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3D看世界,讓自動化更簡單,請關注CAD2D3D,每日更新!
寒風來襲,瑟瑟發抖,華為最終也喊出了「活下去」的口號,危機來臨,我們誰都跑不掉。
8月22日,華為創始人任正非發表內部文章《整個公司的經營方針要從追求規模轉向追求利潤和現金流》,文章強調將把活下來作為最主要綱領,邊緣業務全線收縮和關閉,縮小戰線,想辦法度過三年艱難時期。
下面是《整個公司的經營方針要從追求規模轉向追求利潤和現金流》全文:
華為成立於1987年,做通信業務起家,最近三十年也是通信行業高速發展的三十年,雷軍曾說過:「站在風口,豬都能飛起來」,華為選對了行業,並且在天時地利人和的條件下,做到中國第一世界前三,我們不否認華為的努力和實力,但更多的是時勢,是這個時代成就了華為,但是,成也蕭何敗蕭何,當形勢急轉而下,華為開始面臨生存危機。
2018年,居安思危的房地產龍頭萬科率先提出「活下去」,2018年,也是美國開始制裁中興那一年,中興作為通信行業老二,最後被制的服服帖帖,從此一蹶不振。總之,2018年是個轉折點,之後我們發生的所有問題幾乎都與美國有關,比如製造業萎靡、房地產不振、人口老齡化等。
時隔5年,直到現在,華為才察覺到危機,提出先要活下去的綱領,不免有點後知後覺,按理說,2018年美國制裁中興的時候,華為就應該有思想準備,那時候就應該放棄幻想,就應該「深挖洞廣積糧」,為生存危機做好應對措施。
時代的一粒灰,落到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山,同樣,落到企業頭上也是一座山,任正非在文中提到「未來三年的危機」,我想他還是有點樂觀了,五年前,華為海外市場營業收入佔總收入的一半,而現在海外市場幾乎全軍覆沒,未來三年,海外市場很難起死復生,而國內市場同樣不容樂觀,因此,危機可能不止三年。
2019年,眾所周知,也是不同尋常的一年,那一年流行這麼一句話:「2019是過去十年最壞的一年,也是未來十年最好的一年」,當時年少無知,把這句話當成了調侃,現在看看,真是一語中的。
阿里巴巴、騰訊和百度等互聯網巨頭早就開始裁員了,企業為了生存,裁員也不丟人,而目前華為除了把榮耀(含對應的員工)打包賣出去之外,沒聽到有裁員或降薪的傳聞,這一點確實讓人欽佩,但2022年華為上半年的凈利潤僅150億,凈利潤率僅5%,已經比傳統的機械行業還低了,真的沒必要打腫臉裝胖子,該裁員就裁員,該降薪就降薪,只要裁員或降薪10%,凈利潤就能翻倍。
形勢很嚴峻,困難也很多,但我相信華為,風雨之後見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