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大神」回歸學術界:「祝賀 MIT 擁有何愷明!」

2023年07月31日21:31:12 科學 1736
「AI 大神」回歸學術界:「祝賀 MIT 擁有何愷明!」 - 天天要聞

整理 | 鄭麗媛

出品 | CSDN(ID:CSDNnews)

今年 3 月,MIT麻省理工學院)官網預告了一場特別研討會:何愷明,「追求視覺智能」。一般來說,MIT 的這種特別研討會可被視為求職學者的一場「面試」,用以展示其研究成果和學術能力。

「AI 大神」回歸學術界:「祝賀 MIT 擁有何愷明!」 - 天天要聞

因此由這條預告開始,有關何愷明將離開 Facebook AI 研究院、去 MIT 擔任教職的說法,在 AI 圈就愈演愈烈。

終於,根據何愷明 GitHub 主頁的最新信息,這個傳言得到了證實:「我將於 2024 年加入麻省理工學院(MIT)電氣工程與計算機科學系(EECS),成為一名教師。」

「AI 大神」回歸學術界:「祝賀 MIT 擁有何愷明!」 - 天天要聞「AI 大神」回歸學術界:「祝賀 MIT 擁有何愷明!」 - 天天要聞

從高考狀元,到 「CVPR 最佳論文獎」 首位華人得主

曾有人在網上說,「如果說深度學習三巨頭 Hinton、LeCun、Bengio 是 T0 級別,那麼何愷明毫無疑問 T1 級別」,這條評論得到了上千人的贊同——何愷明,一個如今在計算機視覺、深度學習領域幾乎無人不知的名字。

回顧何愷明一路走來的經歷和成績,便會發現許多人將他稱作「大神」、「天才」並不誇張。

1984 年生於廣東廣州的何愷明,從小成績優異,高中時憑藉全國物理競賽一等獎,獲得了保送清華大學機械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的資格。但他卻依舊選擇參加高考,在 2003 年以標準分 900 分成為了廣東省「高考狀元」,並放棄了保送的專業,憑優異成績被清華大學物理系基礎科學班錄取。

在清華大學的四年,何愷明不僅接連三年獲得獎學金,還在 2007 年沒畢業的時候,就進入了微軟亞洲研究院MSRA)視覺計算組實習,實習導師為孫劍博士。

清華本科畢業後,何愷明又進入了香港中文大學攻讀研究生,師從知名 AI 教授湯曉鷗,期間也仍在微軟亞洲研究院參與相關研究。

2009 年,何愷明的第一篇論文 「Single ImageHaze Removalusing Dark Channel Prior(基於暗原色的單一圖像去霧技術)」 獲得 IEEE 國際計算機視覺與模式識別會議(CVPR)年度最佳論文獎——這也是 CVPR 創辦 25 年以來,首次有華人學者獲此殊榮,「何愷明」這個名字也由此在 CV 領域打出了名號。

2011 年博士畢業後,何愷明加入微軟亞洲研究院工作,擔任研究員一職。到了 2016 年,何愷明從 MSRA 離開,並加入了 Facebook 人工智慧實驗室,從此擔任研究科學家至今。

「AI 大神」回歸學術界:「祝賀 MIT 擁有何愷明!」 - 天天要聞

「祝賀 MIT 擁有何愷明!」

「我在計算機視覺和深度學習領域發表了一系列極具影響力的論文。」

正如何愷明在 GitHub 主頁所說,根據 Google Scholar 的統計,這些年來他共發表了 73 篇論文,H Index 數據為 67,截至本月其論文被引用次數更是已超過 46 萬次,並且每年增加 10 萬次以上——據統計,何愷明加入 MIT 之後,他將成為該校論文引用量最高的學者。

除了 2009 年的 CVPR 年度最佳論文獎,此後何愷明發表的論文多次被評為各種「最佳」,其本人也在 2018 年榮獲 PAMI 青年研究員獎:

▶ 2016 年,Deep Residual Learning for Image Recognition,獲得 CVPR 最佳論文獎。

▶ 2017 年,Mask R-CNN,獲得 ICCV 最佳論文獎。

▶ 2017 年,Focal Loss for Dense Object Detection,獲得 ICCV 最佳學生論文獎。

▶ 2021 年,Exploring Simple Siamese Representation Learning,獲得 CVPR 最佳論文提名。

根據何愷明主頁介紹,他的研究涉及計算機視覺和深度學習領域的多個課題,包括通過計算機視覺問題的視角,致力於開發適用於各種領域的通用方法。而當前,他的研究重點是建立計算機模型,以便從複雜世界中學習表徵並開發智能:「我研究的長期目標是用能力更強的 AI 來增強人類智能。」

