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醫囑里的「改變生活方式」?

我們就醫時,常常聽醫生囑咐:改善生活方式。何為改善生活方式?如何改善生活方式呢?改善生活方式是綜合治療的一種,屬於非藥物治療,更是「治未病」的疾病預防方法。

改善生活方式大致包含以下幾種:

首先,改善飲食方式。我們常常聽說的「三高」或「四高」如肥胖、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壓等,以及高尿酸血症、脂肪肝、頸動脈硬化等疾病,醫生會建議低脂飲食,或糖尿病飲食,或低嘌呤飲食等。糖尿病患者進行糖尿病飲食後血糖可明顯改善,就是很好的例子。現代人更多的是營養過剩,而非營養不良。中醫講,病從口入,不是沒有道理。良好的飲食習慣可預防疾病的發生和改善疾病的狀態。

其次,改善運動方式。規律的適當強度的運動有助於減輕體重,改善血糖,降低血壓等,有效地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發生。頸椎病、腰椎病,進行有指導的合理運動,可緩解肌肉疲勞,改善癥狀,減緩病情進展。

第三、改善不良習慣。醫生往往處方:戒煙限酒。吸煙不僅是肺癌的危險因素,亦是其他多種惡性腫瘤的危險因素,吸煙也可促進動脈粥樣硬化進展,是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戒煙有利於全身健康,同時可避免一起工作生活的人吸入二手煙。長期大量飲酒可引起酒精肝肝硬化,可傷害胃黏膜,甚至引起精神疾患,影響工作生活,飲酒需適度。不良的睡眠習慣,長時間的熬夜,長時間的盯著手機、電腦等等,均是違背人體自然規律,不利於機體健康成長。

以往的習慣不容易改變,改善生活方式需意志堅定,從即刻做起,身體狀態亦會即刻改變。 (轉自北京朝陽醫院)

來源: 北京12320在聆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