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歲以上,氣短、胸悶、水腫,小心心臟瓣膜病,遠離5大元兇

2025年06月04日17:12:05 健康 1463

60歲以上,氣短、胸悶、水腫,小心心臟瓣膜病,遠離5大元兇 - 天天要聞

想像一下,如果家裡的防盜門突然卡住,要麼關不嚴實漏風,要麼死活打不開,生活會變成什麼樣?我們的心臟里也有四扇至關重要的「門」——二尖瓣、三尖瓣、主動脈瓣和肺動脈瓣,它們晝夜不停地開合,確保血液單向流動,為全身輸送生命能量。但當這些「門」因老化、感染或先天缺陷鬧起脾氣時,一場危及生命的危機可能正在悄然醞釀……

據《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顯示,我國心臟瓣膜病患者已超2500萬,且發病率隨年齡增長呈指數級上升。更令人擔憂的是,超過60%的患者在確診時已出現心衰癥狀——這就像房子漏水了才想起修水管,往往為時已晚。

誰在撬動你的「心門」?

1. 歲月神偷:65歲以上人群中,每5人就有1人存在瓣膜退行性病變

2. 感染刺客:未經治療的鏈球菌咽炎可能引發風濕熱,最終導致瓣膜粘連

3. 先天缺陷:約1%新生兒攜帶瓣膜畸形基因

4. 現代病陷阱:高血壓糖尿病正在加速瓣膜「折舊」

60歲以上,氣短、胸悶、水腫,小心心臟瓣膜病,遠離5大元兇 - 天天要聞

警惕!身體發出的求救信號

心臟瓣膜病早期可能悄無聲息,但隨著病情進展,心臟負擔加重,身體會發出警告信號:

1. 活動耐力下降: 爬樓梯、快走、做家務時比以前更容易感到氣短、呼吸困難,這是最早期、最常見的信號。心臟泵血效率降低,無法滿足身體活動時的供氧需求。

2. 疲乏無力: 即使休息也感覺異常疲憊,精力不足。全身組織得不到充足的血液供應。

3. 心悸、心慌: 感覺心跳不規律、過重、過快或漏跳。可能與心律失常(如房顫,在二尖瓣病變中常見)或心臟負荷過重有關。

4. 胸痛(心絞痛): 尤其在主動脈瓣狹窄患者活動時可能出現。肥厚心肌的耗氧量增加,而狹窄的瓣膜又限制了血液供應,導致心肌缺血

5. 頭暈、甚至暈厥: 尤其多見於嚴重的主動脈瓣狹窄患者活動時。心臟無法泵出足夠血液供應大腦。

6. 水腫: 腳踝、小腿甚至腹部出現腫脹。心功能下降導致血液迴流受阻,液體滲入組織間隙。

7. 夜間陣發性呼吸困難: 晚上睡覺時突然憋醒,需要坐起來呼吸。平卧時回心血量增多,加重心衰肺淤血

8. 咳嗽: 尤其是夜間或平躺時乾咳,可能由肺淤血刺激引起。

特別提醒: 很多癥狀(尤其是早期)常在活動時出現或加重,休息後緩解。老年人常將氣短、乏力歸咎於「年紀大了」,容易延誤診治! 出現上述任何信號,尤其是進行性加重時,務必及時就醫。

60歲以上,氣短、胸悶、水腫,小心心臟瓣膜病,遠離5大元兇 - 天天要聞

瓣膜病的「元兇」有哪些?

1. 風濕熱:這是年輕患者最常見的病因,尤其在亞洲地區,風濕性瓣膜病曾是主要威脅。雖然近年來發病率下降,但其影響仍不可忽視。

2. 老齡化:隨著年齡增長,瓣膜會像老化的門軸一樣出現鈣化、僵硬或變形。數據顯示,中國60歲以上人群中,約3.8%患有瓣膜病,2500萬人正面臨這一風險。

3. 先天畸形:如主動脈瓣兩葉畸形,可能導致瓣膜無法正常開合。

4. 外傷與感染:車禍、跌倒等外傷可能直接損傷瓣膜;感染性心內膜炎(細菌感染瓣膜)則是另一種「隱形刺客」。

5. 慢性疾病:高血壓、糖尿病等長期消耗心臟功能的疾病,也會間接加速瓣膜老化。

如何守護心臟的「門」?——預防與治療全攻略

1. 預防:從「門」開始的健康投資

健康生活方式:均衡飲食(低鹽、低脂、高纖維)、適度運動(如快走、游泳)、戒煙限酒,是保護瓣膜的基石。

控制慢性病: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患者需嚴格管理指標,避免「雪上加霜」。

定期體檢:65歲以上人群、有心臟病家族史者,應每年進行一次心臟超聲檢查,早發現瓣膜鈣化或狹窄。

預防感染:注意口腔衛生,避免鏈球菌感染誘發風濕熱;接種流感疫苗,減少呼吸道感染風險。

2. 治療:從「保守」到「微創」的科學選擇

藥物治療:利尿劑緩解水腫,降壓藥減輕心臟負擔,抗凝葯預防血栓。但需注意,藥物無法修復瓣膜本身。

手術治療:

傳統開胸手術:適合瓣膜損傷嚴重、心臟功能尚可的患者,通過修復或置換瓣膜解決問題。

微創介入治療:如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TAVR),無需開胸,創傷小、恢復快,成為高齡患者的「救命稻草」。數據顯示,TAVR術後5年生存率超過90%!

