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稱為山裡的福爾摩斯

2022年06月30日13:06:14 科學 1527

文 | 荊淮僑

《中國科學報》記者 李芸


發現全新物種,並由自己命名,絕對是一件很有趣的事。


而發現的背後,是抽絲剝繭的細緻工作:既要在漫山遍野找蛛絲馬跡,又要在實驗室形成完整的「證據鏈條」,最終發現新物種的「真相」。


中科院武漢植物園副研究員李新偉就是山野間的「大偵探福爾摩斯」,他和合作者一道,從2010年至今,先後發現了16個新物種。


他被稱為山裡的福爾摩斯 - 天天要聞

2018年,李新偉在雲南昭通五寨村進行野外調查。



他被稱為山裡的福爾摩斯 - 天天要聞

李新偉等在2020年發表的盛蘭鳳仙花。



他被稱為山裡的福爾摩斯 - 天天要聞

湖北羽葉報春 武漢植物園供圖



發現新物種是個體力活


早上7點多,是許多鳥類覓食的時間。


李新偉收拾裝備,為上山做準備。


「從事植物學分類研究,出野外是家常便飯。高峰時期,一年有一半以上的時間都在山上跑。」李新偉說。


李新偉主要在湖北的山林間活動。


早上8點,他在當地村民的帶領下上山,開始一天的工作。


「只有真正上山,才知道什麼是山路十八彎。即使是自己曾發現的新種,有精確經緯度的GPS點,遇到起霧下雨,也可能找不到。因此,當地嚮導十分重要。」李新偉說,通常他要到天黑才下山。


一天9到10個小時的戶外工作,登山裝備顯得更加重要。在他的雙肩包里,相機、標本夾、放大鏡等裝備都是常規配置。


「上山的裝備要盡量輕,但整個包總重量還是10斤起步。因為要預留空間攜帶淡水,一般要帶2瓶,像雲南那種濕熱環境就要翻倍。」20多年的植物分類學經驗,讓李新偉積累了不少野外生存技巧。


在他看來,在野外工作體能要先跟上。


「爬1000米的山,相當於爬300層的高樓。」李新偉表示,山路上的石頭很滑,荊棘也很多。


通常一天最遠可以走25到30公里山路,但體力消耗不是平時散步可比的。


在山上,穿越竹林是他最痛苦的時候。


「山上的竹林很茂密,又悶熱。走山路容易出汗,竹葉落在身上很癢,又不能打赤膊。」而這種情況,在鄂西、重慶周邊的考察中,再尋常不過。


趕路是為了更好的發現。一天的工作中,拍照、數據採集、壓制標本等都是重頭戲。


如何在複雜的環境下,發現植物與眾不同的特徵,格外考驗眼力。


「有些物種很好辨認,比如盛蘭鳳仙花。第一次見到的那株有3米多高。株型和莖稈的顏色和已知的物種都不同,辨認起來就相對容易些。」2020年,李新偉發表了在湖北竹溪發現的新物種盛蘭鳳仙花,是目前我國鳳仙花屬植株最高大的一種。


但更多時候,發現新物種的蛛絲馬跡需要明察秋毫。


有時為了取得可靠、完整的形態、物候、生態數據,需要反覆進山觀察採集,並進行栽培試驗,周期長達十幾年。


今年,李新偉發表的新物種是反卷雪膽。而第一次見到這株植物,是在2010年的湖北十堰。


「每一種植物都有其獨特的美,這讓我對植物始終充滿好奇,並希望深入探索和研究。」談及能發現新物種的原因,李新偉如是說。


高頻「上新」見證生物多樣性


「在普通人眼中,可能就是一棵草。但在植物學裡,這些新物種代表著生物多樣性的豐富。」


李新偉表示,如果不能欣賞每種植物身上獨特的美,可能很難去做好保護工作。


近年來,隨著全社會保護意識的增強,以保護區、國家公園等為代表的就地保護和以植物園為代表的遷地保護相輔相成,體系更加完善。


目前,中國的遷地保護植物大約有2.4萬餘種。


植物多樣性受威脅的程度在不斷降低,越來越多的瀕危植物得到了有效保護。


一些過去被認為消失的物種,再度現身。


小勾兒茶是1907年英國植物學家威爾遜在湖北興山首次發現的,此後近百年再未有人發現過,曾一度被認為已經滅絕。


2001年,武漢植物園研究員江明喜湖北五峰重新發現此種。


「這些發現的背後,不僅豐富了中國的植物圖譜,而且從側面反映出生態環境的變化。」李新偉說,現在出野外,最常見的動物是野豬。


有幾次,他還與野豬有過近距離接觸,「其實小野豬是非常漂亮的,身上有花紋」。


除此之外,在科考中,與鬣羚斑羚黃喉貂擦肩而過的經歷不少。


「經常是一個黑影從林子里躥出來,羚牛林麝以前都很難見到,現在都比較常見了。」他說。


野生動物多了,科考工作也需要格外小心。


「以前黑熊見到人類就跑,因為被打獵打怕了。現在,我們見到黑熊會離得遠遠的,擔心遭到攻擊。」在李新偉看來,這些都說明近年來對綠水青山的重視讓生態得到了恢復。


「在野外調查植物時,見到許多鳥。現在能叫出幾種常見的鳥的名字,比如紅嘴藍鵲白鷳角雉。」


李新偉表示,生態環境變好的同時,人們的環保意識也越來越強。現在,野外科考都會與當地的保護區聯合開展,「大家都希望摸清家底,科研人員的工作開展起來也更加方便」。


「發現新物種,只是很多工作的開始。」李新偉表示,如今,人們不僅注重珍稀植物的保護,還注重珍稀植物的繁殖,擴繁更多的後代,再幫助其重新回歸山林,擴大野外種群數量。


未來,除了對疑似新類群保持關注,李新偉還將深入了解植物種類、習性、分布、生存狀態、用途,以及繁殖栽培養護技術等,通過植物保育與展示,提高公眾植物保護意識。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研究發現消失的尼羅河支流 或助解開金字塔建造之謎 - 天天要聞

