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蓋房子有望就地取材

2025年07月02日01:12:10 科學 1947

‍‍‍‌‍‍‌在月球蓋房子,要從地球上運建材嗎?

長期留駐月球,飲用水也要地球「發貨」、飛船「快遞」嗎?

「不用!」活力中國調研行採訪團走進位於安徽合肥的地球深空探測實驗室時,記者從科研人員口中聽到了令人振奮的消息。

月球蓋房子有望就地取材 - 天天要聞

月壤3D列印系統設備。 深空探測實驗室供圖

未來,這些活動有望從月球就地取材。

先看蓋房子。「這台『月壤 3d 列印系統』,可以利用聚光太陽能,將月壤高溫熔融製成月壤磚,同時,末端可以自由移動,從而列印出任意形狀的月壤構件,滿足建造需求。」深空探測實驗室未來院高級工程師、「月壤3D列印系統」技術負責人楊洪倫介紹,「未來在月球上蓋房子、修路、建設備平台,都少不了它。」

3D列印,在地球上尚屬新鮮事物,而月球上的3D列印卻邁出堅實步伐。

月球氣候環境惡劣,給科研人員帶來重重困難。「研製初期我們面臨的核心挑戰是如何在月球極端環境制約下,實現可靠的太陽能聚光與月壤成型。」楊洪倫表示,為讓設備能適應月球複雜的天體氣候,深空探測實驗室團隊系統對比了多種技術路線,比如聚光方面採用菲涅爾透鏡、薄膜透鏡還是反射式聚光器,月壤成型方面採用粉末燒結,高溫熔融還是粘結固化。通過一系列驗證試驗,科研團隊最終選用「反射聚光-光纖束傳能+粉末床熔覆成型」的技術路線,攻克了能量捕獲傳輸到列印成型的全鏈條難題。

月球蓋房子有望就地取材 - 天天要聞

深空探測實驗室展示的中國首次火星探測火星全球影像圖。本報記者 康朴攝

再看飲水。長期留駐月球,飲用水供應如何解決?

月球上也將安排「自來水」,無需地球「發貨」。「深空探測實驗室聯合哈工大等高校院所開發了國內首台群針式月壤水冰熱提取系統原理樣機,實現從月壤里原位提取水。」深空探測實驗室未來技術研究院高級工程師、「月壤水冰提取」技術負責人祖琳介紹。

研究表明,月球極區蘊藏著大量的水冰資源。這些水冰不僅是未來國際月球科研站的生命支持來源(比如飲用水、氧氣),還可通過電解製取氫氧燃料,支撐深空探測任務的能源需求,從而降低從地球運輸物資的成本和風險。

「我們採用了一條獨特技術路線,由多根細長螺旋鑽針原位鑽進含冰模擬月壤並加熱產生氣態水,水汽通過導流通道定向進入低溫冷凝器,冷凝成固態冰實現收集,克服月壤開挖難、真空逃逸水汽收集難、水冰提取效率低等難題,效率高、功耗低,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祖琳介紹。

就地取材蓋房子、開採源頭活水……這些頗具未來感的科技成果,正是深空探測實驗室落戶安徽3年來矢志加強技術創新、持續提升原始創新能力的生動縮影。3年來,深空探測實驗室的航天人以科技創新為錨,步履堅實叩問著無垠深空,完成從機構組建、平台搭建到任務支撐、科研攻關的跨越式發展。

「當前,實驗室主要開展月球探測、行星探測、小行星探測與防禦等領域的重大工程立項論證和相關預研課題研究工作,聚焦深空技術、深空科學、深空資源和深空安全4大領域,提出深空總體技術、深空能源動力、深空智能控制等12個技術方向,利用新型研發機構獨特優勢,實現深空探測領域科學、工程、技術融合發展。」深空探測實驗室系統研究院戰略室主任任筱強說。

月球蓋房子有望就地取材 - 天天要聞

利用月壤3D列印系統列印的模擬月壤磚。本報記者 康朴攝

宇宙從何而來,又去往何處?人類會走出地球,成為星際物種嗎?對生命和宇宙邊界的探索與追問,是深空探測活動的永恆主題,長久以來吸引著人類的好奇心。

在安徽合肥深空探測實驗室,記者第一次覺得這些問題近在咫尺。作為世界上最具有挑戰性和帶動性的高技術之一,深空探測活動在刷新人類對宇宙認知、變革生產生活方式、拓展人類生存疆域和維護可持續長遠發展等方面具有重大意義。這不僅僅關乎科學家的成就,也關乎整個人類、關乎每一個人的未來。

