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航員骨質流失「天上一月,地上一年」,骨骼保持負荷才老得慢

2021年09月18日20:16:12 科學 1880

在天上呆了三個月之久的神十二宇航員回家了,趕在中國團圓佳節中秋之前安全著陸。細心的網友發現宇航員無論是著陸出艙,還是新聞發布會上,都是坐在椅子上完成的。

宇航員骨質流失「天上一月,地上一年」,骨骼保持負荷才老得慢 - 天天要聞

這樣的場景不禁讓人思考:都說軍人各個都是國防身體,而宇航員的身體素質必定是眾多候選人中的佼佼者!為何全國人民見到的英雄卻是一副「老態龍鍾」的狀態,是空間站工作太勞累,還是它們耍大牌?

失去重力影響與必要運動量,國防身體也會衰退成老年人「脆骨頭」和「肌無力

各位是否有這樣的經歷:偶爾睡久了一下起床站立時,會感覺身體沒力氣、站不穩呢?

其實宇航員也是一樣,在極端失重情況下呆了三個月之久,平常各種動作不需要克服自身及物體的重力,人體肌肉自認為它存在的意義不多了,便開始退化,並且這個肌肉萎縮過程是非常快速的。

宇航員骨質流失「天上一月,地上一年」,骨骼保持負荷才老得慢 - 天天要聞

廢用性肌肉萎縮

就算在地球上,如果一個人腿粉碎性骨折了,打上石膏恢復3個月以上。等到拆下石膏時,也會明顯看出傷腿因為限制運動而肌肉明顯萎縮;癱瘓卧床的患者大多身形消瘦,也是源於全身肌肉萎縮。

肌肉萎縮看得出來,看不見的骨骼內部也發生了巨大變化。

在太空失重的環境下,站立、走路變得不費力氣,這並非好事。負重、抗阻、超負荷和累積的運動可以產生骨效應,而失去了這些影響後,宇航員的骨質將快速流失。這些在地球上能產生的骨效應,可以幫助青少年增加骨量、成年人獲得並保存骨量、中老年人減少骨丟失。

宇航員骨質流失「天上一月,地上一年」,骨骼保持負荷才老得慢 - 天天要聞

為了減小骨骼、肌肉的退化,宇航員也是每天有健身的

國外研究發現,職業網球運動員從兒童時期即開始參加運動,運動側骨量較非運動側骨量增加40%。我國一項研究發現,女性舉重運動員腰椎骨密度顯著高於正常同齡婦女。另一些研究提示,運動可能對刺激部位的骨骼產生明顯的局部效果,並且在適宜運動負荷下,運動強度與骨密度呈正相關。力量性運動項目對骨密度的影響較耐力性運動項目明顯,力量性運動主要是指一些負重活動。

此次神舟十二號的三名宇航員,聶海勝57歲、劉伯明55歲、湯洪波46歲,本已經處於骨質開始流失的年紀;又身處此種極端不利於骨質健康的環境,並且出征三個月之久,骨質快速流失。絕經期婦女是骨質流失最快的群體,也是最易患骨質疏鬆的群體;而宇航員在太空骨質流失的速度,相比於絕經期婦女也可謂是「天上一月,地上一年」。三名宇航員太空呆三個月所造成的骨質疏鬆,絕對是比大多數老年女性朋友還嚴重的。

宇航員骨質流失「天上一月,地上一年」,骨骼保持負荷才老得慢 - 天天要聞

所以,闊別地球已久的三名宇航員,雖然三月前還是國防身體,但現在骨骼與肌肉狀態卻如同80歲的老頭;更何況身上還穿著40斤左右的航天服,一步不穩是會把三個「老頭子」摔成骨折。嚴重骨質疏鬆者大多數發生骨折時並不需要劇烈的暴力,常常只是輕微的外力,提取重物、坐車顛簸、打噴嚏或者腰部的突然扭轉等不經意的傷害都可能引起骨折。

宇航員骨質流失「天上一月,地上一年」,骨骼保持負荷才老得慢 - 天天要聞

嚴重骨質疏鬆,打噴嚏也可能骨折

此外,因失重導致心臟供血功能減退、體液流動重置、顱壓增高等身體變化,都暫時不允許他們稍長時間的站立和運動。

身體器官「用進廢退」,正在衰老的中老年朋友也應動起來

說到骨質疏鬆症的防治,大家都較容易接受飲食和藥物的治療,卻往往忽視了運動的重要性。許多老年朋友因為骨骼、肌肉的自然衰老,出現不同程度關節不適、體力下降的情況,就逐漸開始抵觸一些體力活動,甚至出門逛個超市、散步都怕耽擱年輕人的步伐。殊不知,人體器官如同機器一般「用進廢退」,就算在「即將報廢」的年限也要保持日常活動,否則「報廢」得更快。

宇航員骨質流失「天上一月,地上一年」,骨骼保持負荷才老得慢 - 天天要聞

不同人群通過運動提升骨密度的方案是有差別的,個體鍛煉過程中還應進行階段性調整運動強度、運動量。

宇航員骨質流失「天上一月,地上一年」,骨骼保持負荷才老得慢 - 天天要聞

老年性骨質疏鬆症、絕經後骨質疏鬆症人群:主要以有氧運動、傳統養生運動為主,低強度抗阻力量訓練及低強度衝擊性運動為輔。青少年骨骼健康運動方案則以中高強度的衝擊性運動為主,有氧運動及抗阻力量訓練為輔。