對於這樣一位「大神」加盟 MIT,英偉達 AI 科學家 Jim Fan 感慨道:「通常我們會祝賀某人加入 MIT,但這次我要祝賀 MIT 擁有何愷明!」

「AI 大神」回歸學術界:「祝賀 MIT 擁有何愷明!」 - 天天要聞

也有不少網友表示羨慕:「MIT 的學生真是太幸運了,以後能直接跟著他學習。」

「AI 大神」回歸學術界:「祝賀 MIT 擁有何愷明!」 - 天天要聞

但同時,或許是聯想到了前陣子 Meta 工程師、React 項目核心人員 Dan Abramov 也宣布幾周後要辭去 Meta 的工作,有一部分網友開始擔憂 Meta 的人才留存情況:「還有誰留在 Meta?」

「AI 大神」回歸學術界:「祝賀 MIT 擁有何愷明!」 - 天天要聞

那麼,對於何愷明回歸學術界這件事,你又有什麼看法呢?

參考鏈接:

https://www.csail.mit.edu/event/eecs-special-seminar-kaiming-he-pursuit-visual-intelligence

https://kaiminghe.github.io/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D%95%E6%81%BA%E6%98%8E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90%稀土中國掌控!美國7000萬賣廠悔斷腸?今我們技術卡它脖子 - 天天要聞

90%稀土中國掌控!美國7000萬賣廠悔斷腸?今我們技術卡它脖子

美國這會兒估計正對著空氣拍大腿。20多年前7000萬美元就賣掉的稀土工廠,現在想花7億都買不回來。更扎心的是,全球90%的稀土話語權攥在咱們手裡,它想造點像樣的東西,還得看咱們臉色。這事兒說出來你可能不信。稀土這玩意兒,聽著像土裡的稀罕物,
清華大學韓敏芳教授團隊:從實驗室到應用轉化,高性能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的理論與實踐 - 天天要聞

清華大學韓敏芳教授團隊:從實驗室到應用轉化,高性能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的理論與實踐

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SOFC)作為一種高效、清潔的能源轉換技術,近年來受到了廣泛關注。其高能量轉換效率和廣泛的燃料適應性使其在能源領域具備了獨特的優勢,特別是在分散式發電、攜帶型能源裝置和大型電力系統等方面展現出了巨大的應用潛力。▲平板式SOFC電池堆重複單元(CRU)及千瓦級電堆實物圖▲ 2011~2020 年全球SO...
顛覆醫學!AI幫助無精男喜當爹,800萬掃描找出3個生命火種 - 天天要聞

顛覆醫學!AI幫助無精男喜當爹,800萬掃描找出3個生命火種

專註AIGC領域的專業社區,關注微軟&OpenAI、百度文心一言、訊飛星火等大語言模型(LLM)的發展和應用落地,聚焦LLM的市場研究和AIGC開發者生態,歡迎關注!全球著名媒體CNN消息,一對國外夫婦飽受18年不孕不育折磨,主要原因是丈夫患有無精症,精液中無法檢測到精子,而這是導致男性不育的罕見病症之一。在傳統檢查中,即使...
罕見!今年三伏天近10年來最短 - 天天要聞

罕見!今年三伏天近10年來最短

7月7日,小暑,迎風穿夏,尋覓清涼。「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夏天開始變得潮濕悶熱,一年中最熱的「三伏天」也快到來。在過去10年,從2015年至2024年,連續10年的「三伏」都是40天。而今年的「三伏天」7月20日入伏,8月18日出伏,僅30天,是近10年來最短的一次。酷熱還沒真正開始,暑意已經蔓延。此時,尋一處清涼,成了夏...
國科大畢業生探訪懷柔「一城兩都」 - 天天要聞

國科大畢業生探訪懷柔「一城兩都」

7月5日一早,雨過天晴。懷柔科學城新質生產力創造中心門前,中國科學院大學的畢業生們正帶著家人走下大巴車,準備進展廳「探秘」——這是中國科學院大學2025年畢業典禮走進「一城兩都」活動的首站。
記者手記:從「離科學最近的地方」揚帆報國之路 - 天天要聞

記者手記:從「離科學最近的地方」揚帆報國之路

新華社北京7月6日電 記者手記:從「離科學最近的地方」揚帆報國之路新華社記者劉禎7月的北京,驕陽似火。中國科學院大學雁棲湖校區的運動場座無虛席,熱烈的氛圍比驕陽更勝。6日上午,中國科學院大學2025年度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在這裡舉行。萬餘名畢業生即將從這個被稱作「離科學最近的地方」啟程,奔赴各自的科學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