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疫苗」喚醒的病毒:巴布亞紐幾內亞爆發脊髓灰質炎!

2025年05月22日16:33:03 科學 1146

【導語:一個「消失」的病毒,為什麼突然又回來了?】


在我們以為脊髓灰質炎(小兒麻痹症)早已退出歷史舞台的時候,它卻悄然繞過全球防疫網路,在一片人們最不設防的土地上,再度冒頭——而這一次,它不是「野生」的,而是「人為的」。


2025年5月9日,世界衛生組織WHO)發布的一條公告震驚了公共衛生領域:在巴布亞紐幾內亞的莫羅貝省,兩名健康兒童的糞便樣本中,檢測出循環型疫苗衍生脊髓灰質炎病毒2型(cVDPV2)。這是該國自2018年以來首次確認的脊灰疫情——但比病毒更可怕的,是這種病原體的來源竟然是「疫苗」。


這個消息引發了一個刺痛人心的問題:我們打的疫苗,是否也可能製造出新的疾病?


是的。這並非陰謀論,而是一個極為複雜卻真實存在的公共衛生悖論。而本文,將帶你從「疫苗衍生病毒」的概念,到這場疫情為何在2025年的太平洋島國爆發,再到它背後暴露出的全球免疫體系的裂縫,進行全面深度的解讀。


被「疫苗」喚醒的病毒:巴布亞紐幾內亞爆發脊髓灰質炎! - 天天要聞


一、什麼是「疫苗衍生脊灰病毒」?為什麼它比「野生病毒」更難對付?


在這起事件中,被發現的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野生脊灰病毒」,而是由口服疫苗中的減毒病毒株變異產生的「循環型疫苗衍生脊灰病毒」(cVDPV)。


1.1 疫苗反而「變身病毒」?這不是科幻,而是科學事實


我們目前使用的脊灰疫苗主要有兩種:


  • 口服脊灰疫苗(OPV):使用活的、但減毒的病毒株,能有效誘導腸道免疫,是全球廣泛使用的廉價方案;
  • 滅活脊灰疫苗(IPV):使用殺死的病毒株,只能激發血液中免疫反應,不能阻止病毒在腸道內複製。


OPV雖然效果強大,但它的「副作用」也不容忽視。當疫苗病毒在接種者體內複製時,極少數情況下,它可能發生遺傳變異並重新獲得神經毒性。一旦這類變異病毒在低免疫覆蓋率人群中傳播,便會像「野生病毒」一樣引發小兒麻痹症。


這就是「cVDPV」的由來,它是一枚被低估的「定時炸彈」——其可怕之處在於,它是我們自己釋放的,卻也只有我們自己能阻止。


被「疫苗」喚醒的病毒:巴布亞紐幾內亞爆發脊髓灰質炎! - 天天要聞


二、巴布亞紐幾內亞再現疫情:一次突發,還是一次必然的公共衛生崩塌?


讓我們回到這次事件本身。2025年5月,WHO確認巴布亞紐幾內亞在健康兒童身上發現cVDPV2。這並非孤立事件,而是一次「公共衛生失守」的必然結果。


疫苗接種率「斷崖式」下滑,是這場危機的根源


據WHO指出,巴布亞紐幾內亞全國範圍內完成三劑基礎脊灰疫苗接種的兒童比例,只有可憐的44%。這遠遠低於70%的全球最低推薦標準,更別說達到80%以上的「群體免疫」門檻。


換句話說,在這個國家的許多角落,大量兒童根本沒有形成有效免疫屏障,而那些接種過OPV的人卻在無意中成為潛在的「病毒中轉站」。


一個設想令人不寒而慄:一個看似健康的兒童,可能在無聲無息中,向另一個免疫缺失的孩子傳播致癱病毒。


「健康兒童」為何中招?這說明病毒已經「在野傳播」


此次病毒並非在患病者體內發現,而是在兩個健康兒童的糞便樣本中檢出。這在流行病學上是一個關鍵信號——它意味著病毒早已開始在社區中「隱秘傳播」。


WHO將此定義為「嚴重公共衛生事件」,並將其列為「脊灰爆發」的信號,絕非危言聳聽。


被「疫苗」喚醒的病毒:巴布亞紐幾內亞爆發脊髓灰質炎! - 天天要聞

三、為什麼cVDPV的爆發比「野生脊灰」更令人擔憂?


