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婉若(長沙師範學院)
成本僅11.5元的糖豆,被包裝成售價5000元一盒的「神葯」,聲稱能包治百病。近期,北京市公安局公交總隊打掉一保健品詐騙團伙。(1月25日《光明日報》)
近年來,老年人購買高價保健品上當受騙的案件頻發,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方面,老年人對騙術缺乏認識。隨著年紀增大,他們認知落後於社會發展,與社會接觸較少,面對日益翻新的各種騙術,既難以識別,又容易輕信花言巧語,從而上當受騙。另一方面,老年人缺乏親人陪伴,聽健康講座成了他們打發時間的方式,時間一長,就容易被所謂的「專家」洗腦,加之無人在旁提醒,很容易對騙子的話深信不疑。而且,騙子的噓寒問暖填補了老年人親情的空缺,使得他們面對別有用心的「關愛」很難設防。此外,恐懼、從眾心理也影響著老年人。身體機能衰退,讓他們對晚年生活的不確定感以及對死亡的恐懼感增強,從而迷信「神葯」,騙子便藉此打著祛病強身、偏方有奇效等幌子行騙。同時,老年人在特定環境下容易盲目跟風,看到他人購買保健品,就喪失對事物正確的判斷力,跟風購買。
基於以上原因,要從根本上解決老年人上當受騙的問題,需要多方共同努力:相關管理部門應完善法規,加大對保健品售賣的管理力度,嚴厲打擊違法犯罪行為,從源頭管控;多舉行反詐宣傳等活動,提高老年人的反詐意識;聯合媒體加強輿論監督,及時曝光詐騙犯罪行為。老年人自身也要提高防範意識,多關注法制類節目,了解詐騙手法,增強識別能力,形成正確的養生觀,不迷信保健品和「專家」,遇事多與親人、朋友商量,必要時果斷報警。年輕人則要多關懷老人,常回家看看,多與老人交流,給予關愛,主動講解防詐知識,發現老人受騙及時報警,讓家庭成為防騙的第一道防線。
只有相關管理部門、老年人和年輕人三方共同發力,才能為老年人創造一個安全、和諧的環境,讓他們安詳、幸福地度過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