個體化方案:醫生會根據患者年齡、病情、合併症制定方案。例如,年輕患者可能優先選擇瓣膜修復,而高齡患者更適合微創治療。

3. 日常護理:讓心臟「輕裝上陣」

節制性生活:心功能不佳者應避免劇烈活動,以免加重心臟負擔。

飲食調理:少食多餐,避免高鹽、高脂肪食物;適量飲用檸檬汁(抑制鏈球菌),但需遵醫囑。

情緒管理:保持樂觀心態,避免焦慮、激動,必要時可通過冥想、瑜伽減壓。

60歲以上,氣短、胸悶、水腫,小心心臟瓣膜病,遠離5大元兇 - 天天要聞

如果你或家人有以下情況,請立即行動:

· 65歲以上,從未做過心臟超聲;

· 活動後氣短、胸悶

· 腿部水腫、夜間頻繁起夜;

· 有風濕熱或心臟病家族史。

記住:心臟的「門」一旦出問題,拖延只會讓風險加倍! 定期體檢、科學治療、積極生活,才能讓這扇「門」長久守護你的生命之源。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1毫克就可能致癌 很多人家裡有,快自查 - 天天要聞

1毫克就可能致癌 很多人家裡有,快自查

來源:掌上春城一種全球公認的強致癌物,很多人天天都在吃,而且它最喜歡現在的天氣——又濕又熱,正是出來作惡的好時候!它就是目前地表已知最強致癌物之一,黃曲霉素,全名黃曲霉毒素,毒性是砒霜、氰化鉀、三聚氰胺的數倍。1毫克黃曲霉毒素就可能導致癌症
空調吹成白肺?這個致病菌到底從何而來 - 天天要聞

空調吹成白肺?這個致病菌到底從何而來

來源:北京青年報進入6月,溫度持續升高,開空調成為不少人解暑納涼的首選。然而近日,一則「男子吹空調3天致肺『白』化」的新聞衝上熱搜。患者因持續發熱、咳嗽未重視,最終確診為軍團菌肺炎,險些喪命。這種由空調、熱水器滋生的「隱形殺手」究竟從何而來
再登國際舞台!沈潔教授團隊6項研究成果亮相第17屆國際甲狀腺大會 - 天天要聞

再登國際舞台!沈潔教授團隊6項研究成果亮相第17屆國際甲狀腺大會

點擊「藍字」關注我們當地時間6月18日至22日,第17屆國際甲狀腺大會(ITC)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召開。會上,南方醫科大學第八附屬醫院(佛山市順德區第一人民醫院)沈潔教授團隊共6項與甲狀腺眼病(Thyroid Eye Disease, TED)相關的研究成果成功入選大會摘要,其中2項被大會遴選為口頭報告,4項以壁報形式展示,展現了團隊在...
中國「痛風地圖」發布!湖南、柳州「領跑」全國,男性風險超女性4倍 - 天天要聞

中國「痛風地圖」發布!湖南、柳州「領跑」全國,男性風險超女性4倍

點擊「藍字」關注我們中國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顯示,痛風與心血管疾病、慢性腎病、糖尿病等多種疾病存在顯著關聯,且往往面臨更高的死亡風險和住院負擔。痛風在國人中發病率不低,且湖南、廣西柳州最高。痛風「地圖」:湖南、柳州「領跑」全國,男性風險超女性4倍該研究基於中國慢性病前瞻性研究的50萬30~79歲成年人數據,測量...
一文總結自身免疫性腦炎常見類型 - 天天要聞

一文總結自身免疫性腦炎常見類型

腦炎是指腦實質炎性反應所致的神經功能障礙性疾病。腦炎的經典病理改變以灰質的神經元受累為主,嗜神經病毒和致病性抗神經抗體對神經元的損傷具有一定選擇性,但白質髓鞘、腦膜與血管也可受累。根據病因可將腦炎分為感染性腦炎與自身免疫性腦炎兩大類。感染性腦炎相關的病原體種類繁多,其中各種嗜神經病毒是感染性腦炎最主...
EHA速遞:初診原發中樞神經系統淋巴瘤維持治療的全球首項BTK抑製劑vs來那度胺對比研究 - 天天要聞

EHA速遞:初診原發中樞神經系統淋巴瘤維持治療的全球首項BTK抑製劑vs來那度胺對比研究

宣武醫院孫婉玲團隊聯手北京協和醫院張炎團隊在EHA2025大會發布初診原發中樞神經系統淋巴瘤維持治療的全球首項BTK抑製劑vs 來那度胺對比研究由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血液科孫婉玲教授與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血液科張炎教授合作完成的研究《REDEFINING MAINTENANCE STRATEGIES IN NEWLY DIAGNOSED PRIMARY
通便茶是便秘「救星」,喝上幾口就能解決便秘問題? - 天天要聞

通便茶是便秘「救星」,喝上幾口就能解決便秘問題?

流言「通便茶喝上幾口,就能解決便秘問題」網上很多人稱,通便茶是便秘人士的救星,喝上幾口,就能輕鬆解決便秘問題。而且通便茶是「天然」成分在起作用,所以安全無害。流言分析這種說法很不嚴謹。通便茶讓大家「通便」的本質,是通過其中一些成分刺激引發腹
社保卡使用遇到問題怎麼辦?指南來了 - 天天要聞

社保卡使用遇到問題怎麼辦?指南來了

社會保障卡是國家民生服務的基礎性載體用卡遇到問題怎麼辦?指南來啦!快收好1實體社保卡補換卡後電子社保卡要重新申領嗎?實體社保卡進行補換時原卡將進行註銷電子社保卡中與個人業務相關的服務將不可使用領用新補換的社保卡後電子社保卡即可恢復正常使用,無需重新申領。2社保卡狀態顯示封存,怎麼辦?如果社保卡狀態為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