也許你會問:不是說「野生型脊灰病毒」已經快要被消滅了嗎?怎麼「疫苗型」的又成了威脅?這裡的邏輯反而更令人驚心:


3.1 野生病毒被壓制,疫苗病毒卻在「真空地帶」重新崛起


事實上,全球最後的野生脊灰病毒僅在巴基斯坦阿富汗局部地區存在,這一點令人鼓舞。


但OPV的副作用在沒有免疫屏障的國家被放大,就像點燃乾草堆的火星。在某些非洲國家(如奈及利亞馬里布吉納法索)、亞洲地區(如葉門印度尼西亞)以及拉丁美洲部分國家,cVDPV近年造成的癱瘓病例已數以百計,甚至超過「野生型」的通報數字。


這就好比我們消滅了野狼,但卻在養狗過程中不小心放出了一群變異的豺狼。


3.2 控制cVDPV所需的疫苗,本身就是「風險疫苗」


諷刺的是,控制這種由OPV引起的疫情,仍然需要繼續使用OPV,只是這一次是「新版」——稱為nOPV2的新一代疫苗,穩定性更高、突變風險更小。


但問題來了:


  • 有多少國家能迅速獲得這種新型疫苗?
  • WHO與疫苗供應鏈是否能在疫情擴散前及時響應?
  • 對於已經產生「疫苗恐懼症」的民眾,如何恢復他們的信任?


每一個問題都如同高懸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時刻威脅著全球公共衛生秩序。


四、疫情之外:我們是否陷入了「疫苗悖論」?


我們正在見證一個殘酷的現實:我們賴以預防病毒的工具,在某些情境下,也可能成為病毒的載體。


但問題並不是「疫苗錯了」,而是我們用了錯誤的方式管理疫苗。


4.1 「疫苗依賴」掩蓋了基層公共衛生的缺陷


長期以來,許多發展中國家(尤其是島嶼國家、部落型社會)將疫苗接種視為解決傳染病問題的「萬能鑰匙」。但當交通不暢、醫療體系薄弱、教育缺失與戰亂等問題交織在一起時,疫苗計劃無法落實,反而製造了「防疫真空」。


巴布亞紐幾內亞正是這樣的典型——一個基礎醫療體系幾近崩塌的國家,即便擁有疫苗,也難以精準、高效、安全地接種給目標人群。


4.2 疫苗「後遺症」將成為全球信任危機的隱形引爆點


如今的信息社會中,任何一個「疫苗導致病毒傳播」的消息都可能迅速激起反疫苗浪潮,尤其是在對官方機構本就缺乏信任的群體中。


2020年新冠疫情後,疫苗話題已被高度政治化、情緒化。此次cVDPV的案例,很可能被極端言論或陰謀論者當作「反疫苗」的武器。這對未來防疫工作,是極大的隱憂。


被「疫苗」喚醒的病毒:巴布亞紐幾內亞爆發脊髓灰質炎! - 天天要聞

五、下一步怎麼辦?解決方案不能只有「多打一針」


我們不能否認,疫苗仍是我們對抗傳染病最有力的武器。但此次事件提醒我們,疫苗不是萬能的,它需要正確的環境與系統支撐。


WHO和國際組織應採取以下策略:


  1. 推廣nOPV2並替代舊版OPV:儘快普及更安全的新版疫苗,降低突變風險;
  2. 提高疫苗接種覆蓋率,而非僅提高劑次:重點在「廣度」,而非「深度」;
  3. 建立糞便監測網路:如同這次早期發現病毒的「樣本檢出」,將成為未來發現隱性疫情的重要方式;
  4. 加強衛生宣傳和信任重建:科學傳播的力量不能缺席,反疫苗情緒必須在源頭消解;
  5. 公共衛生能力的系統重建:疫情不是單點爆發的問題,而是系統缺失的結果。


被「疫苗」喚醒的病毒:巴布亞紐幾內亞爆發脊髓灰質炎! - 天天要聞

六、結語:這不是一個疫苗的問題,而是一個人類系統的問題


2025年這起發生在遙遠南太平洋島國的疫情,是一次「公共衛生的考問」。不是問疫苗對不對,而是問我們有沒有真正建立起一個能守護每一個孩子的全球免疫網路。


我們曾幾乎戰勝脊灰病毒,卻在勝利的邊緣走神了。這一次,如果我們不從根上解決問題,不是脊灰,而是下一個病毒,會在我們最驕傲的盔甲上,再開一個缺口。


而這個教訓,不只是給巴布亞紐幾內亞的,也是給全世界的。#疫苗##脊髓灰##who#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低調的武漢,真的要出圈了 | 大剛觀察 - 天天要聞

