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精神科醫生,接診過太多「明明很努力卻反覆陷入抑鬱」的患者。如果你也長期被抑鬱困擾,一定要警惕這4個隱形「絆腳石」!
ㅤ ❌ 過度自省➕完美主義 總把錯誤歸咎自己:「都是我不夠好」「我連情緒都控制不了」……
✅ 調整關鍵:
1. 犯錯不要自責,接納自己情緒波動,學會和情緒和解;
2.嘗試去記錄生活吧,哪怕只是像按時起床、用餐這類的小事。
3.對自我苛責的念頭喊停:「這不是事實,是抑鬱在騙我!」 ㅤ
❌ 抗拒就醫➕擅自停葯 「吃藥會變傻」「扛一扛就過去了」……
✅ 科學治療觀:
1.藥物≠懦弱!有必要時,線下就醫並積極配合治療;
2. 若聯合諸如認知行為療法之類的心理治療,效果將更為理想。 ㅤ
❌ 封閉社交➕日夜顛倒 白天嗜睡不起,深夜刷手機emo;迴避朋友邀約,覺得「沒人懂我」……晝夜顛倒會干擾血清素的分泌,社交孤立則切斷情感支持系統,二者如同催化劑,致使抑鬱如滾雪球般不斷加劇。
✅ 自救行動清單:
1.每天出門走走,不要整天呆在家;
2.加入正念小組/興趣社群,從「旁觀者」變「參與者」;
3.設定「最低社交量」:每周至少1次線下見面或視頻通話。
ㅤ
❌ 把希望寄託他人➕消極治療 「心理諮詢師會治好我」「家人必須理解我」……
✅ 奪回人生主動權:
1.可以嘗試記錄自己日常,尤其是和情緒有關的觸發點的事情;
2.遵醫囑,積極配合醫生制定的治療計劃;
3.每天做1件「主導選擇」的事:比如決定晚餐菜單、規劃散步路線。 ㅤ
抑鬱不是你的錯,但康復需要你成為「第一責任人」。改掉這4個習慣不是否定自己,而是打破困住你的隱形牢籠。記住:「自救者,天必助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