老年性骨質疏鬆症和絕經後骨質疏鬆症的運動防治方案,可分為3個階段。

初始階段(第1~3個月):根據個人愛好,選擇合適的運動項目,每周3天,每次20~40分鐘;初級階段完成且骨量流失停止或減緩的患者,進入中級階段。

中級階段(第4~9個月):根據個人愛好,選擇合適的運動項目,每周3天,每次30~45分鐘;中級階段完成且骨密度增加、骨量不再減少的患者,進入高級階段。

高級階段(第10~12個月):根據個人愛好,選擇合適的運動項目,每周4天,每次30~40分鐘。這一階段除了有氧運動及養生項目,也可選擇一些低強度抗阻力訓練,如利用彈力帶進行髖部前屈、後伸、外收內展,每個動作3組,每組8~10次。

宇航員骨質流失「天上一月,地上一年」,骨骼保持負荷才老得慢 - 天天要聞

嚴重骨質疏鬆者避免脊柱前屈動作

運動前最好進行體檢確定是否適宜上述運動項目,嚴重骨質疏鬆症者應避免脊柱前屈動作及高衝擊力項目。每次運動以不產生疲勞或輕度疲勞為宜,每次運動前後各做10分鐘的熱身運動及放鬆運動。

宇航員骨質流失「天上一月,地上一年」,骨骼保持負荷才老得慢 - 天天要聞

40歲以上人群宜選擇符合生理特點和運動能力的有氧運動項目,如走跑交替、登山、中老年健美操、體育舞蹈、太極拳和廣播操等。還應有針對性地選擇骨折好發部位(骨質疏鬆症所致骨折主要集中在腰椎、四肢長骨近端和遠端等處)的專項肌力鍛煉,以加強肌肉對骨骼產生的牽張力和對骨強度的影響作用。即使長年卧床的患者,也應每天儘可能離床1小時,以使骨組織承受體重的負荷,使肌肉收縮活動。整天坐辦公室的人,不妨常伸伸腰、踢踢腿,活動活動肢體,哪怕能堅持每天多走一段路。

總結

不要再認為航天員身上只有榮耀,他們也是冒著生命危險、消耗著青春去完成未知的人類探索工作!當然,他們出艙時的虛弱也隱藏在了他們的笑臉之下。從宇航員的不易中我們更應受到啟發:身體器官很機智,你懶得用它們,它們也會變懶、變弱;你正確地鍛煉它們,它們才會強健,你才會變得更健康!所以,朋友們,不妨離開沙發、椅子、床鋪,多多運動、多多健康!

宇航員骨質流失「天上一月,地上一年」,骨骼保持負荷才老得慢 - 天天要聞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微科普】莫要一談輻射就「色變」,正確看待這把「雙刃劍」! - 天天要聞

【微科普】莫要一談輻射就「色變」,正確看待這把「雙刃劍」!

Q輻射具有兩面性!「快把WiFi關了,有輻射!」「電腦前面放盆仙人掌,防輻射!」「孕婦必須穿防輻射服!」這些十分耳熟的忠告,折射出公眾對輻射普遍存在的心理恐懼。然而,科學真相往往顛覆認知。恐懼:混淆與誤解公眾對輻射的深度誤解和過度恐慌,常因混淆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輻射類型:電離輻射:包括X射線、γ射線等高能輻...
寧德時代訴海辰儲能不正當競爭 - 天天要聞

寧德時代訴海辰儲能不正當競爭

近日,寧德時代起訴海辰儲能等主體不正當競爭糾紛一案已由福建省寧德市中級人民法院立案,定於8月12日開庭審理。這場糾紛因兩家企業在587Ah儲能電池標準領域的競爭引發行業關注,而案件走向恰逢海辰儲能港股IPO關鍵期,其上市進程可能因此受到影響
發力太空計算!千億巨頭大動作 - 天天要聞

發力太空計算!千億巨頭大動作

【導讀】中科曙光擬與中科星圖共同構建中國太空計算產業新生態中國基金報記者 盧鴒太空計算正成為新的戰略新興技術高地。中科曙光、中科星圖7月8日晚公告稱,雙方當日簽署了《太空計算領域的合作開發框架協議》,將共同推動「太空計算」技術的創新與應用落地、構建中國太空計算產業新生態,打造面向世界的中國太空算力服務...
專家分析颱風「丹娜絲」三個特點 登陸後影響時間或拉長 - 天天要聞

專家分析颱風「丹娜絲」三個特點 登陸後影響時間或拉長

中國藍新聞 浙江之聲記者 徐欣悅今年第4號颱風「丹娜絲」(熱帶風暴級),今天13時中心位於溫州偏東方向約118公里的海面上,預計將於今天傍晚到夜間在台州到寧德一帶沿海登陸。省應急管理廳總工程師胡堯文介紹,目前看,儘管颱風強度不強,但有三個特點要特別關註:一是路徑罕見,作為第一個從南海穿過台灣海峽再可能登陸浙...
「泰山獎」得主盧煜明,當選歐洲科學院院士 - 天天要聞

「泰山獎」得主盧煜明,當選歐洲科學院院士

盧煜明被認為是離諾貝爾獎最近的「下一個中國科學家」。撰文丨凌 駿責編丨汪 航近日,歐洲科學院官網在線更新院士名單,中國科學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學校長盧煜明教授在列。盧煜明院士是全球無創產檢技術的奠基人,他耗時22年開發的「無創產前基因檢測(NIPT)」技術自2011年推向全球,在超90個國家落地應用,每年為全球孕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