研究發現消失的尼羅河支流 或助解開金字塔建造之謎

新華社北京5月21日電 研究人員日前繪製出尼羅河一條現已乾涸的支流地圖,認為它可能幫助古埃及人建造了31座金字塔,包括著名的吉薩金字塔群。研究成果由最新一期英國《通訊-地球與環境》雜誌刊載。 埃及金字塔最集中的地區是自吉薩市向南至利什特村之間的一片沙漠。那裡距離尼羅河有數十公里遠,但發現了港口遺迹。埃及學家...
2023年重慶長江幹流監測到魚類93種 珍稀特有魚類出現頻率增加 - 天天要聞

2023年重慶長江幹流監測到魚類93種 珍稀特有魚類出現頻率增加

封面新聞記者 李茂佳在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來臨之際,5月21日,重慶市生態環境局舉行重慶市生物多樣性保護情況新聞發布會。2023年,重慶長江幹流監測到魚類93種,較禁捕前增加47種。長江鱘從禁捕前監測到的7尾增加到249尾,珍稀特有魚類出現頻率增加,出現範圍擴大。新聞發布會現場。重慶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陳衛表示...
全球首台!我國量子測量領域取得重要突破 - 天天要聞

全球首台!我國量子測量領域取得重要突破

5月21日,全國首屆量子精密測量賦能產業發展大會,在安徽合肥舉辦。會上,全球首台商用低溫版量子鑽石原子力顯微鏡正式亮相。該顯微鏡由國儀量子技術(合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儀量子」)自主研製,這標誌著我國量子精密測量技術的產業化發展,取得重要突破。△低溫版量子鑽石原子力顯微鏡。圖片來源:國儀量子國...
世界首次:科學家成功對 μ 子實行「冷卻」加速,約達光速 4% - 天天要聞

世界首次:科學家成功對 μ 子實行「冷卻」加速,約達光速 4%

IT之家 5 月 21 日消息,日本 J-PARC 研究中心、日本高能加速器研究機構聯合發布公報,宣布完成了業內首次對 μ 子進行「冷卻」和加速的操作,朝著實現世界首個 μ 子(渺子)加速器邁出了一大步。據介紹,研究團隊在 J-PARC 中心使帶一顆正電荷的正 μ 子減速到幾乎停止(光速的 0.002%)的狀態,並使正 μ 子的方向和速度...
氣象水文部門預測:今年「龍舟水」水情較往年略偏重 - 天天要聞

氣象水文部門預測:今年「龍舟水」水情較往年略偏重

5月20日迎來「小滿」節氣,民諺有雲「小滿小滿,江河漸滿」。進入「小滿」節氣,雨水豐盈,江河的水逐漸增多。根據廣州市水文氣象數據統計,5月20日廣州市降暴雨,其中白雲、花都、增城等區降大暴雨,全市平均日雨量74.0毫米。豆大雨點落在地面,濺起水花。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吳子良受強降雨影響,5月20日全市江河水位...
值得收藏!《常州市野生鳥類圖冊》發布 - 天天要聞

值得收藏!《常州市野生鳥類圖冊》發布

現代快報訊(記者 陸文傑)鳥類是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指示類群,是評價生態系統健康狀況的關鍵性指標。隨著生態環境的改善,常州鳥類生境狀況大幅提升,越來越多的野生鳥類翱翔在青山綠水間,野外鳥類記錄不斷刷新,珍稀鳥類頻頻亮相。它們用翅膀為生態環境投票,實名認證了常州生物多樣性工作的豐碩成果。在5·22國際生物多樣...
馬斯克豪言:30年內火星城市崛起,人類新家園即將誕生! - 天天要聞

馬斯克豪言:30年內火星城市崛起,人類新家園即將誕生!

埃隆·馬斯克,這個科技界的狂人,他總是有著讓人震驚的想法和計劃。這不,他又在火星上動起了腦筋。他旗下的SpaceX公司,一直在研究怎麼把人送上火星,還在想方設法要在那上面建個城市。圖片來自網路馬斯克在社交媒體上可是挺活躍的,他就在那兒說,未來30年,火星上肯定會有人類城市。
研究發現英國 AI 聊天機器人的安全措施容易被繞過 - 天天要聞

研究發現英國 AI 聊天機器人的安全措施容易被繞過

劃重點:- ️  英國政府研究人員發現,防止 AI 聊天機器人發出非法、有毒或露骨回應的保護措施可以被簡單的技術繞過。-   通過測試,研究人員發現五個系統 「極易受到攻擊」,甚至在沒有有針對性地繞過保護措施的情況下,也能產生有害回應。-   安全防護可以通過 「相當簡單」 的攻擊繞過,例如指示系統以 「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