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語:有句俗話說「人活七十古來稀」。
「稀」就是稀少的意思,自古以來,老人享有高壽都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在古代,能活到七十歲以上的人比較稀有,但是現代人活到七十歲已經很常見。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科技醫療水平不斷進步,人們的平均壽命也在不斷增長。資料顯示,目前中國人均預期壽命已經提高到77.93歲,主要健康指標居於中高收入國家前列。
但即便是如此,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發現,人們能夠健健康康活到比較長壽的年齡,也是不容易的,有很多人因為各種原因,在60歲之前就已經走了,這樣的情況並不少見。
由此可知,60歲退休的階段,是人們壽命的一個關鍵的「分水嶺」。人老了要想健康長壽,當然要從日常生活做起,尤其是60歲以後的中年人。
因為60歲之後就進入「生命高風險期」,這一階段由於身體機能開始下降,許多慢性疾病集中爆發。
對此我們建議:60歲後老人想要更加長壽,請堅持這5個生活好習慣,現在開始也不遲!
第一個習慣:飲食要適合自己。
相信大家在網上經常能聽到很多專家建議,他們說人老了之後,飲食就要清淡一些。但對此我們認為,這一經驗並不適用於所有人,因為人和人是不一樣的。
比如,有的老人喜歡運動,在農村經常勞作,所以要經常吃「大魚大肉」才有體力;相反的,如果一些老人不喜歡運動,最多只是散散步,那這類人就不需要吃太多的肉類,可以多吃蔬菜、水果等食物。
在飲食方面,老人注意不要吃太飽就可以了,如果吃東西沒有什麼不適,就盡量不要突然改變幾十年來長期保持的飲食習慣,否則很容易出現問題。
第二個習慣:心態要樂觀向上。
我們大部分人,年輕時為了家庭而不斷忙碌,活得很累。到了老年,會突然發現人生變得短暫,留給自己的時間不多了,要抓緊時間、快快樂樂為自己好好活一把。
俗話說「心態決定一切」,特別是人在老了以後,藏在心裡的很多人和事情,就應該徹底釋懷,不該再讓那些往事影響自己的心態。
心態好了,疾病才會繞道走,這是很多老人透露過的長壽秘訣;相反,如果人在老了之後,還要為子女、家庭等各種事情而操心,就很難獲得長壽。
第三個習慣:盡量少生氣。
從中醫角度來說,生氣對於人體的影響是負面而且是比較廣泛的,比如生氣會傷肝、傷腎、傷脾、傷胃、傷心等器官。
所以說,生氣會對身體造成非常大的傷害。人在老了之後,很多東西應該看開一些,特別是在子女問題上,不要過多擔心他們是否結婚、生子,事實上擔心也是沒有任何作用的。既然這樣,還不如不去操這個心,老了落得個清閑自在。
第四個習慣:睡眠要好。
睡眠是最主要的消除疲勞的方式。夜間睡眠時人體的各種基礎代謝率都比較低,機體可以得到修復。
睡眠好的人,第二天起床精力就比較旺盛,思維清晰,辦事效率也比較高。長期缺少睡眠,會出現幻覺、患焦慮症等等。
由此可見,好的睡眠質量,可以有效降低猝死的發生風險。但很多中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睡眠質量變差,容易感到疲憊、精神不足。
這時候老人就應該注意,要調整好自己的狀態、作息,爭取一個好的睡眠。
第五個習慣:勤加鍛煉身體。
經常運動可以延緩衰老。日常生活中,經常運動的老年人要比不經常運動的老年人要顯得年輕很多,愛運動的老年人的器官功能相對於不運動的老年人來說更強大一些。
退休後,老人可以通過打羽毛球、騎自行車等方式適當鍛煉身體,但需要根據自身的情況合理控制運動的強度和時間。
結語:人老了以後,就要更加註意培養自己一些好的生活習慣,讓身心徹底放鬆,疾病就會遠離。除上述外,大家還知道哪些長壽「秘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