低調的武漢,真的要出圈了 | 大剛觀察

你對武漢的印象是——製造業大市?大學之城?還是「九省通衢」的便捷?抑或是春晚分會場上光谷發出的「科技之光」?一如春晚分會場上的「賽博光谷」,在很多人眼中,武漢是一座「硬核」的工業城市。這一次,我們嘗試換一個角度去看武漢。5月21日,武漢召開全市文化旅遊發展大會。會上發布了《武漢市加快把文化旅遊業培育成...
高瓷科技:以創新技術領跑高端高嶺土市場,破解耐高溫耐腐蝕材料國產化難題 - 天天要聞

高瓷科技:以創新技術領跑高端高嶺土市場,破解耐高溫耐腐蝕材料國產化難題

作為國內高端高嶺土領域的領軍企業,高瓷科技(股票代碼:838399)憑藉其自主研發的「物理改性高嶺土組合物及納米研磨成型關鍵技術」,成功打破國際壟斷,為我國耐高溫耐腐蝕陶瓷塗層材料的原料供應提供了關鍵解決方案。公司深耕高嶺土細分領域22年,以技術為驅動、以市場為導向,穩居國內細分市場佔有率第一,成為行業標杆...
首次!《北京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白皮書發布 - 天天要聞

首次!《北京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白皮書發布

央廣網北京5月22日消息(記者 龐婷)2025年5月22日是第25個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今年的主題是「萬物共生 和美永續」。當天,北京市首次發布《北京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白皮書,系統展示北京市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理念、舉措和成效,為超大城市生物多樣性保護提供「北京實踐」,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新進程。《北京的生物多樣性保護》...
被「疫苗」喚醒的病毒:巴布亞紐幾內亞爆發脊髓灰質炎! - 天天要聞

被「疫苗」喚醒的病毒:巴布亞紐幾內亞爆發脊髓灰質炎!

【導語:一個「消失」的病毒,為什麼突然又回來了?】在我們以為脊髓灰質炎(小兒麻痹症)早已退出歷史舞台的時候,它卻悄然繞過全球防疫網路,在一片人們最不設防的土地上,再度冒頭——而這一次,它不是「野生」的,而是「人為的」。
海水太熱,小丑魚被逼出「縮骨術」 新研究:為節省能量,還能長回去 - 天天要聞

海水太熱,小丑魚被逼出「縮骨術」 新研究:為節省能量,還能長回去

5月21日最新發表在《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雜誌上的研究文章顯示,小丑魚會通過「縮身」來適應越來越熱的海洋。研究稱,在2023年的一場強烈熱浪中,研究人員在巴布亞紐幾內亞的金貝灣(Kimbe Bay)對134條小丑魚進行了監測和研究。其間,研究人員每月都會捕捉這些特定的小丑魚並測量它們的長度。結果表明,在2月-...
西南大學台灣研究中心成立並舉行揭牌儀式 - 天天要聞

西南大學台灣研究中心成立並舉行揭牌儀式

中國台灣網5月22日訊 近日,西南大學台灣研究中心揭牌儀式在西南大學北碚校區東方紅會議廳舉行,在渝高校、科研院所涉台研究學者30餘人參加。重慶市委台辦主任冉華章、副主任劉建南,西南大學黨委副書記黃傑等出席相關活動。西南大學台灣研究中心揭牌儀式(中國台灣網發) 黃傑表示,學校一直以來高度重視對台工作,堅決貫...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從基因到生態,淺析生物多樣性保護「凍齡」科技 - 天天要聞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從基因到生態,淺析生物多樣性保護「凍齡」科技

5月22日是第25個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今年的主題是「萬物共生 和美永續」,呼籲以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之道,創和美永續之路,推進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治理新進程。 什麼是生物多樣性?我們為什麼要保護生物多樣性?種質資源保護與生物多樣性保護到底有何關係?目前中國在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有哪些強有力的舉措?在2025年國際生物...
雲南南捧河保護區綠孔雀數量穩步增長 總數已逾50隻 - 天天要聞

雲南南捧河保護區綠孔雀數量穩步增長 總數已逾50隻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臨滄5月22日電(李斯琰)雲南省臨滄市鎮康南捧河省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的工作人員22日介紹,近日該局在保護區內拍攝到1隻雌性綠孔雀帶領3隻雛鳥在林間覓食。近年來,綠孔雀數量穩步增長,截至目前,總數量逾50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