池這方面,美企沒有一個做得好的,就算是新能源汽車領域頭部企業特斯拉,電池也非常依賴我國電池廠商的供應,老美邀請寧德時代赴美建廠,就是想利用寧德時代提升本土電池產業的整體水平。
與美合作,無疑是與虎謀皮,台積電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2020年5月,老美修改世界半導體行業規則的同時,張忠謀答應了老美的請求,宣布在美建設一座5nm晶元加工廠,投資金額約為120億美元。可台積電又拿到了什麼好處呢?
老美邀請台積電赴美建廠時的承諾至今仍未兌現,且在去年逼迫後者上交核心商業機密,失去了與美企談判時的砝碼,且隨著《晶元法案》的出台,台積電將無法自由在我國新建晶元加工廠。
如果寧德時代在美建廠,很有可能步台積電的後塵,成為老美提升本土電池行業水平的「工具人」。
除此之外,從各國新能源車企的表現來看,我國不但是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也將是新能源汽車行業的領導者,寧德時代為何還要冒著巨大風險,捨近求遠的在美建廠呢?
當然了,寧德時代拒絕老美的橄欖枝,也很有可能遭到報復,被後者以莫名其妙的借口制裁,但寧德時代也不會因為老美的制裁選擇妥協,畢竟其掌握的核心技術是美新能源車企離不開的技術,如果被制裁,完全可以進行反制。
筆者希望,在中美科技競爭日益激烈的當下,中企都能成為「華為」、「寧德時代」,放棄錯誤的「買辦」路線,不斷加大科研投入,掌握行業話語權,推動我國科技產業的發展。
中國科技的崛起,決不能寄託於任何外人,只能依靠我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