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吃荔枝後我居然低血糖了?這個「荔枝病」每年都有人得

2025年06月17日23:52:11 健康 1016
猛吃荔枝後我居然低血糖了?這個「荔枝病」每年都有人得 - 天天要聞

基本上每年看見荔枝剛上市的時候(記住這個時間,後面會考),脈脈都知道又該有人因為一次性吃多了荔枝得上「荔枝病」了。

今天打開手機一看,果然,據近日@都市報道 消息,廣州一女性吃完十斤荔枝(也是挺厲害的……)後頭暈目眩、鼻血不止,去醫院確診為「荔枝病」,成功把這個詞條送上了熱搜。

十斤雖然看起來遙不可及,但那是因為這位女性是健康的成年人,一般的糖尿病患者或者兒童可能吃個半斤(十幾個)不到就可能會出現明顯的頭暈、昏眩、頭痛、煩躁的「荔枝病」癥狀了。

如果我說它的病因其實是低血糖?您會不會覺得我在開玩笑?先別急著質疑,脈脈這就跟您好好嘮嘮這個「荔枝病」。

荔枝病:「兇手」並非糖,而是「毒」

「官方」一點來講的話,「荔枝病」應該叫「因短時間一次性食用過量荔枝導致的低血糖腦病」。

顧名思義,它是因為各種原因(這裡是一次性食用荔枝過多)導致血糖過低(<2.8mmol/L)而產生的一系列包括頭痛、煩躁、抽搐、嗜睡和昏迷,嚴重時候可致死的神經精神癥狀[1]

猛吃荔枝後我居然低血糖了?這個「荔枝病」每年都有人得 - 天天要聞

有些朋友可能就奇怪了,為什麼像荔枝這樣糖分含量這麼高的水果,吃多了反而還會出現低血糖呢?

網傳的理由是「高果糖誘發胰島素大量分泌,導致血糖降低」,這個說法是靠不住的:果糖的代謝路徑相對於葡萄糖來說較為獨立,既不會明顯升高血糖,也並不會直接刺激胰島素釋放[2]

(補充一下:果糖不耐受也會造成反應性低血糖,但不在我們今天的討論範圍內,就不展開講了)

更「靠譜」的原因還是荔枝中含有的兩種「毒素」:次甘氨酸A(又稱降血糖素A)和亞甲基環丙基丙氨酸(MCPG)[3]在作祟。

荔枝病的真相:「守著糧倉餓死」

在講這兩種「毒素」的作用機制之前,我們先要簡要理解一下人類對糖分的利用:攝入的糖分一部分會被投入日常消耗;剩下的一小部分會被做成糖原「罐頭」保存到肌肉和肝臟里;大部分會被關在脂肪和蛋白質的「糧倉」里當「儲備糧」。

我們的身體也不傻,肯定是能吃新鮮的吃新鮮的,沒新鮮的開罐頭對付一口,實在是在高強度運動、夜間長時間空腹等「彈盡糧絕」的情況下,再用糖異生這把鑰匙打開「糧倉」救急。

猛吃荔枝後我居然低血糖了?這個「荔枝病」每年都有人得 - 天天要聞

而次甘氨酸A(又稱降血糖素A)和亞甲基環丙基丙氨酸(MCPG)的機制就是合夥阻斷糖異生通路,暫時把「糧倉鑰匙」藏起來。導致我們在消耗完糖原儲備之後沒辦法及時補充,只能壓榨本就不多的血糖,導致血糖驟降,造成嚴重可致死的低血糖腦病。

這是真的「拿著金碗要飯,守著糧倉餓死」。

哪些人高發「荔枝病」,如何預防?

「荔枝病」的高發人群分兩種:兒童和糖尿病人

兒童代謝快、糖原儲備低、運動量大、飲食相對來說更不規律且難控制。本來消耗能量就快,還容易在過量進食荔枝後之後不吃主食,在夜間空腹時出現糖分消耗殆盡的情況;糖尿病人本身血糖就不穩定,如果再合併隨餐再注射胰島素的情況,過量食用荔枝不亞於把血糖直接丟到暴風雨里衝浪……

對於這兩種容易遭遇「荔枝病」的人來說,單次食用荔枝的量應該控制在100克(大約五顆)以下;其餘健康成人也應該控制在200~300克以下。如果出現了低血糖的表現:頭暈、暈眩、手抖、無力則需要立刻補充白砂糖、蜂蜜等糖分(糖尿病人最好先和醫生取得聯繫),如果已經暈厥昏迷,則需要立刻就醫。

而且,因為未成熟的荔枝里次甘氨酸A(又稱降血糖素A)和亞甲基環丙基丙氨酸(MCPG)的含量相對來說更高,所以也得盡量避開。

(雖然荔枝存在這種降血糖機制,但本身還是高糖水果,別指望著吃它來降糖啊)

參考文獻:

[1]張民.低血糖性腦病的個案報道及文獻回顧[D].山東大學,2013.DOI:10.7666/d.Y2327917

[2]Wu Y, Wong CW, Chiles EN.et al. Glycerate from intestinal fructose metabolism induces islet cell damage and glucose intolerance. Cell Metab. 2022 Jul 5;34(7):1042-1053.e6. doi: 10.1016/j.cmet.2022.05.007. Epub 2022 Jun 9. PMID: 35688154; PMCID: PMC9897509.

