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狀腺這個位於頸部的小小器官,通過分泌甲狀腺激素,悄然調控著人體的新陳代謝速率,進而影響著我們的體重、情緒乃至整體健康。
你有發現嗎?有些人似乎能夠毫無顧忌地享受美食,並不必擔心體重增加,而另一些人即便是節制飲食,也難免體重上升。
這背後的原因,除了遺傳因素外,很可能就是甲狀腺在「作祟」,尤其是當它被亢進(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簡稱甲亢)所困擾時。
一、甲亢——吃得多,瘦得快
甲狀腺激素主要包括三碘甲狀腺原氨酸(t3)和甲狀腺素(t4),它們在人體內發揮著廣泛而深刻的作用,尤其是對新陳代謝和心血管系統的調控至關重要。
當甲狀腺過度活躍,產生過多的甲狀腺激素時,便會引發甲亢。這一狀態下,人體的新陳代謝如同被按下快進鍵,各個系統的興奮性增高,代謝速率顯著加快,導致一系列典型的臨床表現。
最直觀的表現便是「吃得多,瘦得快」。
甲亢患者常常感到飢餓難耐,食量大增,但即便如此,體重卻不增反減。
這是因為加速的新陳代謝使得攝入的食物迅速轉化為能量並被消耗掉,同時,身體也會開始分解存儲的脂肪和肌肉以滿足能量需求,從而導致體重下降。
此外,甲亢患者還可能伴有大便次數增多、消瘦、心慌、手抖、怕熱、情緒易激動、眼球突出等癥狀。
這些癥狀不僅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質量,還可能對心臟、骨骼等系統造成長期損害。
二、甲亢癥狀的多樣性與隱蔽性
甲亢的癥狀並非千篇一律,其表現形式和嚴重程度因人而異。
部分患者,尤其是在疾病初期,可能僅表現出輕微或非典型的癥狀,如輕微的體重變化、情緒波動或偶爾的心悸,這些都容易被忽視或誤認為是其他原因所致。
因此,無論是對於自我觀察還是醫生診斷,都需要保持高度的警覺性,特別是對於那些存在甲亢風險因素的人群,如家族中有甲亢病史、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長期精神壓力大者等。
三、我們如何識別甲亢?
全面關注身體信號
甲亢的全身癥狀廣泛且複雜,涉及多個系統。
除了上述提到的代謝加快、情緒變化外,還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神經肌肉系統
可能出現肌肉無力、震顫(尤其是手指和舌頭)、周期性麻痹等現象。
(2)心血管系統
心悸、心動過速、心律不齊、房顫、高血壓甚至心力衰竭都是可能的併發症。
(3)胃腸道
腹瀉、排便頻繁、噁心等消化系統問題也不少見。
(4)眼部癥狀
如眼球突出、眼瞼退縮,影響外觀及視力。
(5)骨骼健康
甲亢可導致骨量丟失,增加脆性骨折和骨質疏鬆症的風險。
(6)呼吸系統
可能出現呼吸短促、呼吸困難等癥狀。
(7)生殖系統
女性可能遭遇月經不調、生育能力下降,男性則可能出現性慾減退或乳房發育異常。
(8)皮膚變化
皮膚變得溫暖濕潤、易出汗,有時伴有指甲脆弱、分離等現象。
四、性別和年齡的影響
性別和年齡也是影響甲亢表現的重要因素。
女性由於生理構造和激素水平的差異,患甲亢的概率是男性的4到7倍,尤其在20至50歲之間更為常見。
而老年甲亢患者的癥狀往往較為輕微,疾病嚴重程度相對較低,但房顫的發生率卻高於年輕患者,這可能與老年人心臟功能的自然衰退有關。
五、甲亢患者的必修課
面對甲亢,除了積極就醫、遵醫囑治療外,日常生活的自我管理同樣重要。
以下幾點建議或許能幫助患者更好地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質量。
(1)飲食調整
避免高碘食物,如海帶、紫菜等海產品,以及加碘鹽,因為碘是合成甲狀腺激素的原料,過量攝入會加重病情。同時,增加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的攝入,多吃新鮮蔬果、全穀物和瘦肉。
(2)減少刺激
辛辣食物、煙酒、咖啡及含咖啡因的飲料都可能刺激神經系統,加劇甲亢癥狀,應盡量避免。
(3)規律作息
保證充足的睡眠,合理安排工作與休息,避免過度勞累,有助於調節內分泌,減輕癥狀。
(4)情緒管理
保持平和的心態,避免劇烈的情緒波動,可以通過冥想、瑜伽等方式來放鬆心情,減輕壓力。
(5)定期監測
定期到醫院進行甲狀腺功能檢查,包括tsh(促甲狀腺激素)、t3、t4等指標,以及心電圖、骨密度等相關檢查,以便醫生根據病情調整治療方案。
總之,甲亢雖是一種較為常見的內分泌疾病,但通過科學的治療和日常管理,大多數患者都能有效控制病情,享受健康的生活。
關鍵在於提高自我認識,及時就醫,並在日常生活中採取正確的預防措施,讓甲狀腺這個「生命腺」保持在一個健康的狀態。
說明:文字原創,圖片由ai生成。
作者:中山市小欖人民醫院(中山市第五人民醫院)內分泌科 唐佑春 雷淵秀
編輯:解陽楊 李碩然
審核:姜峰 李雅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