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近50的馬有鐵,活了半輩子只有一條驢對他不離不棄。他做夢都想不到有生之年會結婚,會組建一個屬於自己的小家吧。
他是甘肅張掖市窮鄉僻壤的一個單身漢,孤苦無依,父母走得早,家裡四個兄弟,分別取名金銀銅鐵,他是老幺,「鐵」字就是他的名字了。
而且,他一直寄住在三哥的家裡,成了免費的勞動力。自己的親哥因為兒子要結婚了,就著急要把馬有鐵攆走,合謀之下找人牽線介紹了貴英,讓他結婚成家遷居出去住。
曹貴英也是一位命苦的女人,在家裡不受待見,本身她也有隱疾小便不能自主控制,也沒有生育能力。
明明還很年輕,卻因為身體的毛病,走路都一顫一顫的。脊椎柱有毛病只能佝僂著走路,被家人視為累贅被村裡人嘲笑,別人見著她都像躲「瘟疫」那樣離得遠遠的。
兩個命苦的人,在家人的拋棄下走在了一起。結婚的時候,他們連一間像樣的房子都沒有,只能住在別人家破舊不堪的土房子里。
貴英和馬有鐵的新婚之夜,是在尷尬和惶恐中度過的。
兩個人沒有任何的交流,晚上馬有鐵自顧自先睡了。直到半夜醒來,他才發現貴英還坐在炕上沒有睡,原來是貴英尿床了。
馬有鐵二話不說,起身就走到了屋外。這時候的貴英心裡是惶恐不安的,她害怕眼前的男人會像別人那樣對她,欺凌和嘲笑自己。
然而,她擔心的事情並沒有發生。馬有鐵回到屋裡後,把炕邊上的爐子又燒了起來還添了煤球。做完一切又一聲不吭地躺到炕上睡覺了。
貴英看著他又躺下睡覺了,心裡的不安才消退,發現自己是錯怪他了。他沒有責罵更沒有打她,反而替她生爐子讓她烤火。
於是,新婚之夜貴英就撅著下半身烤著火,把尿濕的褲子烘乾,就這樣度過了新婚的頭一個夜晚。
隔天一早,馬有鐵領著貴英去給死去的父母掃墓了,買了紙錢帶了一些祭拜的貢品,告知已故的父母自己結婚成家了。
兩人結婚後馬有鐵對貴英說的一句話是,「後人不吃,先人不得。」貴英迫不得已就吃了馬有鐵遞來的麻花。
婚後,兩個人即使很少交流,可貴英的心裡是暖烘烘的,她知道馬有鐵是打心裡對她好,不嫌棄她把她當家人看待的。
相處久了,兩人也默契起來了。在面對村裡首富生病,急需馬有鐵的熊貓血救命時,貴英強勢地維護著丈夫,說了一句反駁他們的話,「要獻,你們去獻,我們不獻。」
她能說出這句話是看慣了這些欺軟怕硬,柿子專挑軟的捏,明知道不會如願的,可她還是本能說出了這話,袒護著馬有鐵心疼著他。
幾年的時間兩個人的小日子也有了起色,搬了幾次家,終於如願蓋了一間屬於他們的家,養上了小雞。
春去秋來,兩人把苦難的日子過成了浪漫的生活。物質生活是匱乏的,可精神上有了寄託,有了關心彼此心疼彼此的良人。
有時,貴英會在晚上的時候,拿著手電筒去村頭的路口等待丈夫歸來。
有時,貴英會熱好飯菜,步履艱難地送去在地里幹活的馬有鐵。
住上屬於他們的新房後,兩個人躺在炕上絮絮叨叨地聊著天,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馬有鐵還給貴英許諾,「等賣了苞谷,給你買大電視,帶你去城裡看病。」
此時的貴英完全沉浸在馬有鐵給她的許諾里,她嚮往那樣的生活,她相信眼前的男人會給她一個安穩幸福的家。
可命運終究是給他們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沒過多久貴英病了,馬有鐵心疼她帶她去城裡治病的念頭越來越強烈了。
莊稼活更是埋頭苦幹,那天他把貴英安頓好了就去地里幹活,拉著驢車回家時,發現橋頭圍著許多人。
原來是貴英擔心丈夫,在地里幹活不能準時回家吃飯。她強撐著病懨懨的身體去給馬有鐵送飯了。
因為頭暈,一頭栽倒在水溝里。撲騰了幾下就被淹死了,一旁看熱鬧的人沒有及時去救她,等到馬有鐵急慌慌地跳入水中救起貴英時,一切已經來不及了,她的身體已經發僵沒了呼吸。
馬有鐵很平靜地處理了貴英的身後事,他知道貴英走了,這個世界上就再也不會有人真心關愛他與他白頭偕老了。
過上了「幸福」生活的馬有鐵,內心是無法承受貴英的離去。他深知自己和貴英都是苦命的人,可上天卻沒有憐憫這對苦命的人,沒能讓他們相伴到老。
習慣了有人陪伴的日子,誰還願意再次選擇孤苦無依的生活呢?
