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醫院結石科去不起,而是贛州的減速帶更有性價比。」近日,多位網友發視頻稱,江西贛州一處路段設置有密集且超長的減速帶,因車輛行駛在上面時會長時間抖動,被網友戲稱為「結石患者的福音」「國內最強減速帶」。5月8日,上游新聞記者從當地相關部門了解到,該路段系下坡路且彎道較多,此前事故多發,設置那麼多減速帶是為了群眾安全。

贛州當地網友拍攝的「最強減速帶」。網路圖
近日,一些汽車內容自媒體和贛州當地網友發布的視頻顯示,車輛在經過贛州一段下坡路時碰到了長距離且密集的減速帶,因為路面顛簸,拍攝者身體抖動,發出顫抖的聲音,引來眾多網友評論。有網友戲稱,「這是在公路上做靈魂spa」「結石患者在這裡抖一抖都不用去醫院了」。還有路過的網友表示,晚上經過這裡時,在車上睡覺的家人都被震醒,以為車子出了問題。
贛州市民李先生在今年3月經過了一次這段減速帶密集的路段。他告訴上游新聞記者,該路段是省道226牛軛崬路段,是贛州市贛縣區到贛縣區王母渡鎮的必經之路,一直是事故多發路段。該路段從南往北是一個彎多的長下坡,以前曾發生過多起大型汽車因為長時間踩剎車造成剎車盤過熱,剎車效果衰減,在接近坡底彎道時因速度過快車輛側翻的事故。「全路段限速40公里,還有多塊提示板求貨車低檔運行,在一段s彎還在路邊設置了防撞的滾筒護欄。」
上游新聞記者發現,網上視頻中較密集的減速帶就設置在這個s彎,其他路段設置的減速帶間隔比較正常。

江西贛州省道226牛軛崬路段的減速帶。網路圖
上游新聞記者發現,在贛州當地發布的節假日交通安全提示中,多次提到226省道牛軛崬段是事故多發路段,坡陡彎急,車輛行經該路段需減速慢行,注意交通安全。
贛州交警介紹,牛軛崬路段長達1.1公里,是長坡連續急彎,共有6個彎道,由於車流量不大路況較好,車輛行駛速度較快,容易因車速快急轉彎發生翻車的事故。公路部門在此設置了大量警告、減速、導向標誌、震蕩標線,修復了波形護欄和防護墩,交警方面在該路段密集設置限速等提示警示標語、放置事故殘骸展台等,2018年又設置了固定測速設備。
5月8日,上游新聞記者針對此事詢問贛州公路管理部門,一位工作人員介紹,設置這麼密集且長的減速帶是為了群眾的安全。「那個路段是事故易發路段。」
「減速帶是比較長,因為那個地方頻繁發生事故,很多人駕駛技術不好。這裡還是一個長下坡,危險性比較大。」工作人員承認,減速帶密集確實會存在駕乘人員體驗不好的問題。「主要是有一些司機不按規矩辦,開車超速,減速帶是為了起到一個提醒的作用。」

贛州市民反映當地另一處超長減速帶存在安全隱患。據「贛州發布」截圖
上游新聞記者注意到,網上不少視頻提到贛州多個地段都有長距離減速帶,一些網友把贛州戲稱為「減速帶之都」。2024年4月,有網友向「問政贛州」平台反映:「經開區105國道與楊山路交叉口有一段超長距離的震蕩線減速帶,估計有100多米長,開車經過此處,車和人都抖得很厲害,雨天騎車更是打滑,影響行車安全。」2024年5月贛州經開區回復稱,因為g105國道重型車輛多、車速快,結合交警部門有關意見,設計並施工了該路口震蕩線,該震蕩線滿足相關規範設計要求,目前已聯繫相關單位剷除部分減速震蕩帶。
2020年12月,交通運輸部在回復網友「希望規範減速帶」的建議時也表示,我國公路工程行業標準對減速丘(俗稱減速帶,公路專業術語為減速丘)的設置條件、設置要求及構造規格進行了明確規定:「減速丘可用於三級、四級公路進入城鎮、村莊的路段,或者進入幹線的支路上」「減速丘的設置應全斷面鋪設,並設置相應的減速丘標誌、標線、建議速度或限制速度標誌」。同時對各型減速丘的寬度及中心高度也進行了規定。
交通運輸部表示,少部分地區由於道路交通管理主體多元、違法涉路施工活動等原因造成減速丘連續反覆設置,給公眾便捷舒適出行造成困擾,該部將進一步加大對地方指導力度,督促科學規範公路減速丘設置,消除設置不當帶來的安全風險。
來源:上游新聞 編輯:任華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