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立夏,提醒中老年人:1要做、2要吃,3要避、4要留,別大意

2025年05月03日15:12:09 健康 1894

本文個人觀點,僅供娛樂,請勿迷信其中!

"螻蟈鳴春去,荷香伴夏來。"轉眼間5月5日將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的立夏。作為夏季的序章,立夏不僅是氣溫攀升的分水嶺,更是自然界萬物進入快速生長期的信號。此時江南的枇杷正由青轉黃,北方的櫻桃開始透紅,田間地頭處處涌動著蓬勃生機。

立夏的"立"字意為確立,"夏"字在《爾雅》中被解釋為"長成"。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記載:"立夏,四月節。立字解見春。夏,假也。物至此時皆假大也。"此時太陽到達黃經45度,北斗七星斗柄指向東南方,天地間陽氣漸盛,晝長夜短的特性愈發明顯。

今年立夏恰逢農曆四月初八,按照傳統節氣劃分屬於"晚立夏"。民間流傳著"早立夏穿夾襖,晚立夏搖蒲扇"的說法,意指晚立夏往往預示著更炎熱的夏季。這種氣候特徵與太陽直射點北移速度密切相關,此時我國大部分地區正經歷由暖轉熱的關鍵過渡期。




5月5日立夏,提醒中老年人:1要做、2要吃,3要避、4要留,別大意 - 天天要聞


值此季節交替之際,尤其要提醒中老年朋友注意:1要做、2要吃,3要避、4要留,掌握四字訣竅,助您安穩度夏。

【1要做:保持規律作息】

立夏後晝長夜短的特性愈發明顯,不少中老年人會跟著天色調整作息。建議堅持"子時大睡,午時小憩"的原則,晚上22:30前入睡,早上順應自然光照5:30-6:00起床。午間11:00-13:00陽氣最盛時,可安排20分鐘左右的閉目養神,既能緩解疲勞,又能避免打亂夜間睡眠節律。

此時節人體陽氣外浮,容易出現"夏打盹"現象。若因夜間悶熱影響睡眠質量,可在睡前用42℃左右的溫水泡腳15分鐘,水中可加入適量艾葉或生薑片,既能促進血液循環,又能通過發汗帶走體內多餘熱量。切記避免長時間使用空調降溫,以免寒邪入侵引發關節不適。

5月5日立夏,提醒中老年人:1要做、2要吃,3要避、4要留,別大意 - 天天要聞

【2要吃:時令養心餐】

夏季在五行中對應心臟,《黃帝內經》強調"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立夏時節推薦"紅黃綠"三色飲食法:紅色養心(西紅柿、櫻桃)、黃色健脾(南瓜、玉米)、綠色清熱(苦瓜、空心菜)。特別推薦用新鮮蓮子30克、百合20克、小米50克熬制養心粥,每日早餐食用可清心除煩。

此時應減少高脂高糖食物的攝入,但需注意補充優質蛋白。建議將每日動物性蛋白攝入量控制在100-150克,優先選擇魚肉、鴨肉等白肉。烹飪方式宜採用清蒸、白灼等少油方法,如清蒸鱸魚時可加入陳皮絲,既能去腥增香,又能理氣健脾。

5月5日立夏,提醒中老年人:1要做、2要吃,3要避、4要留,別大意 - 天天要聞

【3要避:極端溫度刺激】

立夏後氣溫波動較大,要特別注意"三個過渡區":進出空調房時在門廊稍作停留,讓體溫逐步適應溫差;晨練回家後不要立即沖涼,先用干毛巾擦乾汗水;飲用解暑飲品時避免冰鎮,常溫綠豆湯或25℃左右的檸檬水更為適宜。

需特別警惕"溫水煮青蛙"式的中暑風險。當氣溫超過32℃、濕度大於60%時,建議減少戶外活動時長。若必須外出,可採用"三三制"防護:每隔三小時補充300毫升水分,在陰涼處休息三分鐘,佩戴能阻擋99%紫外線的防晒三件套(帽子、墨鏡、冰袖)。

5月5日立夏,提醒中老年人:1要做、2要吃,3要避、4要留,別大意 - 天天要聞

【4要留:適度運動儲備】

夏季養生講究"無厭於日",適當運動能促進陽氣升發。推薦選擇"兩慢一快"運動模式:早晨進行慢速太極拳八段錦,傍晚快走30分鐘,運動強度以微微出汗、呼吸加快但能正常交談為宜。運動後要及時補充含電解質的水分,建議飲用淡竹葉茶(竹葉5克、麥冬3克泡水)既能生津止渴,又能清心除煩。

需要特別提醒的是,切不可因天氣炎熱而突然加大運動量。可採用"周遞增法",每周運動時長增加不超過10%,運動前後各進行5分鐘拉伸。對於有關節舊疾者,建議佩戴護膝、護踝等防護用具,運動場地優先選擇塑膠跑道或草地,減少關節衝擊。

5月5日立夏,提醒中老年人:1要做、2要吃,3要避、4要留,別大意 - 天天要聞

立夏作為季節轉換的樞紐期,養生重點在於"平衡"二字。通過規律作息建立生物鐘穩態,藉助時令飲食維持內環境平衡,規避極端刺激保持體感平衡,堅持適度運動促進代謝平衡。中老年朋友只要把握住這四個養生維度,定能順應自然節律,讓身心與盛夏同頻共舞。

最後提醒大家,節氣養生講究"三分調,七分養",更重要的是保持豁達心境,畢竟"心靜自然涼"才是應對炎夏的最佳良方。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研究發現:多吃含類黃酮的食物,或能保護大腦,遠離老年痴呆 - 天天要聞

研究發現:多吃含類黃酮的食物,或能保護大腦,遠離老年痴呆

在歲月的長河中,大腦如同一台精密的機器,隨著時間的推移,可能會出現各種問題。而老年痴呆,無疑是其中最令人揪心的一種。它悄無聲息地侵蝕著患者的記憶與認知,給無數家庭帶來沉重的負擔。但幸運的是,科學家們從未停止探索的腳步,哈佛大學的一項研究為我
女子在家搞衛生後高燒40°C,肺都「發霉」了!這細節千萬警惕 - 天天要聞

女子在家搞衛生後高燒40°C,肺都「發霉」了!這細節千萬警惕

天氣漸漸轉熱,不少人趁著天空放晴,開始整理衣櫃,將衣物進行「大換季」。近日,來自杭州的沈大姐趁著前兩天天氣晴好,她休息在家,便開始了「換季工程」。豈料,整理完衣櫃後,她病倒了,體溫最高到了40℃。正當大家以為是累得病倒的時候,卻查出是肺「發
突破!這項技術為血透患者生命線「保駕護航」 - 天天要聞

突破!這項技術為血透患者生命線「保駕護航」

你知道嗎?在我國,每10個人中就約有1人患有慢性腎臟病,其中不少患者最終會發展為終末期腎病,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尿毒症。對於這些患者而言,血液透析成為了維持生命的關鍵手段。而在血透過程中,有一個至關重要的「生命通道」,它就是血管通路。