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底,國際糖尿病聯盟發布的第9版全球糖尿病地圖指出,我國是成年糖尿病患者數最多的國家,達1.164億,全球每4個糖尿病患者就有1個來自中國。低血糖是糖尿病潛在的嚴重併發症, 持續的嚴重低血糖可導致意識喪失, 造成永久性神經損傷, 也會導致心律不齊、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 甚至導致患者死亡。
糖友應高度重視自身的低血糖現象。
低血糖的診斷標準
《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推薦:非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診斷標準為血糖<2.8 mmol/L, 對於藥物治療的糖尿病患者, 只要血糖≤3.9 mmol/L就屬於低血糖範疇。
這是因為不同人群低血糖的診斷標準不同, 由於糖尿病患者較非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風險更高、危害更大, 因此非糖尿病患者和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診斷標準是不一樣的。
低血糖的典型癥狀
1.自主神經過度興奮癥狀:交感神經受低血糖刺激後,兒茶酚胺分泌增多,兒茶酚胺作用於β腎上腺能受體而引起交感神經興奮的癥狀。主要出現面色蒼白、心悸、四肢冰冷、冒冷汗、手腳發顫、腿軟乏力、頭暈眼花等癥狀,還會產生恐慌和焦慮的情緒。大多數人還會感到飢餓感,一般進食後這些癥狀就會緩解。
2.神經缺糖癥狀:正常情況下,葡萄糖是大腦必需的唯一的能量代謝燃料。大腦不能合成葡萄糖,而腦細胞的糖儲備量僅能維持腦數分鐘,因此要不斷從動脈循環中得到葡萄糖供應。一旦低血糖即可出現腦功能障礙,主要表現為意識模糊、視力下降、眩暈、共濟失調、偏癱失語、失去行動能力、昏迷、痴呆、癲癇發作、精神錯亂。
低血糖的十宗罪
1.認知障礙。慢性低血糖會加劇大腦缺血,導致反應遲鈍、智力下降、老年性痴呆。
2.腦細胞損傷。急性低血糖昏迷持續超過6小時,會造成不可逆性損害。
3.血糖波動。因為低血糖發生時,體內升糖激素會增加,導致低血糖後反跳性高血糖。
4.心血管疾病。低血糖可導致心率加快、脈壓增加、心肌缺血、心絞痛甚至心肌梗死,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在低血糖應激狀態下,機體反應性增加腎上腺素能神經系統功能,交感神經活動增強,誘發血管痙攣、內皮損傷而促發心血管事件發生。
5.影響腎功。血糖急性下降可降低約22%腎血流,降低19%腎小球濾過率,增加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的死亡率。
6.視網膜損害。低血糖顯著減少玻璃體中葡萄糖的水平,加重視網膜缺血損害,可出現眼壓突然下降,引起動脈破裂出血。
7.降低生活質量。低血糖會導致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質量降低。有研究結果顯示,低血糖發作後,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顯著降低,但經過系統護理干預,患者在軀體健康、情緒角色功能、心理健康等維度的評分相比較干預前均明顯改善。
8.不利於糖尿病的管理。低血糖發作後患者產生了對低血糖的恐懼感, 也產生了對降糖葯治療的擔心, 導致患者對藥物治療的依從性降低, 從而使長期維持血糖控制達標變得更加困難。
低血糖是接受藥物治療的糖尿病患者一種常見的不良事件,會損害大腦、心臟等重要器官,增加患者心血管事件發生率及死亡率,影響患者預後。一次嚴重的低血糖可能抵消數年血糖達標帶來的好處。因此,各位糖友不僅應關注血糖控制達標,更應儘可能減少低血糖風險。
作者:河南中醫藥大學 武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