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緊張就拉稀?吃完飯就蹲廁所?因為你的腸道一直在「內耗」

2025年05月06日04:22:03 健康 1994

在我們的生活中,腸胃的健康一直是一塊難以攻克的「心頭之患」。許多患者深有體會:早晨一緊張,肚子就開始不自覺地不舒服,甚至會突然跑廁所;吃飯前後,若情緒緊張或壓力大,肚子便像開了閘一樣,一陣陣的腹瀉或腹脹讓人手足無措。看似簡單的「腹瀉」、「便意頻繁」,其實背後暗藏許多我們不曾重視的問題。

一緊張就拉稀?吃完飯就蹲廁所?因為你的腸道一直在「內耗」 - 天天要聞

這樣的情況,已經嚴重影響到不少人的生活節奏。有人因為頻繁去廁所而錯過重要的工作會議,有人晚飯後不得不隨身攜帶衛生紙,甚至出現了「怕拉肚子」的心理陰影。面對反覆的困擾,一些人會遵醫囑吃藥,但總覺得藥效不佳,心中難免逐漸升起一份失望甚至焦慮:這是「習慣性」的毛病嗎?還是身體出了大問題?不少患者甚至有時候會覺得,醫生的建議像是「死板的指令」,讓人聽著生硬而難以接受。其實,很多問題都源自我們生活中的一個潛在「敵人」——腸道內的「內耗」。

認識你的「內耗」——腸道的「戰鬥狀態」

很多時候,我們把身體的反應歸結為「偶爾的不適」,但其實,某些癥狀其實反映的是腸道這個「微型戰場」一直在激烈地「內耗」。所謂「內耗」,這裡指的是腸道在不斷地抵抗各種壓力、刺激,試圖維持平衡,卻因為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情緒及內在的失衡,讓它像一台「過載的機器」一樣不停地「耗損」。

你的腸道其實非常聰明,它會通過調整腸道蠕動、血液循環乃至免疫功能,來應對每一種外來的刺激。有時,這個「應變機制」可能會變得過度敏感或失控,就像我們心情一緊張就會出汗,腸道一「內耗」,就會出現拉稀、腹脹、便秘甚至腹痛的狀況。

一緊張就拉稀?吃完飯就蹲廁所?因為你的腸道一直在「內耗」 - 天天要聞

為什麼會出現「腸道內耗」?

1.生活習慣不規律:熬夜、飲食不規律、偏食、夜宵過多,都會打亂腸道的正常節奏,讓它陷入「迷亂狀態」。

2.精神情緒壓力大:長期焦慮、緊張、抑鬱,都會使腸道神經系統受到影響,引發或加重腸道不適。

3.飲食不健康:油炸、辛辣、過多的糖分和奶製品,會刺激腸道粘膜,造成炎症和敏感。

4.減少運動或久坐不動:缺乏運動會降低腸道蠕動的效率,反而讓排便變得困難或頻繁。

5.濫用藥物:一些抗生素、止瀉藥、抗酸葯等頻繁使用,會擾亂腸道菌群平衡,造成「內耗」。

6.腸道菌群失衡:體內的益生菌和有害菌失去平衡,腸道容易過度反應,出現腹瀉或便秘。

這些因素交織在一起,導致腸道不斷「發出信號」,自我「戰鬥」。這樣的「戰場」沒有硝煙,卻充滿了「內耗」。

「內耗」帶來的具體表現和影響

你或許會發現:情緒一緊張,立刻想上廁所;吃完飯後,不由自主地蹲幾次廁所;心情不好或壓力大,肚子就「鬧騰」不已。這些癥狀,表面看似「偶然」,實則是腸道內部「戰鬥」持續的體現。


可能會發展為慢性腹瀉或便秘,腹脹、腸鳴、甚至腹痛成了日常。這樣的狀態不斷地「消耗」身體的能量、擾亂生活節奏,讓人精神萎靡、焦慮不安。你會心想:「怎麼總是這樣,明明盡量注意了,還是不好?」其實,這些「表象」背後,是腸道長期「內耗」的結果。

一緊張就拉稀?吃完飯就蹲廁所?因為你的腸道一直在「內耗」 - 天天要聞

怎樣走出「內耗」困境?

很多人會覺得醫生的建議只是「平淡無奇」的指令,比如「多吃蔬果」「規律作息」「減少壓力」,聽了之後感覺「像是說教」。事實上,這些「簡單」的建議,正是「調和」腸道「內戰」的關鍵。

想要真正改善腸道「內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1.改善生活習慣:保持規律的起居,保證充足睡眠,避免熬夜。合理安排飲食,不偏食、不暴飲暴食。

