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事件鏈是以動脈硬化為基礎的心血管疾病先由高危因素聚集導致動脈粥樣硬化,動脈易損斑塊破裂引起心肌梗死,再發展至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直至死亡的全過程。面對這一複雜鏈條,傳統的單因素、單環節防治理念已陷入瓶頸,急需新的系統干預策略。
以嶺葯業專家團隊系統構建了絡病理論體系,通過「理論+臨床+新葯+實驗+循證」一體化的創新轉化模式,研發了津力達顆粒、通心絡膠囊、參松養心膠囊、芪藶強心膠囊等一系列創新中藥,為心血管事件鏈的干預開闢了新途徑。
圍繞以嶺葯業的通絡系列藥物,中華中醫藥學會絡病分會主任委員賈振華教授主持完成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脈絡學說營衛理論指導系統干預心血管事件鏈研究」。該項目基於「凝」→「壅」→「塞」→「不通」的心血管事件鏈傳變規律,提出了「治本病,防未病」的原創觀點,即通過防上游因素、治當前病變、控下游傳變的系統干預方法,有效阻斷心血管事件鏈的連續病變過程。
干預「凝」:津力達降低糖尿病風險
在心血管事件鏈的起始階段,「凝」代表高危因素引起的血液凝聚狀態。賈振華團隊通過FOCUS隨機臨床試驗(津力達對糖耐量異常合併多代謝紊亂人群的糖尿病預防效果),證實了津力達顆粒在干預腹型肥胖的糖尿病前期人群中的顯著效果。
與對照組相比,津力達組糖尿病的發生風險降低了41%,並顯著改善了多項代謝指標。這一成果不僅為糖尿病的預防提供了有效方案,還在國際醫學權威期刊《美國醫學會雜誌·內科學》發表,引起了國內外的廣泛關注,提升了我國在糖尿病研究領域的地位。
打通「壅」「塞」:通心絡穩定斑塊與心梗治療
針對動脈硬化易損斑塊階段,「壅」代表斑塊的病機特點。通過「通心絡干預冠狀動脈易損斑塊220例」循證研究,證實通心絡膠囊可增加斑塊纖維帽厚度穩定易損斑塊,改善心絞痛分級,提高生活質量。在急性心肌梗死階段,「塞」代表管腔閉塞的病變過程。通心絡膠囊通過抑制血栓形成、改善心肌炎症等機制,實現了雙向保護微血管及心肌的效果,顯著降低了心腦血管不良事件率。
「中藥通心絡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心肌保護研究」顯示,通心絡可進一步降低30天心腦血管不良事件率36%,降低心血管死亡風險30%;降低1年再次心梗風險74%,且未增加出血風險。該循證研究成果曾發表於《美國醫學會雜誌》,是10年來藥物治療國際重大突破,獲得「亞洲心血管醫學領域傑出研究」「中國心血管病學領域十大亮點」等榮譽。
針對「不通」:參松養心與芪藶強心解決心律問題
在心血管事件鏈的後期階段,「不通」導致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參松養心膠囊通過改善代謝綜合征、調節神經重構等手段,逆轉電重構和結構重構,降低心房顫動易感性。而芪藶強心膠囊則通過抑制神經內分泌激活,保護心肌和微血管內皮細胞,提高心功能,減少心力衰竭惡化及心血管死亡。相關臨床研究均證實了這兩款藥物在改善患者預後和降低心血管事件風險方面的顯著效果和安全性。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驗收專家組意見對該項目高度評價:「組織管理規範,取得中醫藥系統干預心血管事件鏈重大突破,成為中西醫結合研究的典範。」以嶺葯業絡病理論的發展不僅為中醫藥防治心腦血管疾病等重大疑難病症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也為中醫藥現代化、國際化注入了強大動力。隨著絡病理論的深入研究和廣泛應用,中醫藥將在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來源:新堯網
(本內容屬於網路轉載,文中涉及圖片等內容如有侵權,請聯繫編輯刪除。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及投資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