馬有鐵把收割回來的麥子苞谷都賣了,還清了賒賬,還了鄰居的雞蛋,把跟了他半輩子的驢也放走了。
回到家看著貴英的遺像,吃了一個他一直捨不得吃的雞蛋,只為了掩蓋難以下咽的農藥。
而後,靜靜地躺到炕上,手裡緊緊地拽著貴英編織送他的草驢子。
這就是他的選擇,他對貴英的愛,他追隨貴英而去了。
1.馬有鐵和貴英結婚後,為什麼沒有想過帶著貴英逃離家鄉呢?
《隱入雲煙》我初次看的時候就在想,馬有鐵為什麼不帶著貴英遠走他鄉呢?
他們明明都是苦命的人,都被家人拋棄,貴英被村裡的人嘲笑、欺凌,選擇離開不是就可以逃離這些人了嗎?
可現實生活就是如此,他們都是社會底層貧苦的人,無依無靠能去哪呢?他們的身份不管去到哪都是會某些人被人指指點點,說三道四的。
遠離了家鄉他們靠什麼維持生計呢?孕育著他們的那片土地,雖然有人看不起,被人嘲笑。但是,兩個人起碼不用餓肚子,還有破舊的房子能住,穿得暖和有睡覺的地方,還能靠自己的雙手種莊稼,賣了糧食可以掙點小錢。
如若,遠走他鄉沒有積蓄的兩人靠什麼生活?貴英病懨懨的身體和她的隱疾,只會把她再次陷入水深火熱中,同情與憐憫之心不是人人都有的。
讓我無法接受的是,這部影片才上映了兩個月,就出現了各種批判與質疑。
甚至連陰謀亂都有人說出來了,這些人仗著自己的認知批判和詆毀影片。覺得是在刻意抹黑新時代農村,和醜化人性的弱點。
他們這是不懂人間疾苦呀,他們是生活得太好了,總喜歡用自己的認知標榜著自己的見識。
現實中多的是貴英與馬有鐵,這樣的人物原型。影片不是在抹黑和醜化,只是把真實的一面暴露在大眾視野,讓人們對這類群體多一點尊重多一點善意!
2.貴英走了,馬有鐵為什麼要殉情,不選擇遠離家鄉呢?
《詩經》里那句,「塵歸塵,土歸土,及盡繁華,不過一掬細沙。」
人終歸會有死去的那一天,落葉歸根才是好的歸宿。
選擇逃離並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何況在這片土地里埋葬著他的父母,與他相守了幾年的貴英。
逃避並不是好的選擇,即使馬有鐵選擇離開了,身在異鄉的他難道就可以忘卻痛苦重新開始新的生活嗎?
任何時候不要把一切想得太美好了,耳聽為虛,眼見為實。有時候你看到的還未必是真實的一面,多一份善解人意的心才是難能可貴的修養。
如今,像貴英和馬有鐵的人物原形還大有存在,他們就遍布在貧困潦倒的山區農村裡,而且這些上了年紀的中老年人是自殺群體的高危人群。
那麼他們為什麼要輕易地結束自己的生命呢?歸根到底這是一種病,一種讓人有著健康的身體卻也活不下去的「絕症」,死亡對於他們來說是解脫。
外部的壓力,精神上的折磨,不願成為他人的累贅,這三個因素是加速死亡的病症。
外人永遠不會懂他們所承受的煎熬,有多麼的痛多麼的難過。
貴英的出現,是馬有鐵五十多年來黑暗人生的一束光,他們互相救贖,互相溫暖,把彼此都看得比自己的生命都重要。
遠離這片土地,並不能給馬有鐵帶來歡樂,他也不會這麼做,只有他自己覺得選擇結束才能更好地和貴英相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