2.保持愉快的心情:學會釋放壓力,藉助運動、瑜伽、冥想等方式緩解焦慮,讓腸道神經系統回歸平靜。

3.均衡營養,調節菌群:增加富含益生元的食物,適當補充益生菌。注意保持腸道菌群平衡,是減少「內耗」的關鍵。

4.避免藥物濫用:在醫生指導下用藥,對長期腹瀉或腹脹等問題,進行專業的檢查和調理。

5.適度運動:保持每天的運動習慣,促進腸道蠕動,提高排便效率。

6.定期體檢:早發現、早治療,識別潛在的腸道疾病或其他系統性疾患。

一緊張就拉稀?吃完飯就蹲廁所?因為你的腸道一直在「內耗」 - 天天要聞

所謂「腸道一直在內耗」,其實反映的是我們對身體的忽視和不當生活方式帶來的後果。它不一定是不是「病」,但卻真實存在,嚴重影響生活品質。當你發現自己常常在不恰當的時機、莫名其妙的狀態下出現腹瀉、腹脹或便意頻繁,這可能是身體在提醒你:你的「內戰」需要停一停,採取行動了。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上周四川衛生健康領域有哪些大事?一篇文章梳理 - 天天要聞

上周四川衛生健康領域有哪些大事?一篇文章梳理

健康周報2025年第17期 總第125期(4月28日—5月4日)1.省衛生健康委醫院評審委員會全體委員會議順利召開4月29日下午,省衛生健康委醫院評審委員會全體委員會議在成都召開。省衛生健康委黨組書記、主任、醫院評審委員會主任委員徐斌出席會議並講話,省衛生健康委黨組成員、副主任李冰主持會議。會議指出,要聚焦中央要求,落...
從「田孝坤的尿袋」看醫德與私德 - 天天要聞

從「田孝坤的尿袋」看醫德與私德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私德與醫德,從來都是一枚硬幣的兩面。著名婦產科專家田孝坤的最後一台手術,是在自己年逾80且「身上插著尿管、血管造瘺管,掛著尿袋」的情況下做的.當時在手術台上躺著的是一名山區農婦。她因子宮切除手術損傷造成了尿瘺,在當地做過兩次修補手術都沒成功。不想墊著尿片度過餘生的患者,抱著最後一絲...
讀這本書!健康的習慣也可以很輕鬆 - 天天要聞

讀這本書!健康的習慣也可以很輕鬆

人類的壽命更長了,但生活質量也更好了嗎?數據顯示,如今患慢性疾病的人數量眾多,人們的生活質量堪憂。如何做出微小的生活習慣改變,讓身體年齡比實際更年輕?如何讓提升你的健康壽命,既要活得長,更要活得好?如何從零開始學做人生的健康規劃,讓你從容不
中老年人普遍肝血不足,煮粥時加點它,能緩解眼乾、失眠 - 天天要聞

中老年人普遍肝血不足,煮粥時加點它,能緩解眼乾、失眠

你是不是也常常覺得眼睛乾澀、打不起精神,晚上翻來覆去難以入眠?明明白天也沒熬夜、也沒喝咖啡,卻總是覺得腦子像糊了一層漿糊——這可不僅僅是「年紀大了」那麼簡單。中老年朋友尤其要警惕:一旦肝血虧虛,身體就像缺了一桶「潤滑油」,眼睛乾燥、睡眠難安
「1+1>2」,降壓藥聯用的隱藏技能,你用對了嗎? - 天天要聞

「1+1>2」,降壓藥聯用的隱藏技能,你用對了嗎?

有位朋友跟華子說,他現在服用替米沙坦,但是血壓控制的不理想,是不是需要加大劑量或是換成其他降壓藥物,比如氨氯地平呢?華子告訴他,增加劑量或是換藥,都不算最好的選擇,其實可以考慮在替米沙坦的基礎上,增加氨氯地平進行聯用,很可能會出現「1+1>
同濟醫院黨政領導深入調研科技創新進展 加速創建國家醫學中心 - 天天要聞

同濟醫院黨政領導深入調研科技創新進展 加速創建國家醫學中心

極目新聞通訊員 童萱攝影 陶繼東5月5日,同濟醫院黨委書記唐洲平、院長鬍俊波率隊深入光谷生物園科創公司開展專題調研,實地考察同濟醫院在此推進的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情況。同濟醫院科創成果、科創產業的積極推進,不僅是同濟醫院在綜合類國家醫學中心創建征程中的關鍵一環,更是醫院肩負科技創新自立自強使命,積極融入國家...
為什麼一到夏天,手上就長透明小水泡 - 天天要聞

為什麼一到夏天,手上就長透明小水泡

夏天來了,很多人手上會長一些透明的「小水泡」,雖然不疼,但是癢到讓人懷疑人生,一不小心撓破後,裡面會流出一些液體。這些既影響美觀又奇癢無比的小水泡,到底是什麼?
馬上評|子宮肌瘤驚現男性患者,如此論文何以一路綠燈? - 天天要聞

馬上評|子宮肌瘤驚現男性患者,如此論文何以一路綠燈?

涉事論文於2017年6月發布在《實用婦科內分泌》電子雜誌。圖/電子雜誌截圖近日,一篇題為《針對性護理干預在子宮肌瘤圍手術期的情緒和生活質量臨床應用效果》的論文引發廣泛關注。論文中稱「選取了子宮肌瘤患者80例,對照組患者中,男27例,女13例,觀察組患者中,男28例,女12例」。男性會患子宮肌瘤?該論文被指「過於離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