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常說的「鬼打牆」究竟是怎麼回事?有何科學解釋?

小時候,我爺爺就曾遇到過「鬼打牆」,後來聽他講了事情的經過,嚇得我都不敢走夜路了。

我爺爺遇上「鬼打牆」是在上世紀90年代初,雖然具體哪一年我記不清了,但是我清楚地記得事情是發生在大年初二,我們這有一個習俗,大年初二要去走丈人家,我爺爺也不例外,當時他騎著一輛大金鹿的自行車,去距我家有5里遠的丈人家,由於以前比較窮,喝酒只只是逢年過節能喝點,所以當天晚上他喝了很多酒。

在回我家的路上,有一條河,河的兩岸都是樹林,而且樹林中有兩片空地,那是村子裡墳地的所在地,當爺爺走到這裡時,突然一個不穩摔倒了,當他爬起來之後,四周一片漆黑,之後,他就開始在這片樹林附近打轉。

我爸爸看到快到半夜了爺爺還沒回來,就跟我奶奶一起去找到他了,沿著那條小路一直找到了那邊小樹林,當時爸爸拿著一個老式的手電筒,光不是很亮,但還是在小樹林邊找到了還在打轉的爺爺,當時找到爺爺時,爺爺都快哭了,酒意全無。

從那以後,「鬼打牆」這個以前只出現在奶奶講的睡前故事中的「道具」變成了現實,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只要不是月朗星稀的天,我都不敢獨自走夜路。

以前的人對「鬼打牆」的解釋是鬼為了戲弄人而設置的屏障,這種屏障會讓人在原地打轉或者將人引到附近的墳地之中,比老人口中的「鬼火」要恐怖多了。顯然「鬼怪」是不存在的,那麼「鬼打牆」有沒有科學解釋呢?答案是肯定的,其實早在20世紀20年代就有了相關的解釋,只是當時確實定位系統,無法確認而已,直到定位系統出現之後,這個謎團才徹底的揭開。

「鬼打牆」實驗結果一:人的腿有問題

「鬼打牆」並非我國獨有的一種現象,在世界各地都有相關的記載,只是在不同的國家叫法不一樣罷了。早在20世紀20年代,科學家們為了尋找「鬼打牆」的真相曾經做過了一個實驗,科學家們先招募了一批志願者,然後將他們蒙上眼睛在一片樹林里走直線,結果發現沒有一個人能夠走直線,而且多數人開始打轉。

不過,當時由於缺乏定位系統,無法準確地觀察每個人的移動軌跡,所以這個實驗在當時並沒有被認可。

等到GPS發明出來之後,國外的科學家們又進行了一項實驗,這次是讓實驗者們蒙上眼睛並帶上GPS,沿著直線走出一片空地,結果發現多數人是在直線上蜿蜒的前行的,少數的實驗者出現在打轉的現象,而且打轉的半徑都小於20米,最關鍵的是試驗後採訪實驗者,他們都堅稱自己走了直線。

於是,科學家們提出了幾個可能性:第一,可能這些實驗者有習慣左轉或者右轉的行為,第二,實驗者的兩條腿並不一樣長。不過,第一個可能性很快就排除了,因為在這些實驗者自然地行走軌跡調查中,並沒有出現向左或向右轉的明顯傾向。

之後,科學家們給在實驗中出現左轉和右轉的人左腳和右腳分別墊上了1.2厘米高的增高墊,分別又進行了實驗,結果發現轉向依然沒有發生任何的改變,因此,這個早期的「鬼打牆」實驗原本以「人的雙腿不一樣長」結論結束,又被推翻。

「鬼打牆」實驗二:最終結論

既然早期的「鬼打牆」實驗都沒有結果,註定科學家們是不會輕易放棄的,儘管後來的「鬼打牆」逐漸淡出了我們的視線,科學家們依然在21世紀初進行了全新的實驗,而正是這次實驗,為我們找到了「鬼打牆」的原因。

這次科學家們選擇了一批實驗者,不同的是這次不蒙上眼睛,而且這次選擇了一個德國的森林和撒哈拉沙漠,實驗者分為兩組同時進行試驗。

我們直接來看結果,這兩組在不同環境中的實驗者,只要出現了陰天,實驗者就會出現原地繞大圈打轉的現象,只要是有太陽,他們就能直線行走很長的一段距離,通過實驗,研究人員得出了光對人類走直線是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的。

之後,研究人員又選擇了野鴨,由於它們飛行視野開闊,所以科學家們將它們蒙上了眼睛,結果發現野鴨也出現了打轉的行為。

通過進一步的研究,科學家們發現動物大腦的左右前庭是存在著微弱的差異的,這種差異在人視覺正常時,是沒有任何錶現的,但當人看不清周圍的事物,失去了目標之後,這種差異就體現出現來了,它的表現就是會做圓周運動。

此時,「鬼打牆」的原因就出現了,由於人們遇到鬼打牆通常是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夜,此時人的視力幾乎被剝奪,此時大腦左右前庭的差異就會讓人做圓周運動,進而出現按照一定的半徑打轉的現象。

寫在最後

「鬼打牆」其實是因為以前的人對科學不了解,同時又對這種原地打轉的行為不理解才出現的一個詞,它其實就是視力剝奪後出現的本能的圓周運動。而如今「鬼打牆」幾乎已經消失不見了,這是因為在如今我們生活區附近的植被被大面積的砍伐,人極少有機會進入到這種光線極暗的環境中,同時如今的路燈在農村都已經隨處可見了,夜晚的光照也是人們不容易遇到「鬼打牆」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