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發射衛星失敗,推進器出現故障

2025年06月05日14:10:13 科學 1075

印度剛發射的nvs-02導航衛星又掉鏈子,推進器故障導致入軌失敗。這已經是印度"太空軍備競賽"路上第n次摔跟頭。

要知道,他們計劃5年內搞出52顆軍用衛星,專門盯著中巴邊境。但現實很骨感:中國光偵察衛星就是印度的四五倍,連巴基斯坦都能蹭到高清"戰場直播",印度能不急嗎?

印度發射衛星失敗,推進器出現故障 - 天天要聞

中國手握30多顆軍用偵察衛星,地球靜止軌道上的遙感-41連太平洋上的美軍航母都看得一清二楚。更狠的是北斗系統,35顆衛星全天候給導彈指路,根本不用看gps臉色。

巴基斯坦雖然自家沒本事造衛星,但照樣能在邊境衝突中鎖定了印度戰機位置——這就像打遊戲開全圖掛,印度飛行員還沒起飛就被標記了紅點。

印度當然不服氣。2019年成立國防航天局,砸錢搞出emisat電子偵察衛星,專門偷聽解放軍在西藏的雷達信號;risat雷達成像衛星解析度做到0.35米,連邊境哨所里的咖啡杯都能數清楚。

但問題在於:中國衛星是24小時值班的"監控探頭",印度衛星卻是"間歇性營業"的巡邏車——低軌道衛星每繞地球一圈要兩小時,等它轉回來,敵軍坦克早跑沒影了。更尷尬的是,印度現在還得低聲下氣找美國買商業衛星照片,報坐標都得精確到小數點,活像個交作業的小學生。

印度發射衛星失敗,推進器出現故障 - 天天要聞

這場太空博弈背後藏著三個致命邏輯:

第一,現代戰爭早就不拼人多,而是拼誰看得遠算得准。中國把衛星、導彈、ai綁在一起搞"殺傷鏈",巴基斯坦前線士兵拿個平板就能呼叫精準打擊。印度去年s-400導彈系統運到邊境,愣是沒被巴軍發現——因為中國衛星也看不穿俄制裝備的電磁偽裝。

第二,導航系統才是大國命門。印度navic系統覆蓋範圍才1500公里,關鍵時候還總掉線;中國北斗卻已經給全球商船漁船導航,戰時隨時能掐斷對手信號。

第三,軍民融合才是王道。印度現在也學精了,拉著塔塔集團造間諜衛星,但私營企業哪比得過中國舉國體制的燒錢速度?

印度發射衛星失敗,推進器出現故障 - 天天要聞

未來五年,中印太空差距可能越拉越大。中國在測試ai衛星自動識別航母,印度還在為52顆衛星的ppt找投資人;美國拉著日本澳大利亞搞"太空北約",印度想蹭又怕得罪俄羅斯。

最諷刺的是,當年美國在卡吉爾戰爭里故意關掉gps坑印度,現在印度卻要抱同一個大腿來對抗中國——這劇情比寶萊塢電影還魔幻。

至於巴基斯坦,中國的最新衛星技術總會優先往中巴經濟走廊上空堆。說到底,21世紀的制空權早就不在大氣層,而在近地軌道上那些沉默的"天眼"之間。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弘揚科學家精神,北航教授陳虔攜人工智慧遐想走進西紅門鎮 - 天天要聞

弘揚科學家精神,北航教授陳虔攜人工智慧遐想走進西紅門鎮

「當AI從工具到與人類齊平,再到超越人類,我們該如何自處?」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陳虔向在座的聽眾們拋出這一問題。這是在北京市大興區西紅門鎮人民政府禮堂舉辦的「以科學的態度認知人工智慧與我們的關係——從初始到對未來的期許」弘揚科學家精神系列活動現場,陳虔為西紅門鎮政府近百位公務員帶來一場融合AI技術解析與...
剛剛!武大宣布:成立新學院! - 天天要聞

剛剛!武大宣布:成立新學院!

7月2日武漢大學機器人學院成立大會在該校舉行學院將從小米、宇樹、樂聚、優必選等機器人、智能製造頭部企業聘請10名產業教授培養創新拔尖人才武大機器人學院執行院長肖曉暉教授在會上介紹,新成立的機器人學院2025年將招收90名本科新生,將依託武大
位元組、快手、騰訊同時加入專利池 - 天天要聞

位元組、快手、騰訊同時加入專利池

作者:黃鶯2025年7月1日,總部位於美國的專利池管理機構Access Advance LLC宣布視頻分發專利(Video Distribution Patent,VDP)專利池的首個進展——首批被許可方和許可方名單,其中位元組跳動、快手和騰
論證70餘年,黃河上的「超級工程」要來了? - 天天要聞

論證70餘年,黃河上的「超級工程」要來了?

什麼項目值得爭論70多年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論證,前後歷經七十餘年,黃河黑山峽河段開發前期工作迎來最新進展—— 寧夏中衛市自然資源局近日發布《黃河黑山峽水利樞紐工程建設項目用地預審與選址意見書證前公示》(以下簡稱「公示」),公布了黃河黑山峽水利樞紐工程項目的擬選址位置、擬用地面積等信息。 黃河流域治理長期...
第41次南極考察有哪些驚心動魄的故事?聽4位科考隊員講 - 天天要聞

第41次南極考察有哪些驚心動魄的故事?聽4位科考隊員講

原標題:第四十一次南極考察隊在技術創新、國際合作等方面取得新突破——破冰逐浪,向新的未知進發(弘揚科學家精神)一次卸貨任務中,承擔人員轉運任務的「雪鷹301」直升機正在降落「雪龍2」號艉甲板。科考隊員在海拔4000米的冰原上拔出手搖鑽。科考
月球蓋房子有望就地取材 - 天天要聞

月球蓋房子有望就地取材

‍‍‍‌‍‍‌在月球蓋房子,要從地球上運建材嗎?長期留駐月球,飲用水也要地球「發貨」、飛船「快遞」嗎?「不用!」活力中國調研行採訪團走進位於安徽合肥的地球深空探測實驗室時,記者從科研人員口中聽到了令人振奮的消息。月壤3D列印系統設備。
活力中國調研行|「上新」!合肥繪製「未來產業圖譜」 - 天天要聞

活力中國調研行|「上新」!合肥繪製「未來產業圖譜」

新華社合肥7月1日電 題:「上新」!合肥繪製「未來產業圖譜」新華社記者郭晨、班娟娟、姚遠在安徽省合肥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有一條孕育了數十家量子科技企業的「量子大街」。過去的10多年裡,方圓幾公里內,一個擁有中電信量子、本源量子、國儀量子等代表性企業的量子產業集群在此崛起,成為全國乃至全球領先的量子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