當月球上建基地、修路、喝水都能就地取材,人類必將走向更遼闊的星辰大海。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安徽頻道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月球蓋房子有望就地取材 - 天天要聞

月球蓋房子有望就地取材

‍‍‍‌‍‍‌在月球蓋房子,要從地球上運建材嗎?長期留駐月球,飲用水也要地球「發貨」、飛船「快遞」嗎?「不用!」活力中國調研行採訪團走進位於安徽合肥的地球深空探測實驗室時,記者從科研人員口中聽到了令人振奮的消息。月壤3D列印系統設備。
活力中國調研行|「上新」!合肥繪製「未來產業圖譜」 - 天天要聞

活力中國調研行|「上新」!合肥繪製「未來產業圖譜」

新華社合肥7月1日電 題:「上新」!合肥繪製「未來產業圖譜」新華社記者郭晨、班娟娟、姚遠在安徽省合肥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有一條孕育了數十家量子科技企業的「量子大街」。過去的10多年裡,方圓幾公里內,一個擁有中電信量子、本源量子、國儀量子等代表性企業的量子產業集群在此崛起,成為全國乃至全球領先的量子科...
中國人民大學-西湖大學未來人類聯合研究院成立 - 天天要聞

中國人民大學-西湖大學未來人類聯合研究院成立

7月1日,北京青年報記者從中國人民大學獲悉,中國人民大學與西湖大學攜手成立「中國人民大學-西湖大學未來人類聯合研究院」,並面向全球發布「未來人類十大議題」,聚焦人類文明演進的重大挑戰與突破方向,以中....
巨子生物承認檢測方法有局限,華熙生物發文暗指其「偽科學」 - 天天要聞

巨子生物承認檢測方法有局限,華熙生物發文暗指其「偽科學」

6月30日,華熙生物在微信公眾號上發布文章《推動行業進入以檢測結果為宣傳依據的時代》,意有所指地表示,主張免受科學檢驗的必定屬於偽科學。文章直指,在重組膠原蛋白的測量問題中,聲稱沒有統一的檢測方法就無法準確測量,就是一種典型的「免受檢驗策略」,試圖讓自己的主張免受科學檢驗和公共監管。巧合的是,在此之前...
CMJ | 上海六院周健教授團隊:通過機器學習鑒定糖代謝紊亂的新型生物標誌物 - 天天要聞

CMJ | 上海六院周健教授團隊:通過機器學習鑒定糖代謝紊亂的新型生物標誌物

點擊「藍字」關注我們2型糖尿病是我國主要慢性代謝性疾病之一,其主要臨床特徵包括高血糖、胰島素抵抗和肝糖輸出增加等。因此,迫切需要進一步鑒定與糖代謝穩態調節密切相關的新型生物標誌物,從而為建立疾病預警體系和個體化診療方案提供新的理論依據。近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六人民醫院內分泌代謝科周健團隊、代...
中國科學院院士鄭海榮:腦機介面突破性進展將在醫療康復領域 - 天天要聞

中國科學院院士鄭海榮:腦機介面突破性進展將在醫療康復領域

6月30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副校長鄭海榮,在深圳創新發展研究院等主辦的科技創新院士報告廳上,圍繞AI時代的生物智能前沿——「腦機介面與生物智能」做了分享,他認為腦機介面將引領醫療新變革,是解決未來重大醫療需求的關鍵路徑,腦機介面的突破性進展將出現在醫療康復領域。鄭海榮以科幻電影《阿凡達》中通過意...
機場的大敵,可能不是飛鳥,國家該管管了! - 天天要聞

機場的大敵,可能不是飛鳥,國家該管管了!

如今,無人機的身影隨處可見,不管是用於拍攝壯麗風景,還是助力農業噴洒農藥,它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諸多便利。 可誰能想到,這小小的無人機,一旦不受控制地亂飛,就會成為機場安全的巨大威脅。 ....
【職引未來】青春無悔 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發光發熱 - 天天要聞

【職引未來】青春無悔 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發光發熱

【職引未來】 當前,不少高校畢業生選擇到基層去、到西部去,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業。到這些地方就業,青年學子將面臨哪些機遇和挑戰?又將收穫怎樣的人生體驗? 日前,北京師範大學黨委學生工作部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中心主任張新穎在接受光明網記者專訪時表示,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奮鬥,青年學子收穫的不僅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