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生推崇自然平衡之道,認為我們自身就是一個完整的獨立小周天,不管哪裡出現問題,都可以通過自身氣血經絡來進行梳理與調節。古人的養生方法有很多,今天的四個非常簡單的「養生窩」養生技巧,操作簡便,只要每天堅持,一定會有收穫。
降壓安神窩——眼窩
沒想到吧,在眼眶之內的柔軟區域,每天按揉一下除了可以養護雙眼,與此同時還有降壓安神的作用。
方法:輕閉雙目,用食指的指腹在眼皮上分別順時針、逆時針緩緩地旋轉按摩各10次。
降糖調血窩——耳後窩
耳後窩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穴位——翳風穴,位於雙側耳垂後方的凹陷處。
耳後窩深層分布有迷走神經,通過刺激可使迷走神經興奮,促進胰島素的分泌,從而有效降低血糖。此外,按摩耳後窩還可調氣血,預防糖尿病併發症。
方法:用雙手拇指緩緩用力按壓耳後窩,慢慢吐氣,持續5秒再鬆手,如此反覆按壓10~15分鐘,每天午飯和晚飯後半小時各按摩1次。
止咳利咽窩——頸窩
頸窩有個非常重要的穴位——天突穴,天突是陰維脈、任脈的交會穴,位於喉結下方,胸骨上凹陷處。
按揉頸窩可以理氣化痰,清咽開音,只要是咽部不適,列如哮喘、咳嗽、咽干、咽痛等症,都可以按揉頸窩來進行調理。
方法:用食指的指腹按揉頸窩,每次100圈,一天3~4次,力度以微微酸痛為宜。也可取1/4片傷濕止痛膏貼在頸窩。
瀉火通便窩——腰窩
腰窩有個經外奇穴——腰眼穴,位於腰部脊柱左右凹陷處,雙手置於背後所接觸部位即是。
按揉腰窩除了能夠瀉火通便,還能強腰健腎,緩解腰腿痛、坐骨神經痛、腰骶疼痛、下肢痿痹等。
方法:兩手對搓發熱後,緊按腰窩處,稍停片刻後用力向下搓到尾骨部位,連續做50次,每天早晚各1次。
(上述圖文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