[3]Shrivastava A, Kumar A, Thomas JD.et al. Association of acute toxic encephalopathy with litchi consumption in an outbreak in Muzaffarpur, India, 2014: a case-control study. Lancet Glob Health. 2017 Apr;5(4):e458-e466. doi: 10.1016/S2214-109X(17)30035-9. Epub 2017 Jan 31. PMID: 28153514.

[4]Eccleston A. Kean, Ismay J. Rainford,Inhibition of gluconeogenesis in vitro by a metabolite ofhypoglycin,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Acta (BBA) -GeneralSubjects,Volume 320, Issue 3,1973,Pages 557-560,ISSN 0304-4165

圖源:創客貼

#荔枝 #荔枝病 #女子吃荔枝後暈倒

溫馨提示:本文僅作為科普文章,具體診療請在專業醫生指導下進行。

醫脈通是專業的在線醫生平台,「感知世界醫學脈搏,助力中國臨床決策」是平台的使命。醫脈通旗下擁有「臨床指南」「用藥參考」「醫學文獻王」「醫知源」「e研通」「e脈播」等系列產品,全面滿足醫學工作者臨床決策、獲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僅供HCP觀看。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國產DragonFly顯身手!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青島)再度完成高危複雜二尖瓣極重度反流TEER手術 - 天天要聞

國產DragonFly顯身手!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青島)再度完成高危複雜二尖瓣極重度反流TEER手術

【來源:大眾報業·半島網】 半島網7月8日訊(記者 張家瑞)近日,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青島)結構性心臟病團隊在心內科學科帶頭人鍾敬泉教授、科室主任姚桂華教授、副主任由倍安教授的指導下,在麻醉科副主任鄭強、心外科副主任霍玉峰、超聲心動圖室許紅曉副主任醫師等支持下,心內科冠心病與結構性心臟病病區副主任、結構性...
糖友的安心食光,七天三餐食譜,營養又貼心 - 天天要聞

糖友的安心食光,七天三餐食譜,營養又貼心

「控糖不是犧牲生活,而是重建它的藝術。」【第一關】不控糖,生活隨時「斷電」!你有沒有試過:飯後血糖飆升,整個人昏昏欲睡?或者一天忙碌下來,才發現手腳發麻、眼花頭暈?這不是小問題。糖尿病不是簡單「少吃甜」就夠了,它像隱形炸彈,藏在每一口飯、每
最帥「公主抱」!醫院保安抱起患者衝刺三百米救人 - 天天要聞

最帥「公主抱」!醫院保安抱起患者衝刺三百米救人

剛上崗三天,正在佛山市中醫院三水醫院做實習保安的大二學生鄺藝年就做了一件很「帥」的事:7月5日上午,一患者突然暈倒在醫院門診大廳外。鄺藝年見狀,衝上前去將其「公主抱」,狂奔三百米沖向急診室。從發現到交接給醫生,只用了兩分鐘。據現場目擊者描述,事發5日上午十一時許,當時該患者正在門診大廳外,突然無法站立...
30天,近10年最短!7月20日入伏 - 天天要聞

30天,近10年最短!7月20日入伏

隨著暑氣漸長三伏天即將到來三伏天,是一年中陽氣最旺、濕氣最重的時節也是調理體質的黃金窗口今年三伏天7月20日入伏8月18日出伏,共計30天將打破近十年「40天長三伏」的慣例成為近年來「最短」的三伏天今年三伏為何是30天?
馬上「入伏」,心臟不好的老年人注意:天氣炎熱3件事最好少做 - 天天要聞

馬上「入伏」,心臟不好的老年人注意:天氣炎熱3件事最好少做

提到三伏天,我們第一想到的就是熱。在如今馬上入伏的情況下,想要擁有更加健康的身體,我們也要做好相應的準備工作。相關數據調查可知,直至六月,我國西北地區東部、黃淮到江南等地帶,最高氣溫已經達到了30°C 。對於老年人來說,在這種天氣情況下很容
2025年DMD療法研發迎突破,多款新葯衝刺上市!改寫患者命運的新曙光 - 天天要聞

2025年DMD療法研發迎突破,多款新葯衝刺上市!改寫患者命運的新曙光

▎葯明康德編者按:2025年上半年剛剛結束,我們欣喜地看到,杜氏肌營養不良症(DMD)新葯研發領域迎來一系列令人矚目的新突破,涉及小分子、寡核苷酸、基因療法、細胞療法等。其中,寡核苷酸療法作為治療DMD的重要模式,相關偶聯技術的發展成為推動下一代療法的關鍵驅動因素。為滿足行業持續增長的研發需求,葯明康德旗下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