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生寶寶 海底好魔幻 鏡頭揭秘深圳海洋生命奇蹟

2025年06月09日10:30:18 科學 8212

深圳新聞網2025年6月9日訊(深圳晚報記者 楊嬌 朱冀)近日,大鵬新區南澳團工委聯合藍蹼生態海洋保護機構、深圳市水域搜救協會,舉辦了海洋友好日主題系列活動。

此次活動融合海洋生態科普、珊瑚產卵主題直播、海洋垃圾清潔、紅樹林濕地園環保行動及海洋趣味互動遊戲等環節,呼籲公眾關注海洋保護,推動東涌社區打造聯合國「海洋十年」示範社區,共同助力深圳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珊瑚生寶寶 海底好魔幻 鏡頭揭秘深圳海洋生命奇蹟 - 天天要聞

海底珊瑚正在產卵。受訪單位供圖

直播間里,「藍蹼生態」帶領公眾揭秘每年春夏之交才出現的海洋生命奇蹟。鏡頭中,數以萬計的珊瑚蟲同步釋放出粉紅色或橙色的生殖細胞,宛如海底飄落的「繁星」或「雪花」,將整片海域染成絢麗的色彩。這一生命奇觀不僅為海洋生物提供養分,更是珊瑚繁衍的關鍵。受精後的珊瑚寶寶將尋找新家園,形成下一代珊瑚礁,守護海洋生態平衡。

據悉,本次直播為《海底探「粵」——沿著海岸線看廣東》第三季珊瑚產卵特輯,集結深圳、香港、三亞、夏威夷四地的一線珊瑚保育專家和海洋保護工作者,共同講述國內及國際的深藍故事。

活動現場設置三大主題互動區,將海洋保護知識轉化為沉浸式體驗。專業潛水隊員分為岸上和水下兩個行動組,展開「海岸線+海底」垃圾清潔工作。

從直播鏡頭裡的生命奇蹟,到互動遊戲中的知識傳遞,再到海灘上的躬身實踐,這場「海洋友好日」活動,讓「守護蔚藍」從口號變為行動。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活力中國調研行|「上新」!合肥繪製「未來產業圖譜」 - 天天要聞

活力中國調研行|「上新」!合肥繪製「未來產業圖譜」

新華社合肥7月1日電 題:「上新」!合肥繪製「未來產業圖譜」新華社記者郭晨、班娟娟、姚遠在安徽省合肥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有一條孕育了數十家量子科技企業的「量子大街」。過去的10多年裡,方圓幾公里內,一個擁有中電信量子、本源量子、國儀量子等代表性企業的量子產業集群在此崛起,成為全國乃至全球領先的量子科...
中國人民大學-西湖大學未來人類聯合研究院成立 - 天天要聞

中國人民大學-西湖大學未來人類聯合研究院成立

7月1日,北京青年報記者從中國人民大學獲悉,中國人民大學與西湖大學攜手成立「中國人民大學-西湖大學未來人類聯合研究院」,並面向全球發布「未來人類十大議題」,聚焦人類文明演進的重大挑戰與突破方向,以中....
巨子生物承認檢測方法有局限,華熙生物發文暗指其「偽科學」 - 天天要聞

巨子生物承認檢測方法有局限,華熙生物發文暗指其「偽科學」

6月30日,華熙生物在微信公眾號上發布文章《推動行業進入以檢測結果為宣傳依據的時代》,意有所指地表示,主張免受科學檢驗的必定屬於偽科學。文章直指,在重組膠原蛋白的測量問題中,聲稱沒有統一的檢測方法就無法準確測量,就是一種典型的「免受檢驗策略」,試圖讓自己的主張免受科學檢驗和公共監管。巧合的是,在此之前...
CMJ | 上海六院周健教授團隊:通過機器學習鑒定糖代謝紊亂的新型生物標誌物 - 天天要聞

CMJ | 上海六院周健教授團隊:通過機器學習鑒定糖代謝紊亂的新型生物標誌物

點擊「藍字」關注我們2型糖尿病是我國主要慢性代謝性疾病之一,其主要臨床特徵包括高血糖、胰島素抵抗和肝糖輸出增加等。因此,迫切需要進一步鑒定與糖代謝穩態調節密切相關的新型生物標誌物,從而為建立疾病預警體系和個體化診療方案提供新的理論依據。近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六人民醫院內分泌代謝科周健團隊、代...
中國科學院院士鄭海榮:腦機介面突破性進展將在醫療康復領域 - 天天要聞

中國科學院院士鄭海榮:腦機介面突破性進展將在醫療康復領域

6月30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副校長鄭海榮,在深圳創新發展研究院等主辦的科技創新院士報告廳上,圍繞AI時代的生物智能前沿——「腦機介面與生物智能」做了分享,他認為腦機介面將引領醫療新變革,是解決未來重大醫療需求的關鍵路徑,腦機介面的突破性進展將出現在醫療康復領域。鄭海榮以科幻電影《阿凡達》中通過意...
機場的大敵,可能不是飛鳥,國家該管管了! - 天天要聞

機場的大敵,可能不是飛鳥,國家該管管了!

如今,無人機的身影隨處可見,不管是用於拍攝壯麗風景,還是助力農業噴洒農藥,它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諸多便利。 可誰能想到,這小小的無人機,一旦不受控制地亂飛,就會成為機場安全的巨大威脅。 ....
【職引未來】青春無悔 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發光發熱 - 天天要聞

【職引未來】青春無悔 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發光發熱

【職引未來】 當前,不少高校畢業生選擇到基層去、到西部去,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業。到這些地方就業,青年學子將面臨哪些機遇和挑戰?又將收穫怎樣的人生體驗? 日前,北京師範大學黨委學生工作部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中心主任張新穎在接受光明網記者專訪時表示,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奮鬥,青年學子收穫的不僅是...
我坐在100米高空上吊起美好生活 - 天天要聞

我坐在100米高空上吊起美好生活

我叫於野,今年24歲,陝西寶雞人。 父母望子成龍,希望我考上大學,可我卻貪玩無心讀書,16歲就下工地干起了塔吊司機,如今已是一個8年塔吊經驗的老司機了。 開塔吊被稱為高危中的高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